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P2P平台命途多舛:切忌“病急乱投医”

   时间:2016-09-27 09:43:09 来源:新浪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我们都很崩溃,一会说要办ICP证,一会又说那个没用,要办EDI许可证才管用。谁能说个准话,到底需要我们办哪个证啊?”网贷平台从业人员怨声载道。

自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为《暂行办法》)颁布以来,绝大多数的P2P平台日子都很不好过,很多平台“积极”地研究着对策,期望可以使自家业务符合监管对于平台合规性的要求。

就在《暂行办法》公布不久,坊间开始传言网贷平台必须办理ICP许可证(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否则难言合规。

此消息一出,各大网贷平台纷纷大惊失色,因为当时仅不到一成的机构有ICP许可证,这就意味着剩下的九成多公司处于“无证经营”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暂行办法》颁布后,ICP认证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

但到了九月中旬,媒体报道“网贷ICP办证热”系乌龙,真正重要的许可证其实是EDI许可证(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许可证)。

ICP与EDI傻傻分不清

ICP与EDI二者其实按类别划分都属于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但是再细分的话又属于不同小类。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12月发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增值电信业务包括两类:第一类包括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内容分发网络业务、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四种业务;第二类包括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和信息服务等六种业务。

其中,ICP和EDI许可证同属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但是ICP证是针对信息服务业务中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而EDI证则是针对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比较二者的意义之后,不难发现后者才是网贷平台真正需要申请的许可证。

但其实无论是哪种许可证,办理起来都是很有难度的。

据业内人士透露,P2P平台要想获得EDI许可证,就需要经受得住相关部门一系列的考核。届时,公司的运营主体背景、股东结构、运营业务模式、盈利情况都将纳入考核之列。

除了平台自行提交材料之外,还需要第三方机构对平台日常的网络交易系统进行安全防护评测并出具报告,达到相关标准方有可能获得EDI许可证。

互金协会网贷会员几近无获双证

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235家,其中有31家平台获得EDI许可证,约占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39%;247家平台获得ICP许可证,约占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1.05%;并且有27家平台同时拥有ICP许可证和EDI许可证。

再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首批网贷会员,结果不尽如人意。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网贷会员获证情况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网贷会员获证情况

首批37家网贷会员中,取得ICP证的平台有22家,约占平台数的60%;但是,对于EDI许可证,仅PPmoney一家获证。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媒体报道中提到PPmoney虽拿到了EDI证,但可能也不符合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很多平台没有办理的原因可能是前期未重视相关证件办理,同时也与部分地方通信管理部对于P2P网贷行业办理要求严格,需要提供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前置批文有关。

“病急乱投医”

在《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完成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后,应当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未按规定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不得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

可能正是因为此,才导致大量网贷平台急于办证。

但截至目前为止,关于P2P网贷平台究竟应办理哪类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未有官方进行回应,所以具体办哪类证件及如何办理还是要看监管部门和工信部进一步明确。

此前有报道称,工信部监管人士透露,P2P网贷平台需要的EDI证上会注明“仅限互联网金融”字样,目前相关职能部门正在制定EDI办证流程及备案流程,并且目前平台所取得的许可证业务范围并不涵盖互联网金融服务。

这样看来,还是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与其纠结到底该办什么证,还不如好好考虑做好业务,做好风控。”业内人士表示。

关键还是银行存管

从2015年7月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起,到《暂行办法》的颁布,合计已有四份重量级文件明确指出P2P平台需要对资金施行银行机构存管。

目前,银行存管模式可分为银行直连、直接存管和第三方支付联合银行存管三种模式。但是当前,90%以上的平台并未真正实现资金存管。这足以说明银行存管对网贷平台合规化的必要性。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网贷会员银行存管情况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网贷会员银行存管情况

这里继续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网贷会员为例,37家网贷会员单位中,上线了银行存管的平台有9家,实行银行直连的有1家,签约平台的有8家。

上述业内人士对新浪科技表示,目前绝大多数已经签约或进入技术对接环节的合作均为“银行+第三方支付”的联合存管模式,真正实现与银行直连的是少之又少。

可以说,“银行存管”已经成为P2P平台发展的一大门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