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中国市场的日子正在变得越来越“步履维艰”:近日有外媒称,iPhone在华市场份额正在下跌。截止6月30日,iOS中国市场份额同比下滑1.8%至17.9%,均不敌华为(25.7%)和小米(18.5%)两大本土手机品牌。相比之下,这一数值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则分别上升至了31.8%和18.2%。
据消费调查机构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报告显示,尽管6s和6s Plus仍属于“中国最畅销的智能手机”,但“来自华为Mate 8、P9,小米红米Note 3、Mi 5以及Oppo R7的压力正在增大”。此前,苹果为抵抗Android中低端手机的“侵袭”力推iPhone SE,中国市场“虽出现SE系列供货紧张的局面,但其市场影响力仍未达到预期”。据悉,2016年Q2苹果iPhone SE在华销量份额仅为2.5%。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供货问题能够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不排除iOS能够给成功在Q3逆袭增长。
然而参考此前惯例,鉴于多数消费者倾向于等待苹果9月发布的新款iPhone,因而Q3 iPhone的整体销量通常都处于低迷期,想要大幅度提升销量的可能性较低。唯一安慰的信息就是,根据Kantar数据显示,目前全美49%的iPhone用户、中国51%的iPhone用户仍然在使用5s或者更老的机型。因此,如果能成功吸引用户升级,这也将成为拉动iPhone市场份额的强劲动力。
事实上,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本土品牌的发展,中国的“iPhone热”早就开始降温了。
与2009年苹果第一次来到中国时不同,现在的iPhone早已不是年轻的中国中产阶级心目中能体现自己消费者水平的象征了——他们更容易“变心”、变得更加“挑剔”,他们不再像过去一样“盲目的疯狂”。
“本土品牌在质量和性能正在快速提升,消费者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有人将苹果与财富和品味联系在一起,但现在,使用华为和Oppo手机不会再让人觉得没面子”
可以这样说,iPhone想要继续在华保持热度,其所承受的压力要远胜于欧美市场。对此,《金融时报》刊文指出苹果需要“让消费者保持与以往一样的兴趣与激情”,否则就会被快速更新的市场所淘汰。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IDC分析师Bryan Ma的赞同:在他看来,一方面,中国手机市场的产品更新周期普遍较短,消费者的心思和喜好也十分变化无常,反应慢了半拍就可能错过整个市场热门;另一方面,由于iPhone一直在外观和功能上缺乏明显的创新,消费者已经开始出现厌倦情——“鲜有差异的外观和性能让iPhone很难成为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