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专访Google字体工程经理陈雍昇
Google以持续的、开拓性的创新而知名。但对于外界来说,我们看到的Google创新都是结果,无论是AlphaGo、Atlas机器人,还是无人车,这些创新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一直无从知晓。
同样令人不解的是Google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以及Google内部对于工作成绩的考核标准。外界听闻了太多关于Google办公环境、Google食堂和Google福利的故事,但对于Google内部如何考核工作?团队如何解决问题?始终云山雾罩。
陈雍昇目前是Google字体工程经理,是Google字体团队的负责人,还是一位在Google工作了9年之久的工程师,对于在Google工作这件事上,他有不少亲身经历的案例和故事可以讲。更有趣的是,由于兴趣和工作需要的原因,陈雍昇还在Google内部经历过多次换部门和换项目,于是关于Google内部如何进行整合与合作,他也有发言权。
在新浪科技的专访中,陈雍昇谈到Google内部的创新是如何发生的?而对于创新可能面临的失败以及评估,Google内部又有怎样的看法?
此外,陈雍昇向新浪科技详细讲述了Google项目团队在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他们如何讨论,又最后采取怎样的机制保证方案可以顺畅无阻的得以执行。
对于压垮不少公司价值观的“KPI”,陈雍昇也向新浪科技透露了Google内部的考核制度,虽然不叫KPI,不过在Google内部,有相似的OKR(Objective Key Result)在对结果进行评估——但不作为唯一绝对的考量。
最后,作为项目工程团队负责人,陈雍昇还解释了Google内部如何鼓舞团队,以及为什么有人愿意在“枯燥”和“始终幕后”的字体工程项目一直工作的原因。
陈雍昇接受新浪科技采访
新浪科技:我听说您在Google的职业经历或者工程师的生活是比较典型的,或者比较Google的,能不能介绍一下?
Google陈雍昇:我差不多在九年前在Google上海办公室,我前后负责过的产品比较多。我是比较喜欢多看看、多学学的人,这也是我最喜欢Google其中的原因之一。
刚刚进来是做企业搜索,中间三年负责Google翻译,之后也做过知识图谱,也开发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后面的平台,再后来到美国做了无线方面的产品,现在又在做字体。
看起来好像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Google有一个好处,第一个是,我也看过非常成功的同事,他们就一路钻研一个技术到底,Google给他们平台;像我这样喜欢各方面都涉猎的人,Google也给我提供平台。不只是这样,我换团队也算是比较频繁的,平均算下来基本上两年一换。我感觉Google与众不同的是,这些团队换起来,我觉得我的队友们都是非常一致的。在这边跟同事讲一句话,后面两句话不用我讲,有心照不宣的感觉。
新浪科技:这一路经历是沿着您自己的兴趣去改变的吗?还是有Google方面的需求?或者靠那些机会之类的?
Google陈雍昇:主要是兴趣。因为每一家公司少不了有重组,有些地方是因为重组而改变。可是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走。我可能从小就是立志不单一的人,在一个地方做定下来那就换一个地方,我觉得这样子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新浪科技:现在很多大企业如果内部有一些调整或者换团队,可能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但好像从您的经历来看,好像在Google是一个非常平稳、非常顺的过程。Google内部换团队是怎么样的过程呢?
Google陈雍昇:我在近九年里换过六、七个团队。我觉得其实换团队不管在哪个公司、哪个部门都很痛苦,这个可能跟公司文化没关系。但当您想一下,我当初做无线,从翻译技术到无线电波技术,转换的过程是一个技术的转换,就好像重新上大学那种感觉。可是我觉得Google里面有很多人,把这个人看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所以只要把这件事情看成有趣的挑战,我觉得痛苦感会比较低。在Google学这些新技术没有那种压力,因为Google不会逼成果,老板都是信任员工的,相信员工不是来混的,相信员工一定是来贡献的。
第二个,我很喜欢的是,你不懂,那你就去试,你失败的话,你别走。不走的话,你学到的学费留在公司,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地方。我们的创始人Larry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他觉得不懂行的人能带新的看法进去,可以改变原来的一些固有思维,给大家带来创新的灵感。
新浪科技:Google以持续的创新而出名。对于您所经历的来讲,有没有关于创新方面一些有趣的故事?
Google陈雍昇:那我觉得是蛮多的。我负责Google翻译是时间最久的,那时候在上海,我最喜欢讲的故事就是我们开发苹果iOS版本的Google翻译。当初内部团队里面没有人觉得iOS值得做,只有我很想做,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找了几个志愿工。
在Google我们有一个叫“20%的项目”,当初有两个员工,我就问他们没有学过苹果编程啊,有一个项目,你们要不要试试看,他们像打鸡血一样。他们以前是做数据搜索方面的工作,做过很多后台、平行处理,所以想换换口味,开始学这个。他们在一个周末里面,就把雏形做出来,然后我就拿雏形给总部看。他们不止前面做雏形打鸡血,后面也废寝忘食的做。我们那个项目花了一年的时间达成90%完成度,后面那10%又花了一年。出来的产品,我还是很自豪的,在苹果应用商店上全球下载量连续七天第一,那个时候愤怒鸟都没有我们多。我到现在还是把这个当成最经典的故事。
新浪科技:这是您在Google觉得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Google陈雍昇:只能说我自己吧。我再给你一个例子,这是我后来离开Google翻译后,我们想出来的一个。Google在机器翻译有很大的成就,我还想人工翻译还需不需要Google帮忙,如果没有仔细想,就认为不需要,翻译由人工来做已经有几百年了。我们后来还是觉得有需要,就做了一个雏形出来。
苹果和Android让很多开发商可以把应用提供给全球的用户。但是如何在语言上本地化呢?如果你是个大公司,你能做到。你可以找翻译公司,把软件的用户体验翻译成多国语言,这个属于人工活,你可以用机器翻译那些单词,但准确度不一定很高。可是有没有办法尽量以最容易、最有效率的方法,帮助这些成千上万的厂家,结合人工翻译,让他们的产品推到全世界呢?
这样的话,我们主打的不是翻译,而是帮助这些用户的厂家铺到全世界。所以Google Play会有一个,我个人认为非常特殊的功能,开发的公司上传一个App到应用商店的时候,你可以顺便点击,只要几步操作,选择需要的语言,就能把你的应用铺到全世界,即便你是一个你只懂中文的开发厂家,我们也有能力帮你铺到全世界。这个是非常自然的运用了Google全球化的优势。这也是我们上海团队想出来的点子,最后帮助到了全球的开发商和用户。
新浪科技:如果有一些项目,可能创新过程中没有非常成功,在创新的时候,是否可以继续做下去或者认为现在可能时机不太对,Google内部是怎么探讨这个事情的?
Google陈雍昇:问得好。其实我失败的案例也很多。可是我觉得在Google的好处在于领导一直是很鼓励大家,即便你一个点子出来,领导觉得不符合,会告诉你为什么,你回去可以学到别人的经验。我觉得从失败中也能学到一些东西。这有点像机器学习,一定要有大量的学习材料,从成功里面学习、从失败里面也学习。这么多年来,我的感觉是,Google的标准还是很理智的,我可以把它简化成什么对用户最好,到底给用户带来了什么好处。
新浪科技:在团队里面解决问题中,Google是怎么去思考的?怎么去做的?
Google陈雍昇:这也个是好问题。我觉得每个团队可能都不大一样。有些的模式是身先士卒,他们觉得是好的,一下就投入进去,然后大家再投入进去,把这个问题解决。当然也有其他的模式,我只能分享我自己觉得比较成功的,比较好用的模式。
我走的路线是说,我站在后面,怂恿大家上,因为我觉得如果旁边的人对这个有兴趣,那他就会没日没夜的去,他会把这个当成是一个兴趣在做。
我旁边的队友每个人都很聪明,比我聪明的人很多,因此我喜欢运用团队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我们的团队有个很有意思的规则,就是你如果想到一些看法和点子可以提出来,让大家挑战,大家有了几轮讨论,你的想法会越来越坚固,有人去挑战它,就可以把里面的一些漏洞抓出来,所以,我们是喜欢互相挑战。
对于互相挑战,我们的准则是:你不能只提问题,你需要给我提一个方案出来。当你提出一个方案来,就让别人来挑战你,别人来找你茬,我觉得这样来来回回,是一种良性冲击。最后就是他提出来的解决方案大家最满意,那个时候他就赢了,他得执行,不是说我来执行,也不是当初提出来的队员执行,既然你的方法最好,你负责执行,我作为一个经理的角色,就是要提供足够的资源,让他完成他提出来的方案,到那个时候你就会看到,他就像打鸡血一样,而且其他的队员,大家唇枪舌战以后都认同他的方法,所以执行起来特别有效力。
新浪科技:对于这种项目,我们有一些时间或者有KPI之类的去考量他吗?或者去衡量他是否能达到一定的成功或者达到一定的标准之类的?会去看吗?
Google陈雍昇:是,其实每一家公司都有类似KPI。我们的叫OKR,OKR其实跟KPI不一样。我觉得KPI更看重数字。我们的OKR,O是Objective ,就是你的大方向,KR是key result,就是那些数字,所以我们看数字的时候,最重要是O要符合那个O。如果你这个数字达成了,你没有符合那个O,你这个团队的O还是失败的。这一点我觉得因为有O来抗衡,下面的KPI比较不会走偏。
新浪科技:Fonts团队在进行或者做项目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想法或者是项目是被毙掉的,就在进行了最后被否决了,有没有这样的?
Google陈雍昇:有,这也是常见的。我个人觉得,高科技行业是很多变的,不能像食品制造可以有五年计划之类的,因为当一个技术冲击过来可能过去两年的东西完全大走样。比如谁知道当初手机会这么热,这种例子太多了,有的时候创新的产品一出来,就需要按照新的情况赶快做调整。
所以,我感觉这个应该比较像是行业的特性,而不是说哪一家公司的特性。当这种事情发生小规模的被K掉的情况,我会去了解为什么,希望从里面学到什么。反正公司也没怪你,浪费了你一年时间,即使几百万美金,公司也不跟你计较,那只要我们学到教训,把这个教训分享给大家。只要大家都学到,那对公司就是一个良性的价值提升。
我很喜欢Google的一点是,Google的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衡量的标准也是围绕用户来展开。
新浪科技:Fonts团队的成员都是因为兴趣集结在这里的吗?您是如何去鼓舞或者不断的让这些团队感受到成就感的?
Google陈雍昇:先说第二个问题,把您刚才说的情况影射到所有Google的所有部门、各个项目,如果要确保所有的项目的所有的员工都要想怎么样去鼓舞他们,就太难了。这是没办法增幅到那样大量的范围,在Google是反过来,你想做什么样的项目,我们第一尊重你。就像我们做产品的时候,第一个是用户,用户永远排在第一个;我们亲近的员工他们想做什么产品,拥有他们的理念,他就会把这个投放到Google里面所有的部门,这有点像众筹的感觉。
我以前一直很好奇,因为有些项目我觉得,比如这么无聊的项目怎么会有人去?就是因为有人对这个东西有兴趣。
举个例子,我们今年有一个实习生,是一个法国人,长得很漂亮的一个小伙子,我就觉得很奇怪他20出头,可是他对字体就是特别有兴趣,他说他只想做字体,所以他只好来我们总部这里,我们没有说机票那么贵什么的,还要给你办签证,你既然要做字体,你就来做字体。我当初也不认识他,虽然我是他老板,但我近来在发现,他在字体开源里还真有名,如果我当初强迫他去法国做其它项目会多可惜。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新进的同事,也是一个小伙子,他对大数据、机器学习都没兴趣,可是他对数学很有兴趣,他对机器绘图特别有兴趣,机器绘图就像大家用过的photoshop ,点几个点,电脑要画出曲线,这里面背后是很多的数据量,他就对那个有兴趣。像这些,我觉得如果勉强他去做,他会很痛苦吧,他怎么样工作都鼓舞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