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在反病毒领域,CallWindowProc执行Shellcode的方法早在2009年就有过讨论,近期360QEX引擎团队发现有宏病毒首次使用该方法,传播敲诈者勒索软件。
常见的宏病毒释放(下载) PE 文件,并执行的方法有:
数据来源步骤:PE 数据来源网络(downloader),或数据来源自身病毒文档(dropper);
数据执行步骤:执行 PE 使用的方式 Application.Shell 或者 Wscript.shell 或者 Win32 CreateProcess。
而最新出现的样本与上述方式方法不同,由宏代码生成内存数据(为shellcode,并非直接的 PE 文件数据),并利用CallWindowProc来执行Shellcode,由Shellcode完成后续操作。
病毒样本:
MD5: cec4932779bb9f2a8fde43cbc280f0a9
SHA256: efd23d613e04d9450a89f43a0cfbbe0f716801998700c2e3f30d89b7194aff81
样本详细分析
源文档宏代码被混淆,并填充了垃圾代码,对宏代码进行简化后,如下,
分析该宏代码,得到的执行步骤有,
1、 获取窗体控件中预存的字符串数据;
2、 进行数据解码;
3、 申请内存空间,将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复制到此内存空间;
4、 使用 CallWindowProc 执行 shellcode (二进制数据)。
步骤 4 a) 使用 CallWindowProc 执行二进制数据
步骤 4 b) 从Windbg 查看 CallWindowProc 调用
Shellcode分析
二进制数据中同时存在32和64位的shellcode,32位的偏移于0x08A6,64位的偏移于0x0240处;
下面以32位版本为例分析:
首先,根据CallWindowProc调用shellcode时第二个参数为文档自身路径,Shellcode中打开文档,并在文档中寻找二进制标志串“50 4F 4C 41”,然后对标志后的0x142AC(图中硬编码)个字节进行第一次解码,解码算法是对每个字节先加3然后异或0x0D;
第一次解码后的数据:
Base 解码后的数据,从标志可以判断该二进制数据是一个PE:
接着创建文件并写入解码后的数据,其文件路径为:
32位下:"%TMP%\gg771.exe"
64位下:"%TMP%\kt622.exe"
文件释放完成后,调用API CreateProcessA创建进程:
释放的PE文件MD5为: cc05867751b1de3cab89c046210faed4。
安全建议
鉴于近期宏病毒变种多携带敲诈者病毒通过垃圾邮件传播,更新频繁,360杀毒和安全卫士内置的QEX引擎已对此进行了针对性防御,建议用户开启安全软件的实时防护功能,不随意点击垃圾邮件中的链接和附件,能够降低中招的风险。
参考:
1、https://github.com/decalage2/oletools
2、http://www.freebuf.com/articles/web/11662.html
3、http://m.2cto.com/kf/200908/40688.html
4、https://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windows/desktop/ms633571(v=vs.8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