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科技推出蓝光科普专题,向大众全面性地科普蓝光伤眼的危害性,通过动画视频、技术对比图、科普文等形式深度剖析蓝光这一伤眼问题。蓝光伤眼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民生话题,更是诸多眼病的诱因。据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学生近视发病率接近60%,居世界首位。而在中国学生中,中小学生近视率已达34.6%,高中近视率已达70%。眼部患者人数超过六千万,其中,因近视导致眼盲的人数竟达三十万,发病率高达5%。
在专题中专家指出,现代近视现象低龄化严重,除了学生用眼过度的客观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原因,便是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运用。在如今的街头,智能电子产品几乎成为了每个都市人的标配。不仅仅是学生,由此催生出的“电子产品依赖症”“屏幕依赖”等等新生词汇,意味着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危害也影响了成年人。
然而,手机、电视和电脑等日常必需品真的就是现代眼疾低龄化和普遍化的“真凶”吗?如果是,那么它们究竟又是如何侵袭人体健康影响人类生活的?应该如何在不影响电子产品使用的前提下,更好地预防呢?
电子产品有危害?实是蓝光在作怪
专题科普文详细说明了电子设备在方便和提高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常常给人们带来用眼疲劳的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眼睛干涩,近视加深。根据专家提出,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人眼最先接触到的,就是电子产品的屏幕。屏幕本身并不会对眼睛带来严重的伤害,然而,用于照亮屏幕的背景光源所发射出的“蓝光”,才是导致眼疾和眼部不适的罪魁祸首。
正如图中所述,蓝光属于可见光的一种,光谱从左到右,依次是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在400纳米到700纳米的可见光中,蓝光属于400纳米到500纳米区间。而其中,据监测,在蓝光的波长中,415纳米到455纳米是可见光中对眼睛伤害最大的波段,又称有害蓝光。有害蓝光会对长时间直视的眼睛造成不可逆的视网膜损伤。
综上所述,电子产品对眼部的种种危害,实际上是蓝光对于人体眼部的照射所引起的化学损伤。
蓝光危害知多少?正确“防蓝”很重要
通过专题动画视频能了解到,有害蓝光具有极高能量,当人们直视电子产品时,蓝光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首先,视网膜受损,诱发人眼黄斑变性,从而衍生出白内障等等眼疾问题。第二,看手机看久了人们会感觉头晕,眼睛疲劳,这就是蓝光长时间的直射导致的眩光问题,也是近视加深的诱因之一。第三,蓝光还会扰乱褪黑色素的分泌。褪黑色素是促进人们睡眠的人体调节激素,褪黑色素分泌紊乱加重了现代都市人的失眠、睡眠不足、睡眠质量欠佳等等城市病问题。
由此可见,电子产品中所携带的蓝光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现代社会眼疾低龄化和普遍化的现象。那么有效预防蓝光就变得尤为重要。
蓝光产品层出不穷,理性选择显神通
关于有效“防蓝”,有人提出,既然电子产品危害人体健康,那杜绝使用就可以真正切断健康威胁的源头。然而,面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刀切”的解决方式并不适合大部分都市人。无法直接隔绝蓝光,那么有效地减少眼睛与蓝光直射接触的机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蓝光正在逐步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专题中也集合了部分市面上开始出现的一系列“防蓝”产品,包括防蓝光护眼钢膜,防蓝光手机,最近很热的OLED电视等等,这些产品都是利用技术去弱化或者取代蓝光光源,从而达到减少蓝光直射眼睛的目的。
通过对比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众多“防蓝”产品中,目前运用的最好且最有效的属“OLED”技术。区别于大众所熟知的LED,OLED最大的优势在于自发光特性,蓝光排放量相对于LED而言,大大降低。而且其排放的蓝光波长避开了有害蓝光的波段,处在460纳米左右,属于无害蓝光。目前绝大部分OLED技术用于电视屏幕,如创维最新推出的S9D产品,运用OLED自发光特点,取代LED液晶屏长期蓝光光源带来的有害隐患。
同时,创维的S9D电视表面加镀吸收蓝光的材料,双重弱化,有效地减少了人体眼睛直接接触有害蓝光的机会。
眼疾问题不容忽视,“防蓝”刻不容缓
新浪科技的此次科普专题讲解得十分深入,得到了众多好评,不仅能从源头上了解蓝光伤眼原理,还有针对性的产品推荐,为大众提供了解决蓝光问题的好办法。保持生活的良好作息,多吃蔬果,合理控制肉类的摄入,减少电子产品的长时间使用,显然是最基本的保健要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活中更多地选择OLED电视等护眼产品,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蓝光伤害,保障家人与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