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共享单车背后还隐藏着多少秘密?

   时间:2016-12-12 09:35:56 来源:搜狐科技 作者:马继华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有人说,骑自行车是绿色出行,而且,自行车可以多人连续使用,所以就出现了“共享单车”的概念,而且还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产能过剩才是共享自行车概念火爆的原因

共享经济很受人关注,共享汽车的滴滴虽然遭受了严厉的监管,但却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网络力量,也深刻的改变了出行方式。接下来,很多人在想,自行车会不会接力呢?

都说中国是自行车王国,其实,尽管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产量最大和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但是人均拥有自行车数量却仅为约0.4辆,与荷兰存、于丹麦、德国、瑞典、挪威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差距非常大。调查显示,世界主要国家中,德国家庭自行车保有率最高,每百家庭拥有80辆;中国以每百家庭保有65辆位居第三。荷兰拥有1670万左右的人口,却有约1800万辆自行车,人均拥有约1.1辆自行车。

不过,中国的自行车制造能力却相当大,只是最近严重的产能过剩。根据亚洲自行车展公布数据,2015 年全国自行车产量达到8030 万辆, 同比下降 3.3%。而因自行车单价仍在上升,行业整体收入仍有微弱增长。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自行车生产厂商比汽车厂家更早的触网,将生产升级为了“运营”。从长远来看,很多自行车厂商将不再是自行车厂家,而是自行车出行的运营商。

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只能是小众群体

共享单车模式本质上是分时租 赁经济模式,其基本是以智能手机 APP 为操作工具,快速租用和归还一 辆单车,用可负担的价格来完成一次 3 公里左右的市内骑行。定制的单车外形在街头有较高的辨识度。使用手机app,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 机查看单车位置,找到单车。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即可开始使 用单车出行。

说起来,共享自行车很简单,而且,这个APP“叫车”真的是“叫车”,而不是叫司机那个人。可是,正是因为脱离了司机的存在,自行车的管理与使用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车辆的损毁、遗失会比较严重,存放保管也很难随心所欲,也就是说,与打车不同,共享自行车之后还需要很多的“程序”,相比打车更难管理和接受。

天天有骑自行车需求的,不如自己买一辆,因为这样更划算。偶尔有自行车使用需求的,也要考虑现实的难题,用一两次体验一下没问题,要想长期使用起来,其实难度很大。所以,共享自行车只会是小众的年轻一族,而且还只是特殊需求的使用。

城市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自行车

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上,资本从来都是推动力量,而在资本的推动下,每个业务都是一样的套路,团购如此,P2P如此,共享单车也是如此。

据报道,截至目前,深圳全市共有公共自行车网点798个,轨道站点周边的公共自行车站点66个,投放公共自行车22954辆。可是,几家共享单车的运营方却准备在年底于深圳布置超过20万辆的自行车,这么多车,放哪啊?

有专家认为,判断一个城市的单车容纳量能达到多少,用常住人口的数量除以150-200是比较科学的计算方式。如此说来,按照深圳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常住人口为1137万多来计算,深圳最多只能容纳接近8万的单车数量。实际上,这个数量都太多,以深圳这样的城市,5万辆足够。等到风潮过去,各大城市里估计到处都是丢弃的自行车,在风雨之中诉说着往日资本的辉煌。

自行车出行不适合现在的中国大城市

现在,这些共享单车的运营者都主要是在北上广深开始布局,显然只是为了获得资本的重视,而其实这些城市都不适合自行车的生存。

荷兰在骑自行车出行比例上也遥遥领先,据纽约时报2013年的报道,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了32%。而2012年北京交通委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目前为不到20%,且每年以2%至4%的比例在下降。

很多人认为,有了共享自行车,人们就会使用,从而达到绿色出行的目标。其实,这也是个伪逻辑。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还有多少人能享受骑着自行车上班的幸福?一是交通距离很远,骑车上班不可行;二是城市道路已经变成了汽车道路,自行车没有路权,已经寸步难行;三是雾霾流行,谁敢那么潇洒的骑车散步?

所以,共享单车的未来不在自行车,而是电动车。现在还没有共享电动车和摩托车,那是因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在未来,正如滴滴们开始拿出租汽车叫车来开道一样,共享单车的目标一定是不需要人力的电动自行车或者摩托车,这部分需求更大、利益更大、市场空间也更大。

共享单车并没有针对自行车的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根据上海体育学院于去年发布的《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骑行爱好者仅 600 万人。从人口基数上来看,通勤市场目前要大于运动市场。据调查显示,中国运动自行车人口仅在 600 万左右,注册自行车职业运 动员仅 1 万人,远低于欧美国家。

目前我国人均自行车整车消费1500 元,人均零配件消费1200 元,平均一年换 1 次车,据凯泰资本测算,2025 年国内自行车运动人口最高可以达到全国人口的 6%, 即约 8400 万人,10 年增长幅度大约为 14 倍。显然,对于自行车运动来说,那些用来共享的单车只能是当旁观者。

从长期来看,自行车出行的方式在中国是没有可能重新成为主流的,即便是在三四线城市,也是电动自行车和“包车”的天下,发展共享自行车并不能解决未来自行车运动的需要,也无助于解决大城市的交通出行难题。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现在的共享单车热,除了资本的炒作之外,主要是为打开共享电动车(摩托车)市场做铺垫,也是自行车厂商为了解决产能过剩在开辟第二战场,终究只是又一场“团购”。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