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产手机配置和外观的趋近,就等于国产手机创新乏力?

   时间:2016-09-12 10:00:53 来源:终端杂谈 作者:成化陶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几年来,随着功能机向智能机升级的换机潮兴起,巨大的市场需求成就了一批国产手机厂商的崛起,他们以敏锐的眼光和小步快跑的微创新推出各种迎合用户需求的特色手机,直到将各种特色做成手机厂商不敢不跟着做的标配,然后继续从软硬件和外观上开展微创新,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国产手机研发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升,也不断让全国人民以最亲民的价格购买到使用体验更好的手机。

不过,虽然国产手机在产业上不断取得巨大的技术进步,但是几乎与这波换机潮开始至今,依然不时有人批评国产手机硬件配置像军备竞赛,外观设计像孪生模仿秀,哀叹国产手机创新乏力,国产手机没有创新只会抄袭没有前途云云。事情真是这样的吗?

大家回头来比较一下,现在市场上任何国产品牌任何一款新近出品的智能手机,是不是在各方面都要比2010年前后任何国际大品牌的最好手机在软硬件(不比外观,因为外观主观性太强,见仁见智)功能上都要更好呢!这不就是技术进步和创新提升吗?

我们对比所谓创新领先的三星和苹果等国际品牌,他们的手机就一定代表创新吗?

比如,三星S6edge开始使用的双曲面屏,的确很好看,但这纯属于有些鸡肋的功能,让这种升级变得既不中看也不中用,以致在中国销量没有出现他们期待的反弹。最近三星刚上市的Note7频繁曝出的电池爆炸新闻,让片面追求大容量电池的三星不得不宣布召回,还不得不全球公关。前者说明三星在同为安卓阵营的国产手机的各项硬件配置对比下,已经没有多少优势,再叠加价格因素,三星的高溢价成为空中楼阁,为了彰显差异化,不得不另辟蹊径,后者说明供应链整合强大如三星者,在硬件创新上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知硬件创新不像部分评论人士认为的只是堆砌硬件参数那么简单的事情。

上周二,苹果召开了Ipone 7和7PLUS发布会,即便强大如苹果,也让众所期待的跨越式创新落空了,连苹果也难以祭出拿得出手的创新,多少让大众失望了。iphone7那两条白带的位置居然与大半年前发布的魅族PRO6一样,而双摄的设计模式也早已被国产手机引领,至于防水概念,更是早在几年前就被安卓手机用过。也许苹果自知7除了双摄像头的光学变焦功能算是一个创新点,其它方面都平淡无奇,因此才跨界引入任天堂的游戏为发布会揭幕,甚至又在颜色上做文章。这让曾经在过去十年里独领终端创新风骚的苹果,多少有些尴尬。

iPhone 7能吸引多少中国用户购买呢?发布会后,腾讯企鹅智酷调查了57000多名中国网民,制作出《iPhone 7中国消费者购买意向报告》。调查显示,六成多智能机用户表示不会购买。两成用户表示改变主意放弃购买。用户不购买的原因中表示暂时不考虑换机用户占三成一,表示价格超过预算的只有一成四,而却有两成一的表示对7的技术升级不满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苹果创新力的疲软和影响力的下降。

相反,近几年来,国产手机在芯片、运存、存储、摄像头、大屏幕(分辨率、窄边框、屏占比)、大电池(长待机、快充)、OS(UI流畅度、多系统、预装可卸载)、安全(软件级安全、系统级安全、芯片级安全、硬件级安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双微信、全金属、全网通、音孔、插口、电源键位置、Home键、外观颜色等方面一直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进步。

比如:华为P9的国产麒麟芯片、莱卡双摄像头,中兴天机7的立体导航功能,OPPO/VIVO的快充和拍照功能,小米5的NFC支持读取IC卡数据,魅族pro6的轻触回退键功能,360的安全隐私系统和丢失变砖、资料自毁功能,等等,这些局部的、微小的、专注的创新,在终端创新总体处在技术爬坡的瓶颈阶段,手机设计普遍缺乏突破性跨越式创新的情况下,成为打动各类用户的”黑科技“。

再比如前几年关注度一直很高的ROM,当时只有小米等少数厂家MIUI做的不错(也因此成为抢占换机市场的优势之一),第三方OS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用户感觉自己手机系统不流畅时可选择刷机,以提高使用体验。但到今天,各大厂商的UI都有突飞猛进的优化,EMUI、flyme、ZUI、YunOS、360 OS等体验大幅提升,以致MIUI的优势已不明显,和iOS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另一个现象是,第三方OS基本没有生存空间了,用户已经无需为了流畅体验而刷机了。这是国产手机在软件创新上整体进步的表现。

但是,在目前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科技发展的制约面前,不管是iphone还是安卓手机,想要在硬件上独自迎来一次颠覆性跨越式的升级创新,已经非常困难。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可能就是智能终端业界普遍需要面对的“新常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终端要怎样创新呢?答案是探索性优化式微创新。怎么理解?就是国产手机厂商这几年来走过的路。我们看到国产手机,每一款相比上一款可能都没有很大突破性变化,但是几年下来前后相比,却逐渐变了,不论是软件硬件,还是整体性能,都有了飞跃式的质变。

如果你承认国产手机这几年取得了飞跃进步(尽管几家欢乐家愁,有的厂家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有的大幅萎缩,更多的小品牌消亡,但国产智能手机在国内外整体份额在增长却是不争的事实),那我想再谈谈国产手机配置和外观趋近的问题。

有人批评国产手机硬件配置像军备竞赛,外观设计像孪生模仿秀,由此得出国产手机没有创新的结论。跟大家认识的相反,我认为前者不是手机技术创新的问题,而是手机(厂家)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开展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而后者却真是技术问题。

说前者是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似乎很容易理解,因为任何理性人在购物时都喜欢货比三家、追求性价比,因此厂家必须不断提升芯片、运存、存储、摄像头、屏幕、电池、快充、指纹识别等方面的性能参数,以期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这再正常不过,只是营销方面的无奈之举,而不仅是硬件堆砌。即使是硬件堆砌,前面也讲了没那么容易,每款手机的工程机都需要经过千百遍的软硬件型式测试,很多手机还因此延迟上市。

而说外观方面的趋同,是技术问题造成的,大家好像很难理解。那么举例来说吧,手机就那么一个方寸之地,三段式的透明塑料条是全金属机身手机信号收发的需要,也是手机内部结构、外部对称性美观以及组装工艺需要决定的,背面居中的摄像头和LOGO标识是基本的美观需要,电源按键改在音量键下方是便利人手操控的需要,音孔改到下部是防止声音被桌面挡住的需要,有了这么多趋利避害的设计限制,于是大家就看到越来越多的手机外观趋近,正如一般小汽车都有四个轮子一样,不能简单地说是抄袭。

以上,就是我对国产手机为什么总给人配置竞赛和外观趋近的解释。当然,市场上总有一两款畅销安卓机型会成为行业风向,厂家难免都会不自觉地向畅销机型靠拢,而这一两款畅销手机,很可能就是率先开展探索性优化式微创新的手机,他们分别在各方面进行了小步突破性的微创新。但我们能说国产手机没有创新么?也许有人会拿利润来反驳,我想说利润是激烈市场环境下营销策略选择带来的问题,是不利于国产手机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因此否定国产手机的创新和进步。

随着技术瓶颈的临近,内部配置、外观设计都有拼尽的时候,广大用户也都有审美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在配置、外观和价格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品牌影响和差异化特色功能将会成为用户选机的重要因素。对于市场和用户而言,这种改变就是换机的冲动会减弱,换机的频度会降低,换机的周期会拉长,对于品牌的依赖性会加强。对于厂家而言,不但需要进行差异化的微创新,还需要在品牌建设上发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