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手机厂商为了抢“首家”,也是用尽了心思。
小米在8月30日,预告将在9月1日与中国银联正式推出小米支付(MI Pay)。借着这个消息,小米成为继苹果、三星后,“首家”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的国产手机厂商,并且也成为全球“首家”同时支持银行卡和公交卡的手机厂商。
华为在8月31日,也与中国银联宣布推出Huawei Pay。由此,Huawei Pay成为国内适配银行数量“最多”,也是“首家”同时支持银行卡和公交卡的手机刷卡服务厂商。
厂商为了争夺眼球玩抢焦点的把戏,在业界非常普遍。因此所谓的“首家”、“首发”噱头并不重要,厂商自己高兴就好。重要的是,两家厂商争着跟银联合作,推出NFC支付背后的原因。
移动支付市场有多大?
为了实现银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中国银联这一官方机构已经让国内银行卡实现了跨银行、跨地区、跨境使用的目标。为了适应新形式的发展,银联也推出了在线支付、银联钱包等服务。在国内要做支付服务,除了要获得支付牌照外,与银联合作是所有商业公司绕不过去的坎。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近几年来在飞速增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2013年移动支付业务共计16.74亿笔,移动支付金额9.64万亿元。而央行2015年支付体系总体运行报告则显示,2015年移动支付业务笔数和金额分别为138.37亿笔和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其中,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金额为9.5万亿,同比增长58%,占整个移动支付交易市场近10%。而根据易观的数据,仅在2016年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金额就已经超过5.97万亿元。
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仅四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超过4千亿元。手续费市场规模在千亿级别。从统计资料来看,阿里支付宝费率在0.175-0.5%之间,对个人小额支付免费。腾讯财付通费率在0.1-0.6%,对个人小额支付免费。银联网络支付系统费率在0.5%-1%之间,POS系统费率约为0.01-0.02%。拉卡拉网络支付系统费率约为0.5%-1.25%,POS系统费率约为0.05%-0.38%。据了解,传统的利润分配方式上,发卡行、收单方、银联清算机构三方的分成比例约为7:2:1。
这也是阿里、腾讯大力进军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根据易观的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分别占据了63.41%、23.03%、5.37%的市场份额。尽管银联也有“云闪付”产品,但其市场规模只有0.69%,目前几乎可以忽略。
支付平台的附加价值功不可没
除了支付结算的价值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附加价值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讲,支付平台上的用户数据价值更加重要。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5年6月底,支付宝实名用户数超过4亿。财付通服务的个人用户超过2亿。通过海量的用户数据,互联网公司能有效了解到用户的消费习惯。
IDC 2015年全球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三星、苹果、华为、联想、小米前五名出货量约8.08亿部,其中华为出货量1.066亿部,小米7080万部。每一部手机后面,对应的就是一个实名制用户。根据MIUI的数据,MIUI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亿。在MIUI系统中,小米钱包已经成为标配APP。
尽管小米Mi Pay只支持小米5手机,而华为Huawei Pay只支付华为Mate S、荣耀V8(全网通)和荣耀8三款手机,但这只是NFC支付的应用场景。类似支付宝、微信这种扫码支付的方式,并不受手机型号的限制。
在获得海量用户的消费习惯后,支付平台就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为特定用户提供营销服务。这种数据产生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其它非支付平台。
不管是NFC支付,还是公交卡,甚至是通过手机NFC做门禁,在用户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的前提下,培养用户让其养成某种消费习惯,最大限度挖掘用户的价值,才是各方现在思考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