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支付宝和微信会给银联二维码堵上一条怎样的死路?

   时间:2016-12-14 11:37:04 来源:速途网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昨天,那个银行卡的巨人“银联”发布了二维码支付标准,一时间就出现了“二维码支付市场上演三国杀”这类的传言,但是笔者感觉此类说法有些激进,遂理性分析一下银联到底能不能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

首先,我们得先明确一件事:银联为什么要推出二维码?

近些年,我们看到了一系列互联网产品去颠覆传统行业,O2O让我们更加便捷地订外卖、洗衣服、享受各种从前需要更多繁琐过程的服务,但是O2O更多地只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其活跃用户远不能与支付宝、微信这类功能性应用相比,而此次银联推出二维码支付却是在二维码支付市场已经成熟之后,由此可见银联如今已经不能容忍这种寡头垄断的境况,准备以国家队的身份进入市场分一杯羹。但是,不知道各位是否能够认同笔者下面一个观点:银联可能跟不上支付宝与微信的节奏,只能在其后默默追赶。

不可否认,银联准备推出自己的二维码支付,确实是想要抢夺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份额。每一个新生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中,都会得到我们的关注,但是能够吸引我们多久,就需要依靠应用的硬实力了。

首先来说,支付宝与微信做支付是为了赚钱,而银联想要进入这个市场,也是看中了这块蛋糕,但是银联想要通过支付赚钱有一个前提:足够多的用户。

据相关资料显示,支付宝用户量已达到3亿,而微信注册用户已超过9亿,其月活跃用户也达到了6.5亿,在如此用户量的前提下,盈利不成问题,同时支付宝与微信已经成为了二维码支付的主流,后来者百度支付、京东支付等虽然在线下也有布局,但用户更多存在于其公司下的应用中,二维码支付市场还难以立足。

百度与京东都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其支付服务尚不能与支付宝微信抗衡,这是源于用户已经对支付宝与微信形成了依赖,同时也是源于支付宝与微信不仅仅是一个支付工具,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反观银联的进场,其生态已经不能成为黏住用户的那个甜头,并且用户也需要一个选择银联二维码支付的理由,但是这个理由是什么,只能等待银联的宣传海报告诉我们。

前边我们也提到了为什么支付宝与微信会拥有这么多的用户,支付宝作为淘宝、天猫的必选支付通道,轻松获得了众多用户,它在推行自己的支付时,只需要想办法让这些用户用起来就好。

于是大额的补贴开始铺天盖地砸向我们,据了解这些年支付宝的补贴额度已经超过亿元,相信看这篇文章的你肯定都参加过上图这种立减的活动。时间进行到最近的1210支付宝口碑日,我们也能看到补贴这种形式的存在,更有消息称此次口碑节工作人员手把手给顾客安装支付宝,让顾客去享受这种优惠。

而近一年支付宝在社交上的尝试虽然并不是那么见效,但是“集五福、生活圈”却是吸引到了足够的关注,一时间涌入支付宝的用户普遍增多,然而却没有达到持续活跃的目的,但是支付宝的定位始终还是一个支付工具,用户也不会去过于在乎其在社交上是否成功。

微信方面,其作为社交软件本就有着先天的优势,只要将产品做好,让用户产生支付习惯并不是什么难事。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微信红包”,这种通过互联网在亲友间互相祝福的方式真正带动了微信支付,同时正是因为有着海量用户数作为基础,转账功能可以补足一系列小型商店无法网络支付的困境。

那么,银联如果进入二维码支付这个市场,能依靠什么与支付宝微信上演“三国杀”呢?(虽然我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但是请允许我使用一下这个词)

安全或许是银联的杀手锏了,几年前就有支付宝数据外泄的事件,前几天京东数据外泄也是惊出了人们一身冷汗,数据是否安全已经成为了当下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而银联作为国家队,其安全系数自然要比支付宝微信高,同时一旦银联的二维码进场,势必会对支付宝微信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还有一点在考验着银联,那就是补贴力度,支付宝一直在做补贴,虽然数额较少,但是由于拥有用户量做基础,也算是从容不迫,微信近期一直在做奖励金的活动,占据了二维码支付市场前两名的它们尚且还在变着法去调动用户的积极性,目的也是为了挤压其他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那么银联在进入战场后,恐怕支付宝与微信不会坐以待毙,它们会想方设法地去抢回失去的份额,银联如果拿不出可观的补贴,恐怕用户的选择还会是支付宝与微信,同时前边也提到了,仅仅作为支付工具的银联二维码,需要给用户一个安装的理由。这还是在不考虑银联推广能力不如支付宝与微信的前提下做出的猜测。

小结

银联在二维码支付上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作为用户来说也很能了解银联想要给我们一个更加官方的支付通道,但是面对支付宝与微信这两座大山恐怕不是那么轻松就能玩转的,在如今的互联网公司面前,任何公司都需要更加努力找到吸引用户的形式,同时用户也需要找到持续使用的理由,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用户选择这种更加安全的支付方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