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电竞世界杯”,由V社操办的DOTA2国际邀请赛,今年的Ti6,在今天结束了。恭喜Wings战队摘得冠军神盾,也庆幸CN DOTA在“偶数年”上并未栽跟头,虽然整个过程相当惊险,结局直到最后一刻都没人可以肯定。
Wings是一支“过于”年轻的团队,其队长“y`Innocence”甚至刚刚迈过18岁的门槛。这支队伍在1年以前鲜有粉丝和新闻,虽然曾在Ti5预选赛崭露头角,也很快被大众遗忘。今年,随着他们在4月份杀出重围,完胜豪门liquid斩获ESL马尼拉冠军,他们之后的势头一波三折,既有在巅峰联赛和南洋杯的出色表现,也有在春季赛的早早退场,给人一种“十分不稳定”的“神经刀”印象。
在Ti6中国区预选赛中头名出线,获得在国际邀请赛舞台证明自己的机会后,许多观众终于不再怀疑他们只是昙花一现的暂时现象,而开始对他们的未来寄予厚望。最终的结果不必再重复,然而,这支甚至连V社官方宣传片都没有的“新队”,又是怎么在一众豪强中脱颖而出的呢?
或者说,往年冠军颇为失意,直邀队伍七零八落的Ti6,是一场“豪门失色”的盛大表演。出现在决赛中的Wings和DC,前者曾有漫长的被中国观众戏称“贴吧队”的历史,后者甚至是组建不久的“复仇者联盟”。如果说冬季赛中中国队的全面崩盘只让人意识到一个地区现象,那么Ti6诸多豪门最多算是“差强人意”的表现则不禁令人啧啧称奇——在全世界范围内,豪门怎么了?一线队怎么了?
从“宣传片魔咒”到“一起哈啤”
虽然不是所有,在Ti6之前,V社花费心思为诸多强队拍摄了焦点不一、风格各异的宣传片,有着重于队伍的,也有着重于某个队员的。这些宣传片用于打发线下赛中比赛间隔的无聊时光,也让观众们多一些角度了解比赛以外的队伍和选手。
与宣传片配套,在赛前队员的个人资料展示中,V社设置了“带星带盾”的小细节。带星意味着这位选手参加过至今为止的6届Ti,带盾则意味着这位选手曾随队摘得Ti冠军——二者都是相当罕有的殊荣,而星盾俱全的选手更是寥寥可数。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最终夺冠的队伍Wings中没有一人带星或带盾——说得更具体点儿,遑论“参加过所有Ti”,对Wings五人来说Ti6都只是他们的第一届。同样的,在决赛中与他们相遇的“复仇者联盟”DC,也只有一位老将Misery带星而已。
这是属于两支新队的决赛。也许有一件事情稍显讽刺:细心的观众发现,Ti6赛场有个“宣传片魔咒”,大意是说,在线下赛开始前,赛场放送了哪支队伍的宣传片,哪支队伍就要失利。纵观整个Ti6,魔咒竟是如此应验,罕有例外。
也许这只是一个偶然现象。但也有人提出相关性假设:Ti6是最高级别的竞技舞台,V社精心拍摄的宣传片,既涉及大量的队员采访、跟拍,又不得不照顾队伍的赞助商们(在多数宣传片里,赞助商广告都以各种巧妙的方式插入,或者是服饰,或者是外设,乃至座椅),投入时间、精力很多,唯独没有半点儿跟训练、策略、保持状态有关。
言下之意,“过多”的商业活动,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参赛队伍的训练,或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干扰了队员的心态。一方面,在比赛前就沉浸在“饱受关注”的氛围中,进取心或说求胜心也许就逐渐消弭;另一方面,赞助商在赛前便投入大量广告费,让队员荷包满满,对Ti6奖金的渴望恐怕也直线下降——虽然本届Ti6总奖金高达2073万美元,而冠军Wings豪取912万美元,平均每位选手分得1200万人民币奖金,恐怕不会比任何级别的“赞助”差。
如果说,“抹黑”宣传片尚属小题大做,与宣传片类似的另一现象则称其为“人人喊打”乃至“客观抹黑”都不为过,那就是在各处都“节奏火热”的LGD战队“一起哈啤”事件。
LGD是中国著名传统强队,但在近年来表现一向差强人意。如果说比赛成绩尚属“说得过去”,其打法风格、比赛质量则着实令人不敢恭维——简单总结,同许多老牌豪门一样,LGD已经陷入“不求自己努力战胜,但求对手失误保送”的“被动”型运营风格,比赛难看程度往往令人不禁怒骂。与LGD类似的队伍比如冬季赛前的VG、NB战队,及现在的Secret、Alliance战队。其实本届Ti季军EG也有类似倾向——在zai妹回归前就更是如此。
“被动”的结果自然是遇弱等待躺赢、遇强听天由命,欺负新人、弱旅胶着难看,与强队碰面则马上被杀得一塌糊涂。粉丝对这样的战队往往屡屡期望、屡屡失望,而“路人”自然很难对这样的战队“心怀敬意”了。这也导致一出寻常的商业赞助,被各路人马抹黑为“不打比赛,专搞别的”。
在出征Ti6之前,LGD战队及其队员在微博上纷纷高调参与哈尔滨啤酒“一起哈啤”的营销宣传活动。据称,此次活动“是哈尔滨啤酒首次涉及电竞领域,也是首个啤酒品牌进入电竞行业,并且赞助电竞战队出征世界知名赛事”。哈啤这次赞助达到冠名赞助的高度,在Ti6赛场上,每位LGD选手ID的后缀都是“哈啤”二字。
可惜的是,LGD战队作为6支直邀战队之一,在Ti6表现却相当“刺眼”。小组赛期间送上一串连败,进入败者组垫底序列,在淘汰赛第二轮更惨遭2:0淘汰,连8强都未能进入。且落败过程中并未作出像样的“挣扎”,节奏拖沓,失误频仍,离“虽败犹荣”四字尚隔千里。
某种意义上,哈啤的这次赞助未免令人尴尬。而围绕喜感十足的哈啤广告和冷酷无情的淘汰现实,感受到强烈落差的粉丝和路人们生发了无尽的愤怒和“幽默感”,在各处狂带LGD“节奏”(指无休止的嘲讽和践踏),甚至一些游戏媒体也加入带节奏的行列中。
冷静下来看,接受“赞助”是任何商业战队应该做出的正常举动,和“比赛打得不好”本应是两码事。至于在现实中,队员们在心里是否将其明明白白分成了“两码事”,并非旁人可以臆断的。
一个典型的反例是,在哈啤冠名广告之外,LGD其实还在杭州和重庆举办了Ti6酒吧观赛活动——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意见,这不还是“不打比赛,专搞别的”?但其实,看到“重庆”二字,就该知道总部位于重庆的Wings战队同样参与了此次酒吧观赛活动。
事实上,该观赛活动正是LGD和Wings共同举办的。一者落败,一者成名,与“比赛以外的事儿”也许都有关系,也许都没关系。
直播与初心
其实,比起广告赞助,长久以来更常为粉丝、路人诟病的问题则是“选手直播”问题。有许多人认为,自从直播平台兴起,一些选手热衷直播捞钱,疏于训练,最终导致战队成绩不理想——此种言论在今年冬季赛之后可谓甚嚣尘上,而早在此前且远在今后,有关直播的种种讨论也绝不会停息。
许多电竞界知名人物对直播问题都讳莫如深,但也有一些人曾经站出来发表意见。圈内人的意见与圈外人必然有着微妙的差别,如果说在“直播会否影响比赛成绩”问题上,双方意见只是略有异同,那么在“该不该直播”的问题上可谓大相径庭了。
直播会否影响比赛成绩?这一问题要具体讨论。有许多直播选手,比如知名外国选手Arteezy和EternalEnvy都热衷于直播,而其个人能力也并未遭受过多质疑——可见,直播对于个人能力的影响倒不一定十分具体。
然而,CW与路人在打法、心态上皆有天壤之别,在路人局中培养习惯、锻炼心态,即便“增加经验值”,在比赛中也未见得有正面意义——更何况直播也不同于单纯“打路人”,追求节目效果只是一方面,直播时的“分心”状态与比赛中应该追求的“专注”状态更是差距极大。
比赛不是一个人的秀场,DOTA也绝非一个人的游戏。为了避免透露情报,战队的训练赛当然不能成为直播内容,因此个人直播与战队训练可能存在时间、精力冲突。这也使得众多观众纷纷怀疑“是否直播多了、训练就少”,在战队成绩不如意的状况中,观众自然更容易倾向“是”的判断。
如果说对直播的讨论只存在于观众群体,这种争论于战队自然只是不置可否。然而,当职业选手也发出声音质疑直播,战队便不能再掩耳盗铃地无视这一问题。在今年冬季赛后的转会风暴中,前LGD著名选手Sylar便与战队发生基于合同纠纷的一系列矛盾,Sylar更是脱口而出“成天直播的某选手凭什么跟我一个身价”的恶言。
Sylar是一位技术、成绩、人望皆高的老将,平素作风良好、为人低调,很难被挑出毛病。当很少直播的Sylar出面指责其他选手的直播行为,围观群众未免产生“因为直播,其他人表现便不如Sylar”的联想——可以说Sylar的原话基本也透着此种意味。
当然,虽然在危机初现时众人普遍同情Sylar的遭遇,在风波稍定、真相与细节逐渐浮出水面后,也有不少专业人士做出了专业的判断。这些判断不仅围绕直播,也围绕转会等一系列问题。总结出来,可以说是俱乐部、选手与观众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
在俱乐部看来,俱乐部以企业的形式运营,“盈利”自然是第一目的。因此,无论有争议的直播及有争议的转会会否影响俱乐部比赛成绩,通过直播及转会获利才符合俱乐部本身的立场。如果俱乐部通过直播、转会的获利皆合理合法,有着规范合同,则其行为不仅无可厚非,更是俱乐部存在本身的题中之意。
在选手看来,自身的职业生涯有限,出路虽并不单一但也称不上花样百出。有些选手头脑灵活、社会经验丰富,自然可以在比赛之外利用职业、前职业身份大走商业之路,或开店,或直播,实现由运动员到商人的身份转变。
而有一些选手则相对老实、木讷(Sylar正属这种),他们需要在现役阶段拿到更好的成绩、更多的奖金、更高的转会费用和工资,在现役阶段积累足够多的资本,这样在退役后才能徐图良策。在他们看来,“直播”或者“主要为了赚钱进行的选手交易”皆属短视行为,会在某种意义上干扰他们的职业生涯,自然对直播和选手买卖抱着极大警惕。
在观众看来,职业电竞的目的则单纯得多——他们绝不会管俱乐部运营目的,也不会考虑选手退役后的生计,只要比赛好看、振奋人心就行。在某种程度上,多数观众与“老实型”选手的立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但要知道,考虑到选手的自然人属性,以及职业电竞对个人而言较短的生命周期,俱乐部的“商业运营”及选手的“谋求生路”才是长远之计,或说“常态”,一味追求比赛的“高质量”反而是幼稚的行为。
由此,我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得出了一个可笑又可悲的结论——高质量比赛与电竞高度商业化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当然不是绝对的,但也并非绝对不存在的。拿DOTA2来说,最大的管理者V社就在试图平衡这种矛盾。通过限制选手的频繁转会,人为促进俱乐部人员的稳定性,来为观众带来尽量统一、长久的高质量比赛。
当然,这种努力的效果,还要交给时间来判断了。更何况,在争议更大的直播问题上,便如V社也不能插手半分——断人财路,起码要与人补偿。在不能做出补偿的情况下,对直播指指点点,只能算是闲人磨嘴皮子。V社本身何尝不限于同样的矛盾之中:作为一家企业,DOTA2项目的“盈利多寡”与“游戏质量高低”同样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冲突,而如何平衡二者,使其不至竭泽而渔、一朝崩盘,是每个游戏公司都在思考的问题。
结语
Wings并非真正的“路人队”“贴吧队”,虽然低调,其背后同样是商业化运作的俱乐部。在Ti6夺冠以后,观众及企业的目光将会在Wings身上停留很久很久,届时其商业化气息势必更浓,而比赛质量会否下降,则是个未知数了。
其实,虽然Ti系列赛存在所谓“冠军魔咒”,但“不忘初心”的例子也并非没有,比如从Ti1到Ti3一冠两亚的NaVi战队,就是“名利双收”的一个绝佳典型。
但是NaVi也只有一支,在Ti6荣获季军的EG如果也可算是卫冕冠军的荣耀,比起曾经的NaVi未免折扣太多。纯真时代一去不返,随着商业气息日渐浓厚,电竞初心越来越难以找回——但是,在如此哀叹之前,我们不妨思考下曾经的NaVi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
这一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在无限考虑“商业利益”与“游戏质量”间冲突的时候,我们也许能够想起,在冲突之外,二者的“一致”是同样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