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杨元庆:互联网为中国企业带来弯道超车新机遇

   时间:2016-10-09 08:59:45 来源:财经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导语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创新红利期在不断缩短,任何创新都可能很快被复制甚至被颠覆。只有在先进制造业的保驾护航下,创新的成果才可能快速商业化,企业才能建立起更好的创新能力。这是挑战,也为很多中国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创新红利期在不断缩短,任何创新都可能很快被复制甚至被颠覆。只有在先进制造业的保驾护航下,创新的成果才可能快速商业化,企业才能建立起更好的创新能力。这是挑战,也为很多中国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8月25日,在2016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峰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如此说道。

同时,杨元庆还强调,今天的中国,IT、通讯以及互联网等产业,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全球领先。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确实做出了新的成就。因此,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来说,利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来重塑创新形象,这是时机,我们完全有机会在新兴领域,成为创新的引领者,而不仅仅是制造型的大国。

以下为杨元庆在2016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峰会演讲实录:

尊敬的胡和平省长、王副省长,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西安!三月份两会期间,我和论坛的创始人东升、田源在北京拜会娄勤俭书记,他应该是在座很多企业家的好朋友了,我们确定了今年亚布力论坛夏季峰会落地在西安。书记当时非常兴奋,为峰会的主题和内容出谋划策,还对企业家们的考察路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今天,峰会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胜利召开,我要代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感谢胡省长,感谢娄书记,感谢陕西省相关部门!谢谢大家!

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大历史下的中国经济”。西安是历史名城,十三朝古都,自古就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辉煌的汉唐盛世的代表性都市,没有哪一座城市比西安更能彰显中国的古代文明、经济繁荣、政治优势的了。如今,陕西又成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入合作,无疑将再次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全球化做出贡献。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才选定了这样的主题,在这里探讨中国经济的过去和未来,探讨全球化以及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的历史性作用,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最近,国际政治经济的形势比较复杂。在美国大选中,“民粹主义”主张大受欢迎,英国“脱欧公投”戏剧性地获得通过,全球地缘冲突不断,这些现象看起来没啥关系,其背后却很可能有着一样的出发点,那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甚至是封闭主义。这也引发了值得探讨的话题。

有一点我们应该是有共识的,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让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大国,转变为向全球提供产品的“制造大国”,过去三十年以9.7%的平均增长速度,发展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的人口红利消失了,外需拉不动了,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制造业风光不再了,过去为我们带来高速发展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可以说走到头了,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创一套新模式。

国内外大环境变了,我认为,这恰好是中国企业大展拳脚的机会。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下中国有基础、也有实力去引领新一轮的全球化。从国家层面看,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的战略,并通过成立亚投行成立丝路基金、基础设施基金等,不断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今天早餐会的时候,听了亚投行金立群行长很多很好的见解,关于怎样通过国家的主权基金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昨天下午座谈会的时候,我们也对“一带一路”政策做了很深入的探讨,大家纷纷谈到了“一带一路”不仅是在建设物理的高速路,也是在建设信息高速路。两条高速路的建设,其过程本身就是机会,而在建设好了以后,对中国,尤其是对中国西部包括陕西西安的发展,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过去,我们把货物从中国的沿海地区运送到欧洲,差不多需要三四十天的时间;而未来,我们从陆上丝绸之路走,可能只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这将大大降低时间成本,提升效率。同时,这对于未来我们把生产集聚到西部,打造更有效的供应链,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我们无疑应该借助这次机会,更加大胆地利用这个机会走出去寻求突破。我们不仅应当继续利用全球化为产业升级助力,还要通过品牌和企业的输出,反过来为经济全球化做出贡献。

如何利用全球化为产业升级助力呢?全球产业大调整是一个契机,我们应该借此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升级。

近几年,我们的左邻右舍纷纷亮出劳动力成本低的王牌,从我们手中抢走了不少生意,这让很多中国企业纷纷改行,“重投资、轻实业” 盛行一时。但在我看来,我们的制造优势不仅不能丢,而且应该充分利用过去积累的综合优势,像劳动力资源、巨大的本土市场、以中国为核心的高效供应链等,打造新的竞争力,向全球输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最近几年,老百姓出国又是背电饭锅,背奶粉,又是背马桶盖,说明咱们国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品质还不过硬,从设计、工艺到品质,和国外相比还是有差距,无法满足老百姓消费升级的需求,更不用说把产品卖到其他国家去了。这也充分说明,我们的制造业还大有潜力可挖,这也是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近些年,主要发达国家也纷纷要抢占先进制造业的高地。比如,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概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战略,基于互联网技术改造制造业,中国也在政府报告中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希望通过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未来制造业变革的先机。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既有的制造优势基础上,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

“中国制造”的升级也为“中国创造”带来了机会。做好生产制造,能够跟上游厂商直接充分接触,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上游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对新的产品研发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大量专利技术都产生于制造环节,没有先进的制造业,“创造”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尤其是当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任何创新,都可能很快被复制甚至被颠覆。当下业界有个很流行的词,“创新红利期在不断缩短”。工信部研究院发布的白皮书指出,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平台的迭代速度已由摩尔定律的18个月缩短到6-12个月,甚至更短。只有在先进制造业的保驾护航下,创新的成果才可能快速商业化,企业才能建立起更好的创新能力。

这是挑战,也为很多中国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今天的中国,在IT产业、通讯产业、互联网产业等领域,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全球领先。外国媒体甚至直接打出了“西方企业该向中国式创新学什么?”的大标题,还有媒体调侃说,“脸谱网(Facebook)的未来规划就像微信的翻版”。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确实做出了新的成就。

我想,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来说,利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来重塑创新形象,这是时机,我们完全有机会在新兴领域,成为创新的引领者,而不仅仅是制造型的大国。

在充分利用全球化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我们也要通过输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为经济全球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达到110家,数量是上去了,但真正具有强大实力的全球化公司不多,更多是国有企业。

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不仅企业规模要够大,更重要的是,要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当然是指企业的综合实力,既包括刚才我们提到的高附加值创新性,也包括业务模式的创新、信誉等等,企业得既有强项,又不能有死角。当然,全球化的企业还必须具备包容、兼收并蓄的全球性文化,能够信任和善用本地人才,尊重本地文化,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胜出。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但却是通向全球品牌的必经之路。只有那些拥有开放心态,扎扎实实地加强在产品、业务模式、信誉、文化,尤其是创新上的竞争力的企业,才有可能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品牌。

在新一轮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走出去面临着各种困难,但想想先辈开辟古丝绸之路时,不仅需要披荆斩棘,还时常遇到强盗抢劫的困难,但是他们最终趟出了一条连接亚欧非大陆的国际商道,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相信在各级政府和企业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排除各种艰难、锻造出大量优秀的全球化品牌和企业,为新一轮全球化贡献中国的力量!谢谢大家!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