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易科技管艺雯
网约车新政执行在即,据网易科技采访了解,三个月以来,网约车订单量已暴跌一半,符合新政规定的司机和车辆只占总数的5%-10%。
如果说以营利为目的的网约车,背离了共享经济的初衷,那么以出行为目的、顺路分享座位的顺风车,这种十足的共享经济模式 ,同样遭遇了颇为严苛的规定,就让人颇有些费解了。
普遍观点认为,严苛规定的背后,是由于主管部门担心很多网约车会以“合乘”的名义来从事营运顺风车。而当监管利剑即将落下之际,多数网约车司机人心惶惶,而究竟“殃及池鱼”的顺风车将会面临怎样的切割,又是否能够幸免遇难?
顺风车的体量远低于网约车,而这种带有未来趋势的出行方式,其面临的动荡和前进的方向,同样不可忽视。
严苛的规定:一天两次 定价依据燃油成本
网易科技整理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武汉、杭州、合肥等各城市在内关于规范当地对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的实施意见,整理如下:
这些城市普遍要求从事顺风车的车辆拥有本市牌照、一天限制两次、定价主要基于燃料成本,由车主事先发布路线。在这其中,尤以上海、北京两地最为严格,上海还要求合乘者的上车地点应在合乘出行车辆出发地周边半径1公里范围内;而重庆、天津、武汉则均要求顺风车的合乘路线限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
这样的要求让人联想到今年春节时的顺风车回家,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嘀嗒拼车自1月24日至2月7日,全国范围内回家过年的订单总数达141万,合计共有225万名乘客通过嘀嗒拼车返乡过年,相当于增开了4.5万辆51座的大巴车,而滴滴顺风车在2016年春运期间,也有累计190万人的合乘出行。
而另一方面,对于多数城市要求的“由车主事先发布路线”规定,嘀嗒拼车联合创始人李晓帅告诉网易科技,嘀嗒拼车推出的“嘀嗒拼座”功能在北京已经运营3个月,以运营数据和用户使用习惯心理分析来看,如果1对1顺路出行(即乘客先发单、车主抢单的方式)的订单能拼成1万对,同样这些人群,采用嘀嗒拼座的方式(即车主先发单,乘客抢单),只能成100对,仅为前者的1%。
但李晓帅对顺风车的发展依然乐观,他认为政府在大方向上市支持和鼓励顺风车这一模式的,而会出现目前相对严苛的规定,原因在于“政府对顺风车和网约车的区别了解得不是很透彻”。
顺风车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在李晓帅眼中,区分顺风车和网约车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是否以营利为目的”——顺风车以出行为目的,在出行过程中顺路共享自己的座位——是真正得共享经济。
加之顺风车的模式让上路车辆变少,不同于网约车,后者以私家车的身份,占用了更多的道路资源,顺风车的方式并没有增加车辆上路次数,“顺风车是个好东西,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这一观点得到了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傅蔚冈的认同,在此前的“新规之下,私人小客车合乘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中,傅蔚冈提供了一些数据:
从出行人次来看,以北京为例,私家车通行人次每天约为899万人次,419万辆私人小汽车,每辆承载2.14人次,假设每辆车再多带2人次,一天私家车便可承载1734.66万人次出行。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合乘次数越多越好。因为越多,就会减少另一辆车的出行,更加节能环保。
基于这种合乘,在不增加小汽车的前提下,还能减少公交、地铁的人数,可以极大缓解高峰时段公共交通系统的压力和限流,地铁、公交的乘坐舒适度也会相应提升。
再从城市公共财政角度来看,傅蔚冈认为,小汽车合乘发展起来,还可大幅减少整个城市的公共财政压力。2015年,北京的轨道交通补贴是55.8亿,公交补贴142.5亿,如果将这一部补贴减少,转移到其他部分,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
尽管作为共享经济,但李晓帅并不认为共享经济等同于免费,“即使是现在,顺路出行的车辆动力仍不是很足,如果有100单的需求,顺风车的拼成率只有65%,说明进入顺风车的车辆还是很少。”
此前宋中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人是经济动物,毕竟拥车养车成本在逐年提高,所以从实际出发,分享空余座位一定需要经济利益在里面,完全公益利他的事情很难存在。
激励更多的人愿意分享自己的作为,同时又要防止黑车进入这一市场,怎样寻求这两个条件的最大公约数?李晓帅、宋中杰、傅蔚冈一致认为,市场自己会说话,而这其中,价格是最好的管制调节手段。李晓帅告诉网易科技,根据嘀嗒拼车的数据分析,将顺风车的价格定价为出租车价格的50%-60%之间,这样的定价可以把黑车排除在外,同时又对车主具备一定的利益吸引。
多位网约车司机向网易科技记者表示,目前为止,“滴滴还没有对他们有任何交代”,网易科技联系了滴滴顺风车相关人士,也表示目前不方便发表观点,但在这背后,滴滴们依然在积极尝试各种办法。
嘀嗒拼车跟各地政府平均都沟通了两三次,对于顺风车究竟是在劫难逃,还会是幸免于难,李晓帅始终相信“政策是有改动的空间的,向政府阐明我们的数据、观点,用数据去说话,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