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滴滴进军租车领域,逆袭?自嗨?

   时间:2016-08-25 09:54:26 来源:搜狐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8月22日,滴滴出行正式确认,旗下租车业务已于7月开始在上海测试运营,部分用户可以体验滴滴提供的租车服务。滴滴租车首创全程线上化服务及免费上门送取车模式,用户无需花费额外费用,只要在服务时间内提前2小时下单即可。广大的滴滴用户别着急,如果您现在想要体验免费上门取送车,8月22日起,请打开神州租车手机APP,在全国93大直营城市提前4小时下订单,即可享受免费上门送取车服务,并通过电子设备无纸化办理租还车手续,更加方便快捷,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

滴滴这是向友商神州租车致敬的节奏,在神州租车发布全球首创“免费上门取送车”新闻两天之后又“首创”了一次“免费上门取送车”!滴滴公关新闻部的套路果然出神入化,咋不加上一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呢?然而最郁闷的当属一嗨租车,只能在8月22日默默的自己的微信号中发布了一条“一嗨租车服务再升级:200多个城市免费送车上门”的消息。

滴滴进军租车领域虽说新闻发的仓促了,与神州租车相比显然缺乏诚意,摆出一副要逆袭业界大哥的架势,实则是自嗨!虚虚实实正是滴滴布局出行领域的套路,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之后,成为“天下第一”有BAT三家背书的公司,大有在出行领域独步天下的气势,但是专车新政以及地方政府陆续推出的“细则”,目前看都是要严控网约车数量,“招招锁喉,刀刀砍向为滴滴贡献绝大部分GMV的真大腿——专车与快车”,政策性长期利空,订单量迅速下降,360亿美元的估值面临缩水,Q3盈利的预期已经虚无缥缈。

虽然滴滴这个“出行带头大哥”最近的有点囧,但是出行的故事还是要继续讲下去,一切与出行相关的业务板块都要有,租车业务目前也就是刷个存在感,作为一块战略拼图出现在滴滴的业务群组中,也给投资人表现一个“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姿态。无论逆袭还是自嗨,滴滴进军租车领域靠谱吗?我认为这取决于滴滴手里拿的什么“谱”,讲故事融资靠谱,在租车领域攻城略地不靠谱。

拈轻怕重?还是纵横阖闾?

滴滴没有自有车源,一个轻资产轻运营的轻公司应该不会去买车,CEO程维也明确表态了要与一嗨租车谈合作,主要就是引进一嗨租车的车源,这条路是很靠谱的。一嗨租车与滴滴还是颇有渊源的,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逻辑,滴滴与一嗨成为好基友的可能性是非常大。其实按照滴滴今年6月对外宣称资金储备有百亿美元的规模,买下神州租车都不是问题,何况一嗨租车呢?但是以滴滴拈轻怕重的轻公司本性推断,宁可为GMV烧钱也不会去收购一家重资产公司。滴滴要的是纵横阖闾,整合第三方租车公司资源,最终成为盟主。

虽然我一直认为滴滴在某些方面做的很LOW,尤其是公关的套路。但是滴滴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格局是没有问题的,理想是很丰满的,现实很骨感,打脸常态化是一种必然。某互联网分析师说滴滴就是一家第四方平台,以后会不断为用户引入第三方服务,我觉得这真是在黑滴滴。滴滴一直有一颗盟主的心,从滴滴打车开始,哪一步不是先渗透再横扫,滴滴专车与快车貌似曾经接近过成功,如果成功了那不就是黑车盟主吗?携诸侯以令天下才是滴滴的王道,烧钱那是要重建一个规则,如果在投资人面前讲一个第四方平台的故事能融来几毛钱啊?

滴滴租车真能跟神州租车对标吗?

滴滴进军租车领域,向一嗨租车伸出橄榄枝,蹭神州租车的营销概念,摆出一副对标神州租车的态势,一方面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是吸取了专车快车的经验。野蛮的烧钱扩大规模,对标的目标锁定为整个行业,结果烧钱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很高,但是用户移出的成本几乎为零,连司机群体都能同时游走于多个平台以竞争态势获取主动权,这不是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只不过是烧钱复制了一个更加劣质的“出租车公司”而已。一个外行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行业,凭着伪共享经济的概念与钱就能成功的复制一个成功的公司吗?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滴滴当初诟病出租车公司的种种弊端,就是所谓的“痛点”,他自己不仅全盘复制到自己身上,而且更严重,轻资产轻运营根本无法从体制上确保运营安全,供给侧无法有效的强管理,造成服务质量无法保障,在需求侧大量的补贴行为将用户贯出了毛病,各种不文明的行为直接刺激着疲惫的司机,这种互相伤害才是真正的出行痛点,补贴也只是止疼药,治标不治本。

显然滴滴的管理团队非常清楚进军租车领域依然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那么找一个相对成功的业内公司托底当然是不错的选择。对于一嗨租车当了多年的老二,其规模已经与老大形成倍差,更重要的是自身相比神州租车严重缺乏互联网基因,这是“趋势落后”,对于公司的发展比规模落后还紧迫。滴滴与一嗨确实有互补性,但是滴滴已经越来越不像互联网公司了,显然维度不够,其目前所有的资源几乎无法自然延伸到租车领域,在行业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急需要跃升才能解困。一个降了维度的互联网公司加一个传统的租车公司,很难说能够对租车行业形成多大正面的冲击,烧钱补贴确实能够短期扩大规模,但是很难建立竞争壁垒。租车领域可不是蛮荒之地,搞定散落在各个城市的大小租车公司可不会像招聘专车司机那么容易。我不认为在租车领域能够靠“订单导流+SAAS系统”建立护城河的市场,运用融资杠杆去撩拨一下中小型租车公司也许可行。目前除了神州租车与一嗨租车两个全国布局的直营租车公司拥有相对完整的融资体系与产业链资源,散落在各地的租车公司大部分都与民间借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车源其实都是民间信贷的质押物。滴滴租车与一嗨租车合作肯定是比较稳妥,但是缺乏想象力,如果能够下探整合地方上的租车公司那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但运营团队的能力能够达到吗?互联网科技与运营能力至少有一个“过硬的核”,滴滴有吗?还是一嗨租车足够硬?至少都不是一流水平!因此,到今天一嗨租车也没有正面回应,合作可以有,但是要谨慎,肯定要从最初级的层面开始,需要磨合期。滴滴能不能等到磨合成熟那一天呢?规模飞速扩张之后运营能力能否支撑得住?会不会又称为一个专车快车那样的“规模陷阱”呢?用户还会接受一个“大而有瑕疵”的租车公司吗?补贴一旦停止,是不是一样会被用户抛弃呢?这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方案,就发一个新闻通稿就进军租车领域了?因此这只不过是一次试水!一个资本故事的引子。

神州租车与地方租车公司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陆正耀是业界出了名的“老算盘”,谙熟融资杠杆与成本控制,多年以来稳健的“圈地筑垒”,从不去趟那潭浑水,所以滴滴租车与神州租车也许起根儿上就念得不是一章经,硬说滴滴今天就跟神州租车短兵相接,甚至已经闯入神州租车的后院,这真是想多了,等看见人家院墙那天再说这话也不迟。

逆袭也好,自嗨也罢,对租车市场总体利好!

滴滴租车目前还是缺乏产业链资源的,是需要扬长避短,其擅长的套路更适合去碾压目前进退维谷的众多P2P租车平台。P2P租车本质上还是C2C模式,目前遭遇的困境是风险控制问题,各种欺诈案件频发。风控这一痛点最佳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规模效应,规模足够大就能够抵抗风险,就有能力建立防控体系。如果滴滴租车能够以做专车快车的套路迅速的能够形成烧出一定规模优势或许能够迅速的形成一个能够接棒专车与快车的“新大腿”!P2P租车模式很容易与目前滴滴代驾业务形成良性互动,也许能多少消化目前可能面临失业的一些通过滴滴买车入网的专车司机。

总体而言,我觉得租车还是需要滴滴这样真不差钱的企业进来搅动一下,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神州租车作为行业龙头拥有最大规模的车队,也不过10万辆车,一嗨租车更少,还不到4万辆车,天花板还很高。

最后我还是想给滴滴提一点不成熟的小建议,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我批评滴滴因为我也是互联网从业者,互联网是所有从业者的信仰,我不想看着滴滴这样本可以“伟光正”的公司把互联网的真经念歪了。我是滴滴的批评者,不是滴滴的危机,不需要来危机公关我,互联网时代给了发声的机会,我会真诚的去发声,你吹你的牛,我讲我的家常话,批评的不对请指教,能够说服我,我自己会改正。滴滴不差钱,全世界都知道,跟我没有一分钱关系,拜这个时代所赐,我能够独立思考,侥幸有一点能力写点文字,有人愿意读一下,那是我的荣幸,你大可以让所有的平台都不发我的稿子,那是你的能力,一样跟我没有关系,但是就算有一天江湖中没有哥的声音,一样会有哥的传说,这就是互联网。

蝼蚁苟且天地间,亦有足迹任风吹,我辈就是蓬蒿人,亦可仰天大笑去,不负苍生不负己,问心无愧任我行,路见不平一声吼,我真诚,你随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