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手机=手雷?手机锂电池的小身材里却有着大学问!

   时间:2016-10-17 09:15:41 来源: 太平洋电脑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冬天好像就要来了~而猫咪小花的肠胃也有点儿不舒服,

简单来说,就是满地拉粑粑~

因此表妹也从一个低level的兼职铲屎官晋升为小花的顶级职业铲屎官

为了让小花舒服点度过这个冬天,表妹给它买了一个小暖炉

但是这破暖炉用了几天就坏掉了,而且换了好几个也坏。。。

在表妹再三威逼之下,商家答应了给表妹退钱。。。

好了,机智的网友已经知道表妹想说啥了

下面马上进入正题

‘手机锂电池大家听得多,但这玩意又是怎么分类的呢?’

(下文锂离子电池简写成锂电)

其实在电子产品领域,锂电池常见的有1。液体锂离子电池与2。聚合物锂离子两种

*(18650指电池的直径为18mm,长度为65mm,圆柱体型的电池。虽然市面上的18650大多为液体锂电,但任何以“聚合物锂电比18650更安全XX”一类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它们有什么不同?’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两者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锂离子嵌入、脱嵌的过程实现充放电,其中锂离子嵌入负电极为充电,锂离子从负电极脱嵌为放电。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锂电池包含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填充在两级之间的物质)三项最基本的要素,当然这中间还有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的隔膜(当然锂离子是可以顺利通过的,隔膜不好会短路导致爆炸哦~~)

而液体锂离子电池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

1。材料上的不同:聚合物锂电池中,上述的三项基本要素至少要有一项采用了高分子材料,例如电解质溶液换成了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等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

2。电解质形态上的不同:液态锂离子电池大多采用液态有机溶剂+导电盐,而聚合物锂电池则把这些电解质换成了胶体/固体(具体成分看电池型号)。

‘它们各自有啥牛逼的?’

聚合物锂电/液态锂电简单对比

聚合物锂电液态锂电

能量密度(Wh/L)>300200~280

可定制程度(形状)灵活较难

重量轻(无需金属保护壳)较重(需要金属保护壳)

安全性安全较安全

成本贵便宜

1。能量密度:能量密度越大,单位体积能拥有的容量更多。聚合物锂电通过对负极(阳极)、隔膜等材料/厚度的改进,能量密度如今已达600Wh/L+。

2。可定制程度:聚合物锂电在形状上更容易做到轻薄化,加上无需使用金属保护壳包裹,所以更容易定制成各种形状。

3。重量:表格上已经注明了。

4。安全性:锂电在极端情况下(例如过充/高温),内部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此时液体锂电因为有金属壳的包裹,当内部压强相当大时外壳就会发生破裂爆炸,而聚合物锂电由于仅采用包装铝膜进行包裹(或塑料壳),只要内部压强稍高就会膨胀或者破裂,不会引起爆炸。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液体锂电还是聚合物锂电在极端情况下都能发生燃烧。

5。成本:除了在材料成本上聚合物锂电比液体锂电更高之外,由于聚合物锂电可定制程度更高,所以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费用,例如各种定制的工装夹具、测试设备等等,导致聚合物锂电的成本比形状标准/规则的液体锂电更高。

‘怎么分手机是液态锂电还是聚合物锂电呢?’

为了轻薄、为了容量,现在的手机都使用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无论是iPhone那种软包还是以前诺基亚那种带个塑料硬壳的,都属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哪儿能找到液态锂离子电池呢?

把你家里又重又厚的笔记本电池拆开,或者拆掉你爸爸的大号玩具车(Tesla)

‘平时怎么用聚合物锂电(手机)才安全?’

其实怎么个保护聚合物锂电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只需要不把手机放在高温、高湿度,并且避免在阳光暴晒的环境下使用即可。

此外,锂电切忌过充过放电,由于手机中聚合物锂电电芯均有保护板保护,充满后即自动断电,所以不存在过充的危险(保护板坏了的另说),而使用手机时最好不要把电池电量彻底用尽才充电,否则容易破坏到电池两极的活性物质,导致电池容量明显衰减。

‘新买的聚合物锂电(手机)怎么激活?’

新的聚合物锂电(手机),只要正常充放电3~5次即可激活,无需充电12小时,因为聚合物锂电不存在记忆效应,“新手机买回来要充电12小时”的说法仅对以前镍镉和镍氢电池有效。况且有保护板的保护,充满后充电电路就断开了,你插着充电器也是白白插着,电能并不能到达电池。

‘聚合物锂电长期不用(手机长期闲置),怎么保护?’

若锂电(手机)长期放在一边不用的话,最好让电池保留50%左右的容量,避免因锂电的自放电导致电压过低,破坏两极的活性物质,导致容量损失。此外还应该放在干燥、阴凉处,因为锂电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自放电速度会更加快。

再次取出使用时正常充放3~5次重新激活即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