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不眨眼,这句话通常被用于形容一个人花钱大手大脚。有趣的是,就在今年年内,“花钱不眨眼”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
阿里的云栖大会上,蚂蚁金服首次展示他们的全球首个VR支付技术“VR Pay”,使用者可以在VR环境下直接完成支付,支付动作则是通过凝视、点头、触碰等简单的交互方式完成。也就是说,如果你设置了小额免密,只要盯着你想使用的支付方式,就能够完成付款。
VR Pay怎么用?
在VR Pay开始展示的前一天,我们采访了它的出品人,蚂蚁金服F工作室的负责人林峰。“以前大家总觉得,VR、AR都是大玩具,它们到底能走多远,现在我们想把它变成真正的工具。”
据林峰介绍,VR Pay目前已经完成了灰度测试,计划在今年内会逐步对外部开放,届时会出现在支付宝钱包里。也就是说2016年内用户就可以尝试使用这个技术。
具体的使用,需要用手机连接VR设备,比如眼睛、头盔、一体机等。带上设备后,用户可以选择进入感兴趣的场景,比如购物,就会看到一个虚拟试衣间。通过凝视、触控等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衣服,可以看到简单的试装效果,再点击衣服就会跳出菜单,显示衣服的价格并询问是否下单,触碰或点头确认后,会出现银行卡、余额宝、蚂蚁花呗等具体的支付方式供用户选择。
林峰表示,大额交易使用仍然需要密码。但未来会尝试通过手的建模和摄像头手势捕捉,来提供另一种方式。另外,语音在虚拟场景中依然可以使用,但出于用户隐私考虑,不会涉及银行卡等信息,应该会是简单的命令,比如确定和取消。
他对比说,之前看了很多VR一体机的厂商,一旦需要支付就要切换到pc端去进行,体验很差。用Pay的话,如果用户要在家里体验一下VR 购物和直播,其实成本并不高。“去淘宝上购买一个最简单的盒子,也就10块左右。”
林峰介绍, VR支付首批可能应用的三大场景,分别是电子商务、直播和游戏,在云栖大会展出的VR Pay体验,目前展示场景也是这三个。
路障和远方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们在云栖大会现场两次体验了VR Pay。第二次体验时间稍长,摘下眼镜之后有点眩晕。
林峰也承认,目前VR行业整体确实存在这个bug。他解释说,人使用VR会晕的原因,来自软硬件两个方面。
“大脑控制我们的位置和平衡感,中脑后体信号处理系统和我们眼睛看到的系统发生冲突,就会有眩晕感。”他认为,首先VR 设备的硬件本身还不够成熟,需要不断的优化;其次是软件系统,人所看到的图片动得越快,眩晕感就更会更强,所以要有恰当的控制。“目前的vr视频普遍很短,因为他知道你眼睛能承受的时间有限。”
在他看来,VR的发展,类似于当年智能手机的进化。和现在比起来,最初的智能机体验也不算太好。但VR Pay作为基础能力,可以先把技术做好,等待场景和内容的完善。
林峰觉得,短期内 VR支付的场景是电商、直播和游戏,但未来一定不止这样,VR Pay未来可以渗透到在线教育、酒店预订、比赛直播等诸多领域。
比如,远程教育做了很多年,体验很一般,但通过vr就很生动。比如,去国外看球赛很费时费力,VR观看既降低成本,又尽可能逼真。这其中,支付预定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VR Pay是个基础能力,可以直接用来对接,不需要定制化。
但是,VR Pay并不会代替移动支付,就像移动端也没有代替pc一样,只是补充选项。
看!你头上有标签
除了VR Pay,蚂蚁金服最近还上线了名为“蚂上”的AR支付。用手机或者平板扫描商品后,会看到关于它的各种标签,比如一杯咖啡的原产地、热量、历史评价等,如果感兴趣可以直接点击购买和支付。
不仅是商品,建筑物、甚至人,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推介自己。如果你愿意,未来可以做一个头顶自我标签的人。
目前蚂上还是一个独立的概念性应用,需要单独扫码安装。未来这一功能也会进入支付宝,入口在“扫一扫”的位置。蚂上应用的技术主要分为三部分,增强现实、大数据和云计算,其中大数据负责打标签,云计算则负责根据用户情况进行适配。
蚂蚁金服对于蚂上的定位是连接,连接用户和商品、用户和商家等。从这个角度上讲,很接近马化腾对于微信的定位。
对商家来说,可以用蚂上作为了解用户和营销推广的手段,比如用户扫描店铺或者商品后,设置成新客赠饮,以及抽奖,优惠券等互动,以此来形成和维护自己的会员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商家的主要成本在于内容的提供和后期的维护。
对用户来说,则可以感受个性化体验。此时,手机相当于你的身份信息,扫描相当于登陆。用户进店扫描授权后,商家也可以看到你的标签,比如给爱美的女生做热量控制,给老顾客直接75折,对于只喝美式咖啡的客人,就会直接跳出一杯美式的支付界面。
但林峰认为,蚂上还不止于此。
“蚂上的本质是一个大数据计算平台,它会产生一个新的入口,就是你的相机。你看到新的东西不用再进入搜索框,直接扫就行,相机会成为搜索的补充。未来在各种建筑物也覆盖完善后,还可以成为地图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