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爱立信裁员风波或将席卷全球,中国会是例外吗?

   时间:2016-12-15 14:13:42 来源: 创事记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有句老话,叫盛久必衰,此时的爱立信,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成立于19世纪70年代的爱立信,已经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从一个瑞典仅仅10人的小公司到如今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约11.5万名。如今却在华为、诺基亚等竞争对手的打压下节节败退,不免让人唏嘘。

2016年3月11日,爱立信宣布,作为90亿瑞典克朗(约合11亿美元)成本压缩计划的一部分,公司将在瑞典裁员2200人。而10月初爱立信提前实施了裁员计化,宣布将在瑞典裁员约3900人,其中约3000人来自制造、研发和其他部门,另外900人为咨询人员 。裁员计划的提前实施,也导致了爱立信重组成本的增加。

目前,爱立信的全球业务包括:通信网络系统、专业电信服务、专利授权、企业系统、运营支撑系统(OSS)和业务支撑系统(BSS),并且在在IMS和软交换领域都保持着领先地位。

1994年爱立信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公司--爱立信有限公司,预示着爱立信正式开始向中国大市场进军。凭借其雄厚实力,很快在中国获得一席之地,而彼时的竞争对手还不能与爱立信抗衡。目前,中国已成为爱立信在全球三大产品供应中枢之一。

众所周知,五大通信设备商包括爱立信、华为、思科、中兴、诺基亚,其中就有华为和中兴两家中国公司。华为和中兴相都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爱立信起步较晚,但因为有着成本低、更熟悉市场需求等先天优势,而迅速抢占了市场。

随着国内本土通信设备公司华为、中兴的崛起,爱立信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早在2013年,爱立信的业务就已经被华为反超。熟悉华为的人都知道,华为最主要的业务并非手机,而是通信设备。现在,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可以说,除了美国,华为在其他国家都有赶超爱立信的势头。

另一方面,失去更多市场,也归咎于爱立信对业务的“挑剔”,爱立信只专注于利润高的业务而忽略了低利润的业务,这也成为了华为的契机。相对于爱立信来说,华为在低利润业务上也做得有声有色。此外,华为一直在加大研发方面的投资,对创新的追求,恐怕才是打败电信设备巨头爱立信的主要原因。

裁员似乎对爱立信仍没奏效,经济呈现持续低迷状态。根据爱立信公司声明,第三季度营收将同比下滑14%至511亿瑞典克朗(约合58亿美元),创下10多年来的最大跌幅,而毛利率将从去年同期的34%萎缩至28%,创下自2011年来的最低值。

这些信号似乎预示着,本土裁员之后,爱立信的这股裁员风波很有可能席卷全球。但这场风波是否会波及中国市场,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爱立信冒着重组成本增加之过,也要提前实施裁员计划,其意在进行战略调整。其中,中国相对其他国家具有成本低、范围广的优势。爱立信若想提高自己的利润率,就要加大在中国业务的投资,靠成本取胜。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华为等竞争对手进行反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因此,爱立信要想完成在中国业务的扩充,仍需大量工作人员。就很可能出现爱立信本土裁员,中国地区招兵买马的景象。

在整个通信设备业都不景气的时候,5G方案的落地,为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5G也将作为爱立信的重头戏上演,爱立信能否成功翻盘,还需奋力一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