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严苛市场环境下,如何正确解读国产手机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国产手机经过近六年的高速发展,到今天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先是小米转战线下,后是酷派卖身乐视,过去几年风生水起的行业领导者如今都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自己的“七年之痒”。
创业型企业也是问题频出,锤子科技深陷资金和供应链漩涡、一加为缩减成本关闭所有线下体验店,这些都在昭示同一件事情,国产手机品牌开始进入转型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但问题是,转型不是简单的业务调整就能见效,如果不能找出那些深入骨髓的顽疾,转型之路漫漫而无期。
酷派之前曾尝试转型,缩减产品线、推出互联网品牌,但一系列补救措施之后酷派仍然无法挽回颓势。酷派的问题在于没能抓住核心用户诉求并解决,仍在一味的闭门造车,其思想还停留在运营商时代的规模误区里,最终导致其失去了对用户的吸引力。
已经倒闭的互联网手机明星大可乐曾经创出众筹金额最高的记录,但却严重缺乏做手机的底蕴。没有自己的工厂和研发团队,也没有专门的售后服务,产品品控无法达到行业要求,只靠众筹和概念催生出一波繁荣幻象,最终也没能逃脱倒闭的悲剧。
还有背靠金立的iuni,在资金、供应链和品控上有金立加持,本身是可以活下来的。它的问题在于产品定位太过于混乱,两年时间里先后更换三次产品定位,试错时间和次数过长,也无法打开市场,加之金立对其缺乏信心,导致其彻底出局。
这些手机品牌都曾活跃在消费者眼中,可最后的结局却令人唏嘘。
不过,上述品牌的溃败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没有破壁的可能,如果策略正确方式得当,手机行业还是会出现新的可被寄予厚望的玩家。在笔者看来,今天的手机行业已经不能再单一地追求渠道、性价比或者品牌,智能手机已经转入到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竞争时代,综合用户体验才是王道。
重新回归后的青葱手机如何突围?
笔者注意到,在手机品牌转型浪潮中,一直蛰伏的深圳系厂商青葱近日又重回大众视野。 不仅发布了全新品牌形象,更透露将于近期发布新品,其母公司鼎智集团也频频对外发声助阵。那么,在手机行业竞争激烈的档口,这个已然停摆三个月的品牌突然回归,它还有突围的可能么?
据笔者观察,重新归回的青葱几乎是彻底改头换面,“新品牌战略”从软和硬两个大维度重新出发,在品牌理念、产品定位、营销策略、销售渠道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升级迭代。
首先,在“软”的方面,青葱确定了更加精准的品牌定位——主打“年轻人的手机”。错开与魅族、小米、华为等品牌定位重叠,是一种更为准确的进攻方式。并且,青葱定位“年轻人的手机”并不只是单纯的迎合年轻用户,而是真正“走入”用户当中去。
据笔者了解,这次青葱在用户运营上制定了周密计划,比如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深入用户和粉丝了解他们对产品和品牌的诉求,挖掘出他们在生活中使用手机时遇到的问题和建议,然后将其反馈到产品端,做更新迭代的依据。同时,还会以兴趣部落的形式培育粉丝,真正做到“年轻人定义自己的手机”。
实际上,这更像是一种C2M玩法,即用户定制模式。让用户产生归属感,树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品牌理念。同时,也是将用户地位彻底提升,摒弃过去闭门造车的弊病。
不仅在品牌定位,笔者留意青葱也制定了相对应的品牌营销策略。虽然新品还未发布,但从8月2日起,青葱官方微博已经开始为产品造势,其风格偏向年轻娱乐化,颇受青睐。值得注意的是,奥运期间青葱借势推出的“年轻就要炫彩”话题还冲入微博话题榜,引发一波舆论关注,可见其营销策略已经初步得到年轻用户认可。
从这可以看出,由于“年轻人自己定义的手机”品牌理念,青葱将主要宣传阵地放在了互联网平台,比如微博、微信等年轻人必备的社交工具,同时在营销模式上也做到迎合年轻人口味,推出更多目标用户喜闻乐见的话题和活动。
其次,“硬”的方面主要指产品研发和供应链。青葱一直拥有自己的产品研发和设计团队,此前推出的青葱metal其外观设计就备受用户好评。这一次即将发布的青葱C1,从谍照上看依旧是全金属机身搭载指纹识别,颜值不低。而且根据青葱的宣传海报,预计C1将有多种颜色可选,或许还会有更多创新玩法出现。
在供应链方面,青葱背靠的鼎智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手机方案供应商之一,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供应链优势。 资料显示,鼎智集团在手机外观和结构设计、主板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用户界面设计,以及在2G到4G的GSM、CDMA、EDGE、TD-SCDMA、WCDMA、LTE等领域,都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
再者据笔者所知,鼎智这次是全面支持青葱,在研发、资金、供应链以及渠道上都是毫无保留。比如在渠道上,青葱接下来要从最初单一的互联网品牌向O2O模式转型。
总之,当智能手机变为一场综合用户体验之争时,对于手机企业来说,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用户体验。重新回归的青葱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但对于类似青葱这样的新进品牌来说,有一部分网友的态度并不太“友善”。不过,在笔者看来,五年前小米做手机时也是备受非议,华为最开始时也被人诟病,今天我们再看青葱,它仍然在努力求变、创新和自我突破,这与几年前的小米、华为其实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