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以奥运之名,腾讯能否重新定义直播?

   时间:2016-08-05 20:27:54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16年是体育大年,前有欧洲杯,后有即将开幕的巴西里约奥运会,同时2016年也被称之为全民直播元年,所以此次里约奥运会是全民直播纪年史上的第一次奥运会。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虽然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但在内容表现形式上仍旧非常匮乏,网红表演、游戏解说、偶尔几场小米新品发布会,似乎这就是关于直播的所有故事。能否在内容上寻求突破,将直播作为一种载体工具引入内容的各个切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决定了直播到底是昙花一现的玩意,还是新时代的弄潮儿。

创业公司很难做这件事,这本质上仍是个巨头的活儿,既需要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还需要强大的内容传播渠道。巨头腾讯明显两者兼备。而这次里约奥运会也给了直播大显身手的机会,腾讯将彻底改变当下直播生态中的弊病,丰富直播内容,打造用户观看直播的新潮流。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直播内容?

马东曾经说过,直播在从横屏逻辑走向竖屏逻辑。传统的体育赛事直播、晚会直播、以及游戏直播,都是横屏逻辑,这些直播形式或多或少带有专业性质;目前的网红直播生活、唱歌表演,都是竖屏逻辑,一个手机就能搞定,虽业余但更具生活气息。传统的专业直播不能丢,但更具生活化的"业余"直播显然也合用户的口味,无非是如何拓展新的内容形式,跳出网红搔首弄姿的窠臼。

此次里约奥运,腾讯率先获得了奥运会赛事大陆地区的网络播映权,除了传统专业的直播外,腾讯开辟出了一条新的直播路径:全民直播。如本次腾讯联合青岛啤酒打造的冠军直播访谈节目《第一时间》,奥运冠军在拿到金牌的第一时间会来到腾讯的里约前方演播室,主持人将根据不同奥运冠军的故事和经历,进行深度访谈。节目中设置的“穿越里约”环节,将连接腾讯在北京鸟巢搭建的“奥运第二现场”,路过的网友就可以在该环节与奥运冠军直接进行对话,实现里约-北京之间的穿越式互动。

腾讯玩转直播的优势在哪里?

映客、花椒、哈你这些直播新星为什么一直跳脱不出网红直播的窠臼?腾讯相比他们的优势在哪里?我认为无非就两点,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强大的内容输出渠道。

对于内容生产而言。首先,腾讯率先获得了奥运会赛事大陆地区的网络播映权,这是基础;其次,腾讯派出了百余人前方报道团队,这保证了一手新鲜内容的来源;然后,腾讯还与包括孙杨、苏炳添、张继科在内的40多位运动员,李冰冰、刘烨、张靓颖在内的50多位娱乐文化名人建立奥运采访播报合作关系。所以,内容生产,拼的其实是资源,一般小的公司有心无力。

对于内容输出渠道而言。腾讯发挥的是全平台的优势,腾讯新闻客户端、腾讯体育客户端、天天快报、腾讯视频客户端、微信、手机QQ、腾讯网等移动+PC全平台,以及微信运动组成的社交矩阵,说无敌也不为过。对于只有一个小APP的直播产品而言,显然没有腾讯这种渠道优势。

全民直播延续腾讯对内容生态的把控力

你要承认,直播不是个小玩意,而是一种引领潮流的信息载体。新闻资讯、网络视频、社交网络,这三种信息承载形式不管在PC端还是移动端,腾讯都是毫无疑问的领先者。不知不觉,腾讯已经打造了一个以腾讯新闻客户端、天天快报、腾讯体育客户端、腾讯视频客户端、手机QQ、微信,以及腾讯网为核心的内容生态矩阵,并辅之以天天快报、腾讯体育等垂直领域类产品。而显然,直播是下一个重要的信息载体,对直播的重视,往小处说腾讯不想错过这个热点,而往大处着眼,延续了腾讯一直以来对内容生态的重视及把控力。

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资费的下降,4G网络的发达,越来越高的分辨率,使得在碎片化时代,直播以及观看直播成为一种可能,甚至潮流。直播的视角更亲民、内容更立体、用户更具备互动的热情。直播的属性决定了其必将作为内容一种重要的承载形式而存在,腾讯也势必不会放弃这块市场。对于腾讯而言,切入直播顺理成章,无非是其传统内容团队对产品形式延伸,再针对直播生态本身进行内容及产品的创新即可。

“ 腾讯将真正建立直播内容大生态! ”

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能否在门户资讯、网络视频、社交网络外,被大众普遍接受,奥运会就是一次好的练兵机会。所以,最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加上拥有着平台优势的腾讯,以及其之前NBA赛事直播上的专业运营能力,可以期待在直播呈现大事件上出现一个新的拐点,也就是全民直播。这让直播的这一形态在资讯报道领域有一个新的突破和发展。

很可能此次奥运,腾讯会重新定义直播,将直播提升到“全民直播”的新高度,彻底颠覆目前以网红为核心的内容生态格局,在内容类型上拓宽、产品形态上创新、传播渠道上多元、用户使用上普及,从而引领整个互联网媒体体育赛事呈现的新趋势,真正做到将直播带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一种健康而普遍的存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