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开源保护不了谷歌,研发新操作系统是必须走的路

   时间:2016-08-30 09:31:08 来源:创事记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前不久,谷歌的 Git 源码库出现了一个代号为“Fuchsia”的新操作系统。关于该系统的信息目前很少,在其GitHub页上的介绍也只有短短一行“Pink + Purple == Fuchsia (a new Operating System)”,其中Pink、Purple、Fuchsia的意思分别是粉红、紫色、灯笼海棠(一种有着明显粉色与紫色部分的植物)。该消息最早由科技极客曝出,之后谷歌产品经理Seth Ladd的一则推文间接证实了该项目的存在。目前被证实的消息还有该系统使用了谷歌开发的新内核Magenta;编程语言为Dart;渲染器Escher;应用程序框架 Mojo。

一个新操作系统的萌发打破了软件领域操作系统内核层级数十年的沉寂,随之而来的疑问自不可少。谷歌为什么要开发一款新操作系统?外界有两个猜测,一是谷歌想要加强主导软件知识产权,借重塑系统环境来梳理整个产品线的版权纠纷;二是为下一代平台、嵌入式设备以及现有平台融合做准备。我们认为两点均有道理,但是前者对于谷歌而言应该更为紧迫,也更具现实意义。

谷歌因安卓系统陷入甲骨文Java案官司已有6年,虽然前些时日美国旧金山联邦法庭陪审团做出驳回甲骨文索赔诉讼请求的裁决,但该案似乎并未终结,近日又有消息传出甲骨文已找到不利于谷歌的新证据正准备再次发起诉讼。引用了Java代码段的安卓系统其版权纠纷始终令谷歌如鲠在喉,不仅如此,现在连Chrome OS也陷入了麻烦。甲骨文律师安妮特•赫斯特表示,谷歌在官司期间推出的Chrome OS版Play商店正试图在桌面端打入Java SE市场,此举使甲骨文蒙受巨大损失。

安卓和Chrome OS是谷歌特有操作系统,也是其在移动与PC端的战略核心,二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基于Linux内核开发。众所周知Linux内核是开源的,在GPL第二版许可证下发布。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安卓的许可证有两个——GPLv2和ASL(Apache许可证)。简单解释一下,GPL要求基于开源衍生的作品必须继续开源,具有强传染性;而Apache许可证是允许闭源的。为什么会这样?

安卓发布之初,谷歌修改了Linux内核,故意引入Apache许可证。后来事实证明,这里面并没有什么阴谋论,引入Apache许可证的原因是谷歌送给开放手持联盟特权,允许厂商自定义个性化的安卓系统并成为他们的独家产品,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三星TouchWiz、华为EMUI等等百花齐放。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安卓系统仅仅是部分采用了Apache许可证,系统真正的内核部分依然遵循GPL规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安卓不能完全实行闭源。

ASL的引入成就了安卓系统今天高达85%的移动市场份额,同时也为谷歌带来了一个心病,谷歌对于安卓阵营权力的收紧行为似乎一切都是徒劳的,碎片化仍在加剧。尽管安卓智能手机如今在体验上已越来越接近iPhone,但对系统的驾驭相比iOS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关于Fuchsia的研发,更像是谷歌对现有系统内核重塑的一次尝试。

事实上,除了安卓系统,谷歌现有大量产品都与开源授权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比如另一款重量级项目Chrome OS同样基于Linux内核开发。笔者在早期的文中曾提及谷歌与开源社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谷歌的起家正是借助了或者说是利用了开源的力量。然而近年来全球科技知识产权意识强烈抬头,商业巨头通过大量并购回笼产权资源,在开源许可证已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由软件发展而乏力之时,曾经的开源物产正面临还没来得及意识到潜在的版权纠纷的威胁。

因此,不论安卓也好,Chrome OS也好,还有旗下那些大大小小的产品应用,谷歌必须重新考虑这些产品未来可能面临的商业风险。如今5400亿美元的市值已接近苹果公司,不管其中是否有泡沫的成分,一旦风险蔓延扩大,千亿级的缩水空间并非玩笑。

那么谷歌应该远离开源吗?从Fuchsia的现有信息来看,Magenta是独立于Linux的全新内核,编程语言Dart属于谷歌自有开发, Flutter引擎则由Dart开发,渲染器Escher、应用程序框架 Mojo均与其他商业公司自有权属无关。由此可见,开发Fuchsia系统并非是谷歌有意远离开源,而是着手规避潜在的开源风险的一次尝试。此外,谷歌不像微软和苹果那样有着丰富的产业链中下游驾驭手腕,把硬件的事完全交给厂商,自己则做好软件才是谷歌的作风。

当然,要从内核开始造系统谈何容易。网上曾流传一个程序员段子:Windows 95有1500万行代码,Windows 98有1800万行,Windows XP 3500万行,Windows Vista则达到了5000万行;google chrome 100万行。

微软与苹果均有着超过35年的操作系统研发史,而谷歌公司成立不到20年,其对操作系统研发的涉及更是从收购安卓才开始。尽管谷歌如今的研发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其真正的组织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仍根植于万维网技术,所以与传统的IT公司相比,谷歌更像互联网公司。另外,操作系统开发者环境的重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今PC端的Windows、服务端的Linux、移动端的安卓和iOS均经历了系统与开发者之间数年累月的磨合与积淀,格局稳定,难以撼动。加之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架构数十年间没有大的改变,单内核、微内核、混合内核仍是操作系统研究的主流方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内核是通用的,在相同计算架构下研发一个新内核的意义不大。

在此我们并非怀疑谷歌在操作系统内核层级的研发实力和Fuchsia的功用价值。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谷歌一直在拥抱风险,如果不想重蹈摩托罗拉铱星一般坠落的话,那么此举确实值得一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