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滴滴合并优步的宿命推演 乐视易到的突围之战

   时间:2016-08-04 12:06:02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滴滴收购优步(Uber)中国是资本意志的体现,也是又一个因无法“破解中国市场密码”铩羽而归的美国互联网公司最新的样本故事。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同时,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尽管,最后被滴滴“收编”的结局可能离优步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最初目标相差很远,但获得滴滴近20%的经济权益仍是个不错的安慰奖。相比众多黯然退出中国市场的美国科技公司,优步与滴滴达成的这笔交易或许已是的最好结局之一。

对于为何选择“放弃”中国市场话语权,卡兰尼克回应表示:作为一名企业家,成功需要理性的决策,而非跟随内心。”他称持续服务中国市场必须考虑盈利的可能性。公开资料显示,优步2015年在中国亏损超过10亿美元。

显然,这只是优步对资本的一次“妥协”,但绝非市场的胜利。 

就在滴滴公布合并优步中国消息后不久,另一个网约专车大玩家易到发布了声明:“滴滴和优步的合并,绝不意味出行领域竞争的结束,今后将是易到和滴滴的对决,而战斗是易到的魂!成为第二的易到会为用户提供好的服务和选择,为营造充满生机的行业氛围自强不息!” 

易到控股方——乐视董事长贾跃亭随即力挺。贾跃亭在微博中表示:“共享专车世界里不需要垄断者,也不会有垄断者。”随后他在自己的朋友圈宣布:下一场专车之战才刚刚开始,乐视会永远为用户利益而战,易到将会很快推出史上最大力度的充返活动。 

8月3日早上,易到即推出150%充返活动,以50%现金回馈+100%生态大礼践行对用户的承诺,并打出了“专车共享拒绝垄断,坚守用户选择权!易到=选择权”的最新口号。以快速反应的实际行动,对滴滴优步合并垄断做出了最有力的“回应”。 

从各界和竞争者易到的反应来看,滴滴希望通过合并对手一统江湖的企图可能仍然很难实现。

市场不欢迎垄断者

事实上,无论是从市场上来看还是消费者层面,此次滴滴与优步的“联姻”并未赢得很多鲜花与掌声。相反,对于这两家出行巨头合并从而引发垄断的担忧,正在不断蔓延。

“垄断来了,店大欺客的时候也离我们不远了吧?”“滴滴和优步这两大打车软件公司合并是否涉嫌垄断?这样的交易,是否要经过审批?”自滴滴宣布收购优步中国以来,从网友到业界人士到法律专家,各方对并购提出了质疑。

尽管,滴滴方面以“目前滴滴和优步中国均未实现盈利,且优步中国在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为由,坚称“不会面临反垄断审查。”不过,多位反垄断法学界专家亦表示,滴滴并购优步在国内已引起垄断担忧舆论下,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应当积极申报,且应该公开具体的营业额。而有关部门在互联网时代,也应对企业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应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介入。

事实上,就在优步中国与滴滴出行宣布合并消息的第二天,合并协议墨迹都未干,乘客就纷纷在微博发帖,抱怨取消折扣促销导致车费大幅上涨。

优步取消折扣并不令人意外。毕竟,过去一年多来,优步和滴滴快速攻城略地的成果都是建立在以低于出租车价格吸引用户、向司机提供甚至高达车费数倍的高额补贴之上。如今,合并标志着这两个主宰中国新兴的打车行业的巨头拥有了对市场价格的高度“控制权”。

然而,放眼全球,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一领域,市场都不欢迎垄断者。

在经过最初群雄逐鹿的纷乱竞争之后,每一个充分市场化的行业要达到一种长期稳定健康的成熟状态,至少需要至少两个巨头在市场上互相竞争制衡,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麦当劳与肯德基、微软和苹果、苹果和三星等所处行业的现状都说明了这一点。一家独大在市场化的行业里是不可能长久的,总会有挑战者迅速出现。

就此次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来说,一方面客观来说,暂时“垄断”局面已经事实形成,但另一方面,被动成为“老二”的易到,却有了个继续发展的好基础。消费者和市场对于垄断的担忧,将给易到带来更多机会。

正是因为无论从消费者心理还是维持健康的市场秩序需要来说,没有人喜欢一家独大。在滴滴宣布收购优步后,好多老司机和消费者都表示考虑转投易到。

奋起的易到

就在滴滴和优步忙着“弹冠相庆”时,易到在81日晚上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滴滴和优步的合并绝不意味着出行领域的竞争已经结束。今后的出行市场将是易到和滴滴的对决,而战斗是易到的灵魂。 

在易到看来,首先滴滴和优步的合并使得中国出行市场将回归商业本质,疯狂补贴“烧钱”的时代将过去,重回用服务和品质赢得市场的时代;其次,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

易到称,尽管目前中国出行领域平台公司的盈利虽然看似还遥遥无期,但易到现在坚持的共享汽车的生态之路,在全球的出行领域平台公司里面都是创新的,也是别具一格的。易到希望这条路不仅能成为行业第二的生存之基石,更能挑战第一,让易到距离梦想更进一步。

就在易到表态不久之后,作为控股方的乐视掌门人贾跃亭也发表言论:“共享专车世界里不需要垄断者,也不会有垄断者。专车之战没有结束,生态助力才能创造更高的用户价值和更好的服务体验,易到继续蒙眼狂奔吧。”贾跃亭还称:下一场专车之战才刚刚开始,乐视会永远为用户利益而战,易到将会很快推出史上最大力度的充返活动。

随后,8月3日,易到即推出150%充返巨浪,50%现金回馈+100%生态大礼,并打出了“专车共享拒绝垄断,坚守用户选择权!易到=选择权”的最新口号。以最实际有效的方式,对竞争对手的“垄断”行为给予了有力的“回击”。

对此,很多人评价:“易到做得漂亮!”“这一次力挺易到、力挺老贾!”“专车老司机

易到杀回来了!”

实际上,自2015年10月乐视以7亿美金控股易到后,在乐视生态深度化反的支撑下,易到短短半年便迅速成为出行行业的“黑马”,在资金、生态、组织、人才各方面都迎来了“大爆发”,用户和市场份额持续疯狂增长,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再次杀入第一阵营,成为迄今为止互联网行业唯一的起死回生传奇样本。

贾跃亭在今年年初为易到制定了“百万日订单、新增百万车源、百万司机”的三个百万年度目标,并称力争年内超越Uber中国。今年6月21日,易到宣布其已经提前半年完成了百万日订单、新增百万车辆、百万司机的目标。此外,艾瑞统计数据显示,易到用户的月度、周度总使用次数从今年1月起均稳超Uber;易到的周活跃用户数也于4月11日当周开始持续领先 Uber。易到已稳扎行业第一阵营,确立了第一阵营主力品牌的地位,并在多个核心数据维度已全面超越Uber。

正如易到所言,疯狂补贴“烧钱”的时代将过去。此次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也让公众认识到竞争的价值,只有开放且竞争充分的市场才能为用户提供公平高效的移动出行服务,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行业氛围。在资本控制下奠定的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滴滴优步无法实现垄断,也不可能实现垄断。  

随着专车出行的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剧变,用车行业的玩法已经发生改变,甚至大家又被拉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滴滴和优步合并反而给易到开启了更大的空间和竞争的机会。

作为国内专车领域的先行者,易到成立之初就是针对高端商务用户的用车需求,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高素质司机、高素质乘客、高品质服务”的品牌基因。其独具特色的“双选机制”,不但体现了易到的优质服务和品质,也是其“坚守用户选择权”理念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在易到全力打造的共享汽车生态新战略中,未来乐视将进一步发挥强大的生态协同效应,并将生态化反的作用更完整地“映射”在易到模式中。

生态模式的突围之战

从乐视整个汽车生态的战略布局和构想来看,易到拥有其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它和乐视的造车计划紧密相连,易到正在构建的共享汽车生态是乐视汽车大生态的一部分,也和乐视全部其他六个子生态相贯通连接。正是这个庞大而宏伟的生态体系给了易到挑战的勇气和资本。

在贾跃亭的构想中,基于乐视作为互联网生态型公司的开放性以及打破边界的基因,乐视将通过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社会化的LeSEE超级汽车、易到以及零派乐享等汽车生态成员,通过互联网汽车、无人驾驶技术、汽车共享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度布局移动出行产业,重构车、人、社会之间的关系,打造一个全球化的互联电动智能共享交通生态系统。“我们希望通过乐视的努力,可能让中国的汽车产业第一次站在世界汽车工业的最前沿,甚至努力让乐视成为百年一遇的汽车产业变革的引领者。”

眼下,乐视汽车生态已基本完成了中美双主场的完整布局,外界对乐视致力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看法也从质疑变为期待。

未来,乐视和易到会员权益全面打通,通过和其他乐视子生态、子业务的化反,甚至与外界更多合作方的协作等,易到将围绕人们的汽车生活打造全面完整的共享服务平台,乐视生态化反将成为易到的最核心竞争力。  

易到所要创造的共享汽车生态是把与出行、车生活相关的一切人和资源都连接起来,既是汽车服务的入口,也是广告流量变现的平台。易到不再只是提供简单的从A点到B点的位移服务,在这个生态里,与车相关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解决。另外,易到的流量和会员也向生态伙伴开放共享,入口价值会真正实现最大化。在用户端将消费、娱乐、代驾、金融理财等服务嵌入;在车主端,逐步涉猎车后服务、二手车买卖及相关的保险、消费贷款、理财等业务,围绕车主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

易到依托乐视生态的共享汽车生态战略和生态营销的方法,更能留存高价值用户,实现商业模式上的突围和成功。

在已经开启的下一场专车大战中,谁将赢得未来,尤未可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