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笔记本救得了漩涡中的小米吗?

   时间:2016-08-08 10:00:07 来源:搜狐科技作者:马继华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小米的故事曾经是灰姑娘的版本,现在又演绎成了另外的模样,一家两年前被成为神一样崇拜的公司,现在也不得不接受走下神坛的落寞。企业发展都有周期,有兴旺发达,就有低迷沉沦,小米在爆发式增长之后迎来调整,也是正常现象。

行业里都在问,怎样才能把小米从低谷中拯救出来呢?当然,雷总比谁都着急,也比谁都更有发言权,其他人只能从外部冷眼旁观。不过,就如病急乱投医,小米的发展很可能因急迫而陷入迷茫。

应该说,任何的组织问题都应该先从内部找原因,特别是从高层自己找症结,而不是归于市场变化、外部影响或者消费者的见异思迁。但是,我们从公开的报道可以发现,除了所谓的媒体沟通会,小米并为内部做出深刻的检讨与反思,这就是很危险。

小米说自己一直很专注,而专注也曾经被总结为小米的成功经验。可是,小米在智能手机销量突破之后,并没有专注的把手机做精做细做成竞争力,而是依靠小米手机形成的粉丝来扩大消费粉丝。

于是,这种“专注”就变成了对消费者钱袋的专注,当然,官方用语是为了这些消费者的需求。可是,有“小米”就足够了吗?这些小米的粉丝,有多少是对小米文化的忠诚?是对雷总的崇拜?是对小米手机质量的认可?即便都是,那这些人以后就抱着小米产品生活了,其家庭变成了小米产品之家,也并不可能。

但是,小米看中的是所谓粉丝群体的其他消费能力,于是将这些消费者当成了财富,针对这些年轻用户,推出了适合其小家庭小房间的电视,又推出了空气净化器、电饭锅、等等。如果说与手机相配合,推出充电宝、耳机等等,算是出师有名,那么这些生活家电的推出就有点太着急了。

很多企业都跨界,华为是通信设备商、智能手机生产商,三星更是科技产品无所不包,手机、电视、电脑等等等等,但这些公司的跨界都非一年两年完成,是逐渐形成的市场格局,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即便如苹果,都不能在主业不稳的情况下分心。

我们也看到,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生产商场已经基本重合了,苹果、三星、华为、联想等等都已经两者间作,小米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苹果、三星、联想都是先有笔记后有手机,由来已久,并且都是在公司鼎盛时期开始,华为也在开始做笔记本,但显然只是作为业务发展方向性的布局,也是在公司鼎盛事情的一种拓展。只有小米,是在希望通过笔记本跨界来拉自己出泥潭。

小米的几次业务跨界出击,都是选择了门槛很低的行业,虽然说是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了改造,可结果却无非是可以连上WIFI,或者用手机来控制,这些小的功能也没有技术门槛。做电视,因为缺乏媒体资源,被乐视后来居上;做电饭锅,缺乏核心技术,被做空调的格力一个从零开始的开发团队甩在身后。做笔记本,因为为了争取年轻粉丝的使用,连商标都不打在正面。

小米执行的粉丝经济学,实际上可不断榨取用户的剩余消费能力来实现的,而每一个新产品的上市销售,都给其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能力在做减法,不仅仅是消耗掉了这部分消费的消费能力,也会流失粉丝。也就是说,为了眼前的收益,小米一直在让其粉丝消费者流尽最后一滴血,这种涸泽而渔的企业战略一定不能持久。

小米的每一次跨界都让其用户群体进一步缩小,笔记本的推出也不例外,推出之后响应越多销售越多,其粉丝数量将会下降的越快,剩余粉丝的消费能力也同时下降的越快,这种发展模式注定无法持续。

所以,对资源的掌控不足,对技术的投入不足,对品牌的底气不足,这就是小米急速成长起来的后遗症,也是其高处不胜寒的根本原因,而对粉丝的过度消费更是让小米失去了增长空间。当然,造成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高层对小米的快速发展的准备不充分,有点李自成进京的感觉。

由此来看,拯救小米的绝对不是笔记本,也不会是电饭煲,而是需要一款真正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智能手机产品,而小米不缺设计、不缺资金、不缺配件,缺的只是反思。需要反思的是,新粉丝从哪里来,如何帮助老粉丝增强未消费能力,当然,还有更核心的战略问题。

【每日一文,超过十年,欢迎业界读者沟通交流,请微博 @马继华 或加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