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微鲸一周年:李怀宇的成绩单及格吗?

   时间:2016-08-05 14:03:34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头微小的鲸鱼闪过巨大的蓝色屏幕,象是游入浩瀚的大海。多年以后,它能否成为一头巨鲸,进入我们的视野?

这个问题,即便微鲸科技创始人李怀宇也未必那么肯定吧。但我相信,对于一个怀有梦想的人来说,它永远会是一个冲刺的目标。

8月1日是微鲸科技一周年。这家公司推出了一款78英寸的互联网电视,售价39999元。这是它去年8月创立以来价格最高的一款。

UEditor_snapScreen_tmp.jpg

我一点都不相信78寸大屏互联网电视能轻松进入普通百姓家。这样的价格,实在超过了绝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心理承受能力。

那么微鲸为何会在公司成立一周年的时刻推出它?

在我看来,它更像一种整体实力的展示。就是说,它是微鲸诞生一周年后对外展示自身的窗口。因为,这种产品传递着它在设计、供应链、体验、内容、品牌、营销、系统等各个方面的积累。

也就是说,微鲸的出货用意可能属于其次。而它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借助产品力,塑造高端品牌,渲染一年来的核心成就,带有行业威慑的用意。

那么,一周岁的微鲸科技,是否真正具备了威慑行业的能力?

形式上看,它没那么强大。一年之后,它连出货都没有公布。通常来说,如果产品卖得好,它早就巴不得说了;就像清瘦的李怀宇一样,微鲸也不那么强壮。

但若你审视一年后它的架构、格局及视野,我真的感觉,假以时日,它会让业界感到许多压力。

我的感受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它的商业模式;二是它在一年内围绕设计、产品、供应链、内容、品牌及服务所做的布局。

微鲸的商业模式,除了制造一端没有涉入,与乐视模式多有重叠,它同样覆盖了设计、内容、品牌、广告、终端、系统、平台等。当然,前段时间,它对深康佳的投资,涉及到稳定的供应链与制造部分,同样类似乐视与TCL合作。

但是,同样的模式,发生在一家新创一年的公司身上,那就不同寻常。因为,这一模式相对较重,对于技术、人才、经验、资金、产业链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行业背景,几乎不太可能直接涉入这种模式。

所以,你应该能想到李怀宇以及他的搭档、前领导黎瑞刚之前的产业经验。他们在传统电视以及IPTV、OTT电视领域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尤其是李怀宇,不但实践颇多,而且也是国内新媒体上市公司百视通之前商业模式的奠基者。在我看来,唯有出入过传统电视、互联网电视领域的人,才敢一出手就要建立一个垂直的体系。

UEditor_snapScreen_tmp.jpg

当然,你可能说,贾跃亭之前没做过电视业,他也敢啊。但你没有看到乐视如今的模式不过是多年政策管控、试错之后的选择。贾跃亭最初只是经营网络视频。

这是微鲸给我的深刻印象。它一诞生就勾画的这种商业模式,其实已经隐含了威慑力。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另一层面的深刻则来自微鲸科技一年来围绕设计、产品、供应链、内容、品牌及服务所做的布局。

你可能会说,这不都是必备的活计吗?有什么稀罕的。但是,你要看到一年内,这些必备的环节,它所达到的高度。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看到是一种强大的产品力。微鲸成立一年,已经推出12款互联网电视产品。无论是乐视、小米还是传统电视大厂都未见更多。而且,微鲸几乎每款都堪称精品。尤其是最新推出的78寸大屏电视,在材料、设计、工艺、外观、系统、内容、服务平台以及价格竞争力方面,都属于目前领先的产品。期间,它的产品两次夺冠,一次是双十一,仅有的一款55英寸获得同品类销量冠军;一个多月前的6.18,它的43英寸4K级产品再次登上榜首。

而内容上,只有那些熟悉微鲸团队的人,才能感受到,它其实是一家以内容为驱动力的互联网公司。是的,12款产品,很多同行追不上,但我并不觉得微鲸在这一层面能领先一个摩尔定律周期。但是,内容方面,它的布局策略与动向远非先行者所能比。

这里有一组数据。微鲸投资数亿建立内容片库,截至目前它拥有10万集好剧,1万部电影,每年仍以1000部的速度迅速更新迭代。这些品类中包括以《欢乐颂》、《琅琊榜》为代表的电视剧的TV首播。此外,NBA、中超等体育赛事转播权以及《中国新歌声》和《中国好歌曲》为代表的年度热门综艺等,已经成为微鲸平台的差异化内容。

UEditor_snapScreen_tmp.jpg

很显然,这种内容优势与黎瑞刚、李怀宇此前在SMG体系、星空传媒时代触达的内容资源深有关联。他们是中国少见的洞悉电视终端与各种体育、综艺形态内容的风云人物。

这里插两句。许多人以为,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好内容,这是一种误区。没有在电视形态的媒体实战过,你无法真正判断出内容的价值,后者与电视形态的终端,经历过长久的磨合。

有终端有内容,没有通路是很尴尬的事情。老实说,我觉得,这个阶段,通路建设与品牌推广很难分割,几乎是两位一体的事。微鲸诞生时,只有一家电商合作平台。如今,它几乎嫁接了天猫、京东等几乎所有的平台,并触达全国31个省的线下渠道。这是很罕见的速度。

当然,微鲸的品牌有它更丰富的塑造策略。除了与通路一体的营销外,它还嫁接了诸多综艺节目与事件营销,已经获得了良好的转化成效。其中,它是《中国新歌声》的独家互联网电视合作方。你能在直播室、家属室内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此外,微鲸在操作系统等平台支撑领域同样做了布局。它的WUI已经收获了许多人气。

你能看到,微鲸根本不是一家所谓的“终端”公司,而是一家具有开放意识与生态思维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也就是说,它的估值参照不是电视领域,而是互联网领域。若从这两个层面进一步考察,不要说国内,就连国外也没有类似架构的OTT公司。

当然,微鲸毕竟只是诞生一年的企业,它的现有的模式与架构还需要进一步沉淀与稳固。一些方面还显得很单薄。比如营销环节,微鲸还很难拿得出漂亮的出货数字。它的品牌影响力仍需要强化提升。

此外,由于创立之初就走向一种垂直一体的模式,并非全产业链环节进行了快速布局,继续前行,微鲸科技的资金链应该不会轻松。

当然它有一些借力的重大机会:一是今年已经开始的各种综艺节目的品牌营销机会,二是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即将开幕,通常来说,它会促成一个电视的营销大年。

相比已经有品牌势能的乐视、小米,微鲸的品牌与营销力,应该是它目前的短板。它还不敢真正公布自己的出货数。过去11款产品,若只计算单款平均出货,应该十分有限。相比来说,我并不担心它的研发与产品力,更不担心它的内容与平台建设。

UEditor_snapScreen_tmp.jpg

不过,暂时的出货落后,并不意味着市场格局已定。事实上,限于政策管控,这个市场根本还没有真正打开。现有的企业出货,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这个阶段,我更看重一家企业是否有长期耕耘的意志以及专注的精神。截至目前,微鲸是市场上专注做互联网电视的企业,而小米、乐视则已经是多元产品轮番上演。

微鲸科技市场营销负责人Johnny强调,专注就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态度。微鲸非常在乎自己的资源和精力,目前一定要把智能家庭娱乐的终端打造好,短期不会稀释自己的精力,做手机、自行车、滑板车等。

“我们不会去做这些其实赢得一时的掌声却非常噱头的东西。”他强调。

但这样,它的压力确实也会很大,尤其是资金方面。过去一年,它从4人扩张到708人,可谓狂飙推进。尽管它背后有CMC、腾讯、阿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支撑,但这一压力应该持续存在。

这就意味着,微鲸需要尽快具备造血功能。即便没有更多利润,但它确实要刺激一波出货,提升实质的营收数据、用户数据。我个人判断,一旦它的累积出货达到100万台,它的商业模式将会发挥非常明显的成效,从而会大幅提升它的估值空间。届时,好强的李怀宇,很可能不象现在这样,还要大讲华人文化基金。依托母体而又超越母体支持,很可能会是他的一大目标。

我个人也观察到,最近几次,黎瑞刚为微鲸科技站台次数少了,这很可能是放心、放手的信号。作为他的搭档与老部下,李怀宇有望再度成为引领中国互联网电视媒体的中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