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R设备中,FOV视场角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感受。在刚刚举行的柏林消费电子展IFA上,宏碁亮相了一款视场角高达210°的VR头戴设备StarVR,可见各家VR企业对FOV十分重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VR头盔FOV值在90°到110°之间,事实上对于VR设备来说,120°的FOV确实只是及格线而已。
什么是FOV?
FOV,英文全称Field of View,中文名称视场角。在VR中,FOV就是代表了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通常VR设备中,视场角泛指水平方向视场角。
人眼能看到的视场角有多大?
人两眼重合视域为124°,单眼舒适视域为60°。也就是说满足120°的FOV才能基本满足两眼重合成像的视域。反之,FOV如果低于120°,就会有一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的感觉,这会大大降低沉浸感,达不到在视觉上欺骗大脑的感觉。
上面讲的124°是双眼的成像视域,人眼能够聚焦,能够看清楚物体的范围。而单眼还有30度的周边部分称为诱导视野,俗称眼睛的余光,是人眼并不敏感的范围,能看到物体,但看不清。如果加上这30°,双眼加在一起的最大水平视角在188°左右。
如果大家搞不清楚124°和188°的区别,可以亲自做这样一个小实验:伸出一只手,放在眼前,掌心的纹路看得很清楚,然后把手放到太阳穴附近,我们能看得到手,却看不清手上的纹路。
120°FOV仅仅是合格标准!
综上所述,一款好的VR设备,至少达到120°的FOV才能基本达到人眼的成像视场范围,至少到达180°的FOV才能接近人眼可视的视场范围。也就是说,120°FOV仅仅是VR头盔设备的及格线,如果连120°的FOV都达不到,就谈不上欺骗人眼的沉浸感,更违背了VR虚拟现实的理念。
怎么才能提升FOV?
首先,在光学方案层面,可以提升FOV。据了解,最近上市的VR一体机IDEALENS K2的FOV为120°,达到了FOV基本要求,并在发布会上还公布了180°的光学方案,申请了多项相关专利,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
但是,真正能达到好的沉浸效果,还需要上游产业链的持续升级,特别是小尺寸、高刷新率、高分辨率的OLED屏幕的量产能力——有了更好的屏幕,才能保证带来120°、180°甚至210°大视场的同时,还能具备更加清晰、响应更快的视觉效果,进一步提升VR设备的沉浸感。
目前,有一些VR厂商由于没有自主研发能力而采用了大厂的96°光学方案,便声称受到现阶段屏幕的的分辨率、尺寸等限制,认为FOV只要110°、甚至90°就够了。对此,IDEALENS方面表示,这显然犯了本末倒置、削足适履的错误,如此逻辑,何不把FOV降低到50°,岂不是看起来更清晰?
确实,VR产业需要更多的厂商在光学方案技术上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给用户更清晰、更宽广的视觉体验,才能共同推动产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