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我们到底需要多大屏幕的手机?

   时间:2016-08-04 10:35:21 来源:百略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三星发布了全新的大屏手机Galaxy Note 7,5.7英寸的机身搭配双曲面玻璃,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如今三星Note系列已经走过了六代,这让我们不禁感叹,手机的屏幕真是越做越大。在这个5英寸都算作小屏的时代,我们到底需要多大屏幕的手机呢?所谓的黄金尺寸又是怎么回事呢?

黄金尺寸究竟是怎么回事?

3.5 英寸是手机的黄金尺寸,更大的屏幕愚蠢至极。——乔布斯

这句话是乔布斯在4英寸的Galaxy S上市时所作出的评论。诚然,若论单手操作,3.5英寸的手机确实比较合适,而且大拇指可以做到全覆盖。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点,乔布斯说这句话的时间是2010年3月,此时的Android还停留在2.1版本,微信还没有推出,大多数人手里用的还是诺基亚。

3.5在当年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尺寸,毕竟那时候我们使用手机主要还是打电话和发短信。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它渐渐从一个沟通工具变成了娱乐平台。电话短信只占日常使用中很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绝大多数时间都被视频、微博、朋友圈所占据。而保证这些使用场景体验良好的基础,就是一块大屏幕。所以诺基亚键盘机的时代,你肯定不会每天盯着手机屏幕看几个小时的电影,原因就是屏幕太小了。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屏幕尺寸增大,用户体验往往也会更好。

乔布斯的这句话其实就相当于广告宣传,毕竟三星发布新机,黑对方的同时也要捧自己。所以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黄金比例,即使有,也只是厂商出于营销或商业等原因的说辞。

适应了,就很难回去了

搞机哥第一次见到大屏手机是在2011年,那时候我用的是还是3.5英寸中兴的U880。后来有一次看到朋友买了个三星的Note第一代。这款手机是5.3英寸,放到今天这个尺寸根本不显眼,但是这在当年简直就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见到手机时我的内心OS是这样的:我X,这XXX也太大了。这么大的手机怎么拿?买这么大手机是不是脑子进X了。这么大手机有什么用呢?

之所以当年看见这手机有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直到今年我才使用过大于5.3英寸的手机。搞机哥手机的屏幕尺寸经历过这些阶段:3.2英寸HTC G3——3.5英寸中兴U880——4英寸魅族MX——4.3英寸Sony LT26i——4.5英寸LG LU6200——4.7英寸iPhone 6——5英寸锤子T1 ——5.2英寸小米5 ——5.5英寸S7 edge。

可以看到,我每部手机的屏幕都在不断变大。这就像视网膜屏幕一样,用过了就很难回去。屏幕尺寸也是同理,现在用iPhone 6s,打字总容易按错,虽然握持很舒服,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这就是因为我的眼睛已经适应了5.5英寸S7 edge的原因。如果你是小屏手机爱好者,最好不要尝试大屏手机,因为适应了,真的很难回去了。

大小相同,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

尺寸相同的两部手机,为什么看起来大小不一样呢?我们都知道,屏占比是用于表示屏幕和手机前面板面积的比值,屏占比越大,视觉上的好感度越佳。为了说明屏占比的优势,这里搞机哥对比同样采用5.5英寸屏幕的三星S7 edge和苹果iPhone 6s Plus。iPhone的机身正面要比S7 Edge高5%,宽7%。这也就导致了S7 edge的屏占比要比iPhone多了将近9%。所以S7 edge看起来更加纤薄。如果购买大屏手机,尽量选择屏占比高的,这样不管视觉还是握持感都会更好。

大屏手机对平板的冲击

不可否认的是,在手机普遍3.5英寸的年代里,5.3英寸Galaxy Note的出现,挑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让三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大屏手机领导者,使手机和平板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手机尺寸变大后,你的iPad是不是很久没有拿出来了?

根据IDC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Q2的全球平板设备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2.3%,这已经是它连续第 7 个季度下滑了。究其原因,除了用户更换动力不足外,大屏手机的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消费者使用平板电脑以看视频为主,现在大屏手机便可以很好的代替,而且便携性更佳。这就导致了平板电脑从当初的娱乐工具,不得不向生产力方向转变。这个变化大概是 2010 年乔布斯发布iPad时没能料到的。

尾巴

很多人用手机都追求单手操作,但我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方便的放入口袋。所以我认为在口袋能舒服装下的情况下,手机越大越好。当然搞机哥要告诉你的是:3.5英寸肯定不是手机的黄金比例,5.5英寸也不是单手操作极限。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像黑格尔说过的一句话:存在即合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