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外界期盼已久的微信“小程序”正式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这可能是互联网领域的又一款颠覆性产品。
什么是小程序呢?微信的张小龙曾在盆友圈里这样解释:
也就是说,小程序既是一款应用,又不是一款传统的应用。我们都知道,对于传统的App来说,用户必须通过下载才能使用产品,这样带来的最大弊端是什么呢?首先是占用手机内存很大,一个用户的手机里不可能只有几个APP。因此,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内存才能保证空间足够的情况下使手机正常运行。
基于这样,近些年来,智能手机生产商越来越倾向于生产内存更大的手机,当然,售价也更高,以最新款的IPHONE 7为例,256G的ipnone7plus价格比32G的ipnone7plus要高1千多大洋。
移动互联网或再迎红利期
在内容创作跑马圈地的红利期,一些早期的微信公众号和自媒体人凭借各类内容创作平台,培养了一大批粉丝,在不断扩大自身知名度的同时赚得锅满盆满。而现在,社会对自媒体的整体认知的成熟和归于平淡,自媒体的红利期,毋容置疑正在快速消失。
随着微信“小程序”的面世,互联网行业或将再迎一次大变天。对于那些传统的APP来说,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大大节省用户的手机内存,也使一些长尾APP有了可以展示的机会。
传统APP的维护和运营成本有多高,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们再清楚不过了。过去两年里,APP推广的成本是呈翻倍增长,几乎每年都有一半的平台死在流量上。除此之外,同质化的竞争加速了一些APP的退场。
以海淘APP为例,一个用户手机里可能有多个同质的APP,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用户会选择把使用频率不高的APP卸载,而那些用户停留时间长的软件,比如微信。反而能更有效的圈住用户的时间,长此以往,用户主要需求场景将被巨头把持,小平台想要出头,异常艰难。
那么,什么样的平台适合抓住这波红利期呢?
低频、非刚需场景的长尾服务提供者最适合来做微信小程序。这些长尾服务需求频次小,无法支撑一个独立的APP,大树底下好乘凉,依靠巨头做生意或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微信推出应用号这一步棋,外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微信要转战应用程序领域,攻占流量入口。另一种观点认为:微信正在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用户。在笔者看来,后一种观点显然更为合理。
目前微信已经建立了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三大体系,应用号的开放,将为其迎来另一个新的客户——开发者。如果这次的尝试成功了,那无疑是双赢的局面,开发者通过微信,获得了巨大的客源;微信通过提供入口,增强了与用户的粘性,把用户的社交和消费娱乐全都圈在了自己的领地里。
当然,也有人表示担心,腾讯这一做法是否在挑战苹果的规则。要知道,近几年,国内不少APP都曾被苹果下架。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是,近两年,被称为“科技界春晚”的苹果发布会上,鹅厂的产品出现频次有点高,苹果才不会傻到抛弃微信,让用户大量流向它的对手安卓呢!
无论腾讯的这次尝试是否能够颠覆互联网格局,但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的另一个时代已经悄然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