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Pixel XL价格赶上iPhone了 但整体还是差得远

   时间:2016-10-08 10:11:34 来源:腾讯数码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Pixel XL价格赶上iPhone了 但整体还是差得远

谷歌最新的Pixel XL展示了自己对于“原生Android”设备的愿景,但是与老对手苹果iPhone 7 Plus相比,无论是速度、缺乏OIS光学防抖、双摄像头、屏幕更广泛色域和立体声扬声器相比,都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

当然,与Android自家阵营相比,对于microSD卡扩展、可拆卸电池等特性的缺乏,也同样让Pixel XL显得“美中不足”。

定价与iPhone 7 Plus相仿

在之前的Nexus中,谷歌向来以“物美价廉”著称。而这一次由HTC代工生产的Pixel XL在价格上基本达到了和苹果相同的水准,32GB的起售价为769美元(约合人民币5130元),并且以100美元的差价同样提供了128GB版本,但是并没有iPhone 7 Plus所具备的256GB容量。

Pixel XL价格赶上iPhone了 但整体还是差得远

更值得注意的是,谷歌的新旗舰缺乏对microSD卡扩展的支持。虽然iPhone始终也从来没有提供过这种功能,但是microSD扩展始终被看成是Android相比iPhone来说的一种优势。之前三星也取消了对microSD扩展的支持,而后来在听取了大量用户的“抱怨”后,又从Galaxy S7 Edge开始重新恢复了这一特性。

同时,Pixel XL的RAM为4GB,只比iPhone 7 Plus的3GB多了1GB。大家都知道,Android系统对于RAM的消耗很大,来自第三方测试显示,Android系统在运行软件,尤其是游戏的时候,要比iOS系统在RAM资源的占用上高出四倍。

Pixel XL价格赶上iPhone了 但整体还是差得远

在过去的几年里,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虽然主频更低,但是在一些跑分中成绩往往要比处理器主频更高的Android机型还要出色,主要得益于苹果对系统和处理器之间的优化。

Pixel XL的处理器要负责360万像素的屏幕,而iPhone 7 Plus的屏幕像素为200万,二者之间的差异其实肉眼很难区分,但是这确对Pixel XL处理器增加了更大的负担。

摄像头

谷歌在发布会上,主动介绍了Pixel XL获得了来自DXOMark网站的最高得分,但是目前iPhone 7 Plus依然还没有被DxOMark进行测试,因此未来结果究竟如何,现在还不太好说。

Pixel XL价格赶上iPhone了 但整体还是差得远

事实上,下图是Pixel XL与iPhone 7 Plus两款旗舰的一幅样张对比,从图片上,Pixel XL在阴影中的细节处理并没有iPhone 7 Plus出色。

Pixel XL价格赶上iPhone了 但整体还是差得远

尽管Pixel XL缺乏更大的光圈和OIS防抖功能,但是整体的成像效果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基本上与iPhone 7 Plus保持在了统一水准。

Pixel XL还缺少了iPhone 7 Plus的双摄像头特性,因此也并不具备2倍光学变焦以及即将通过系统更新加入的肖像模式。同时iPhone 7 Plus的四枚闪光灯在不光效果上也要比Pixel XL更出色。

因此在相同价格的前提下,Pixel XL虽然在发布会上告诉世界自己有DxOMark测试的最高分,但是一切还得等到真机样张出现对比后,才能获得最明确的结论。

屏幕色域

虽然DisplayMate并没有对Pixel XL进行测试,但是由于Android系统本身区分对DCI-P3宽色域的支持,而这是iPhone 7和iPhone 7 Plus最大的优势了。

更宽的色域可以显示出更多的颜色,iPhone的摄像头通过宽色域模式可以更准确的还原屏幕原色,而苹果的操作系统本身也支持更广泛的色域,并且可以被开发者利用。而目前谷歌暂时还没有任何通过硬件或软件来支持DCI广色域的支持,当然也包括Pixel XL在内。

DisplayMate曾在测试iPhone 7 Plus后表示由于对色彩显示的准确性,从视觉效果的呈现上要比大部分显示器、电视或UHD设备都要更出色。同时谷歌和HTC联手打造的Pixel XL在色域上要比三星或苹果的旗舰稍逊色一些。

触觉反馈和3D Touch

尽管早有传闻显示Android机型将加入触觉反馈功能,但是在Pixel XL依然没有出现苹果在iPhone 6s上就已经配备的类似功能。

同时,Pixel XL还缺乏iPhone 7上通过Taptic Engine提供了3D Touch功能,而这种功能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触觉反馈和定制功能,甚至在Home键上也改用了这种技术。而Pixel XL依然只提供基本的触控震动功能。

Pixel XL价格赶上iPhone了 但整体还是差得远

由于3D Touch或触觉反馈是一种硬件特性,因此Pixel XL未来也无法通过系统更新的方式加入这项功能。

立体声扬声器

Pixel XL价格赶上iPhone了 但整体还是差得远

苹果iPhone 7和iPhone 7 Plus都配备了双扬声器,能够带来一定的立体声效果,而Pixel XL依然还是采用了单扬声器的设计。

谷歌虽然强调了Pixel XL没有舍弃耳机接口,但是iPhone 7拥有专门的3.5mm适配器。同时,新的设计然Lightning接口能够在潮湿的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

Pixel XL虽然配备了USB Type-C接口,但是目前由于普及率偏低,因此想要找到新的数据线,稍有难度。而苹果从2012年就已经改用了Lightning接口,因此目前Lightning设备数量已经超过了10亿,非常容易找到第三方配件和适配器。目前只有部分旗舰Android机型配备了USB Type-C接口,因此想要借用朋友的数据线,还得看看对方是不是也使用了新手机。

Pixel XL的电池容量被iPhone 7 Plus大了19%,并且还支持快速充电技术,这是一个优势。不过对于Android用户来说,不能更换电池,让Android在面对iPhone时的另外一个优势也不复存在。

谷歌手机总是“错误不断”

作为iPhone的竞争对手,谷歌的第一代智能手机在2008年问世,同样也是由HTC负责生产,命名为G1 Magic。这是第一款谷歌自己的Android智能手机,并且配备了有趣的轨迹球和物理键盘作为主要的输入方式,而并不支持多点触控。

当时的G1缺乏耳机接口,必须要通过专门的ExtUSB接口来连接适配器后才能插入耳机。而随后谷歌的下一代G1 Dream则同样采用了没有物理键盘的设计,但是恢复了耳机接口。

一年之后,谷歌发布了新一代的HTC代工机型Nexus One,并且同年推出了Android 2.0系统。Nexus One保留了轨迹球的设计,然后用原生Android系统提供了最纯粹的体验,但是依然缺乏物理键盘和标准化的耳机接口。

2010年年底,谷歌带来了Android 2.3和全新的合作伙伴三星,而当年的Nexus S只是Galaxy S的复制版,并且引发了抄袭三星的风波,并且同年开始三星和苹果的“世纪官司”也开始了。

三星保留了自己的Galaxy,将这款产品命名为Galaxy Nexus。2011年谷歌收购了摩托罗拉,拥有了硬件制造和设计的能力。其实谷歌可以完全开始依靠摩托罗拉的资源和能力重新设计智能手机,并且更符合自己对Android设备的愿景和发展规划。

2012年,谷歌作为过渡,与LG合作推出了Nexus 4,但是引发了自己和最大Android OEM厂商三星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且通过299美元的低价吸引了不少用户。而在2014年和2015年,谷歌继续和LG合作推出了Nexus 5和Nexus 5X。

2013年摩托罗拉移动正式成为谷歌的子公司,但是Moto X并没有取得成功,售价也从最初的550美元下调到了399美元,而谷歌在收购摩托罗拉短短六个月的时间里损失高达7亿美元,而2014年谷歌将摩托罗拉转手给联想。

其实,Moto X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反应了一种不错的思路,但是谷歌依然并没有将其视作“亲儿子”,还是以摩托罗拉来看待。令人困惑的是,谷歌并没有直接参与和制造自己的Nexus智能手机,依然采取了由第三方公司代工的方式,而这也让Nexus在硬件上总是失去自己的特色。

其实,每一款Nexus都没有取得特别优秀的成绩,而谷歌也向来没有打算将产品与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联系,谷歌没有做好宣传工作,同时价格优势也在逐渐丧失。

其实从Moto X的失败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谷歌的风格,谷歌只是希望在Moto X上展示尽可能多自己的软件和服务,但是始终没有对硬件部分重视起来。而在摩托罗拉被出售给联想后,完全覆盖了从旗舰到中低端的产品线,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5年,谷歌除了与LG合作打造了Nexus 5x之外,还与华为联手推出了Nexus 6P。而谷歌与两家公司的关系依然没有太大变化,谷歌依然将重点放在了系统和平台上,对硬件放得更宽。

根据Android Police的消息称,原本谷歌希望推出一款Nexus 6P的继任者,不过由于谷歌终于开始强调自己的品牌,而导致了华为拒绝与谷歌合作,我们也没有看到新款的Nexus 6P。

在最近焦头烂额的HTC帮助下,谷歌带来了全新的Pixel和Pixel XL,尽管新的Pixel让人眼前一亮,并且这一次终于由谷歌亲自负责了硬件的设计和研发,但是未来能否成功的挑战iPhone 7,还是一个未知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