在打了一周的太极之后,中国出行市场上的两大竞争对手,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最终走到了一起。8月1日,滴滴出行官方发布消息称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
据悉,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东方,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他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对于这项看似意外的收购,有媒体认为,这完全是情理之中。做出这一判断的重要论据是“资本推动”。
不管是滴滴还是优步,为了填补长期高额补贴而导致的资金无底洞,双方融资动作不断。有消息称,目前Uber已经完成了G论融资;近两月,滴滴的融资也在以几乎每月吸收一个投资方的频率推进。这就直接导致双方的股权被大幅稀释,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混杂在一起,各自诉求不一,持续的亏损肯定是那些想及早变现退出的财物投资者所不愿意看到的。随着滴滴和优步亏损幅度不断增加,倡导合并的呼声必然也将越来越高。
针对滴滴与优步中国的合并,已经自动成为行业无可辩驳的老二的易到也第一时间发布声明,称“今后的出行市场将是易到和滴滴的对决,而战斗是易到的灵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专车出行的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剧变,乐视旗下的易到异军突起,进一步加剧中国出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无疑让赤字多年的优步和易到扭亏为盈变得更加艰难。
与滴滴、优步有所不同,在中国出行市场的三大巨头中,易到的股权结构相对简单、单一。控股易到70%股份的乐视,不仅能够为易到资金输血,而且也将生态发展理念复制到易到中。因此,不用为股东意见伤透脑筋的易到。将没有杂念的蒙眼狂奔,成为中国出行市场最有力的竞争者。
就像易到所说的:“只有开放且竞争充分的市场才能为用户提供公平高效的移动出行服务。成为第二的易到会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选择,为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行业氛围而不切努力!”
资本患上焦虑症
短期利益驱动的资本方,再度患上了焦虑症。
随着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的消息由破朔迷离变为板上钉钉,此项收购的背后逻辑也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多方分析称,滴滴收购优步的主要原因是资方推动,优步中国投资方联合优步全球的投资者一起施压。
实际上,近年来为了占领中国这个最重要的出行市场,即便优步中国每年的亏损额在10亿美元以上,但是Uber一直在向中国市场输血,就在优步中国即将被滴滴收购传闻释放期间,中国优步高级副总裁柳甄还曾公开表示,Uber刚刚获得的35亿美元的投资将主要用于中国市场。
不仅仅是优步,即使是稳坐中国出行市场头把交椅的滴滴亏损规模更在优步之上。有资料显示,去年滴滴亏损100亿元人民币。
巨额的补贴就像一个无底洞,不管是滴滴还是Uber融资动作不断。根据Dow Jones VentureSource的数据显示,Uber的估值为680亿美元,累计融资129亿美元;优步中国估值82亿美元,累计融资12亿美元;滴滴出行估 值280亿美元,累计融资85亿美元。
在大规模融资的背后,滴滴和优步的股东变得越来越多,股权被大幅度稀释。截止目前,确定或者传闻投资滴滴的资本方接近20家,其中集邮阿里巴巴、腾讯等网络巨头,也有中投、北汽、中信资本、中金甲子、保利集团等国资身影。
相对于滴滴,Uber的股东数量更为可观,甚至达到30家以上,仅优步中国的股东方就包括海航资本、百度、太平洋保险、广汽集团、中信证券、万科集团、民生银行(民银国际)、宽带资本、双湖资本等。
从滴滴和优步的投资者名单不难发现,其中虽然包括诸多战略伙伴,但是财务投资者也不在少数。对于此类投资者而言,追求投资利益的回报必然是他们的最大追求。当滴滴和优步迟迟不能盈利,且还在持续不断的烧钱竞争,他们的焦虑症必将愈加严重,推动实体合并也就顺理成章。
后续发展堪忧
让资本方忧虑的不仅仅是多年投资迟迟没有回报,更重要的是,随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改变,滴滴和优步未来扭亏为盈,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几率正越来越小。
8月1日,交通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以下简称《网约车规范》)征求意见稿,对车辆要求、驾驶员管理要求、信息管理和安全要求等方面做出了清晰的规定,这将使私家车转为合法网约车的门槛大大提高,成本也将随之提升。这将使滴滴和优步一直推行的低价策略变得举步维艰。
同时,有评论称,“中国网约车新规颁布将摧毁优步的商业模式”,因为新政并未鼓励价格的充分市场化,尽管新政突出市场调节价为主,但又增加了一条:“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除外”。新规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 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这样的背景下,优步中国的低价策略十分危险。
更重要的是,《网约车规范》的出台也让优步中国的发展遭遇政策阻力。《网约车规范》要求,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公司和平台“具备供交通、通信、公安、税务、网信等相关监管部门依法调取查询相关网络数据信息的条件,网络服务平台数据库接入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平台,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有符合规定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这些要求是Uber无法很快满足的。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Uber在国内注册的公司为御驾(上海)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性质为外国法人独资。
在市场层面,在乐视控股易到之后,中国出行市场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并发生巨大的变化,优步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根据艾瑞发布的数据,易到用户的月度、周度总使用次数从今年1月起均稳超Uber;易到周活跃用户数也于4月11日当周开始持续领先 Uber。这说明易到已稳扎行业第一阵营,并在多个核心数据维度已全面超越Uber。
艾瑞最新周数据显示,截至到5月30日当周,易到的周活跃用户数为237.08万,Uber为159.29万,
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国内共享专车行业第一阵营的玩家已经从此前滴滴与优步两个变成滴滴、优步、易到三个,业绩持续飙升的易到很大程度上已经在超越Uber中国,开始向滴滴发起挑战,
因此,无论是从政策环境还是从市场环境,滴滴和优步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投资者的焦虑感。
易到将获发展契机
和滴滴、Uber有所不同,易到正在以相对单纯的股权结构,以及差异化生态发展模式蒙眼狂奔。
去年10月乐视以7亿美金控股易到后,前者成为拥有后者70%股权的控股股东,相对集中的股权关系,避免财务投资过于重视短期利益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因股权分散而带来决策扯皮的现象。
由此,惊天逆转的易到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周航曾表示:“在乐视入股的246天里,易到每天的发展都在刷新着纪录。现在的达成,使得易到提前6个月完成了‘百万日订单、百万司机、百万车源’三个百万年度目标。”
与此同时,易到的狂奔,也将出行市场格局发生了转变,易到在纯专车市场所占的份额已经超过30%,GMV(交易总额)超过Uber,位列行业第二,彻底将中国出行市场格局从此前的“双雄争霸”改变为“三足鼎立”。
易到迈出成功的一步,足以证明相对简单、单一的股权结构关系和“乐视+易到”的生态发展模式的正确性。8月1日,在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中国出行市场格局变为滴滴和易到两个独角一争高下之时,“共享汽车生态不仅能成为易到行业第二的生存基石,更能挑战第一。”
易到认为,“滴滴与优步的合并使得中国出行市场将回归商业本质,疯狂补贴烧钱的时代将过去,重回用服务和品质赢得市场的时代。”在这样的市场中, “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但易到坚持的共享汽车的生态之路,在全球的出行领域平台公司里面都是创新的,也是别具一格的。”
乐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生态系统不仅将为用户提供超越其想象的“全生活场景”,帮助用户实现一站式产品和服务,而且能够为专车司机提供专车板块,车后服务、二手车买卖及相关的保险、消费贷款、理财等业务,围绕车主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
重要的是,在开放的理念下,易到将吸纳越来越多的商家、车企、金融理财公司等生态伙伴进来,共同化反,而这将成为易到的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正如贾跃亭在自己的朋友圈所写:“共享专车世界里不需要垄断者,也不会有垄断者。用户失去选择,共享将失去灵魂。我们不会为躺着进入行业前二而窃喜,或许下一场专车之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