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17华米CEO新年内部信:入侵新品类 任性前行

   时间:2016-12-30 15:20:03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亲爱的全体华米同学们:

2016年是华米的产品大年,我们相继发布了小米手环2和华米手表两款重磅产品。

6月,小米手环2发布。“小米手环2”在京东6.18关键词排行榜上位列第一,超过手机、冰箱、洗衣机等关键词搜索量;在小米8.16用户最想要的品类排行榜上,遥遥领先其它智能硬件品类2个数量级,点击达到3600万人次。

9月,华米手表发布。因为其精准的运动定位,华米手表销售第一周就位列京东/天猫/亚马逊全电商平台销量第1名,销售三个月出货量高达10万台,足以进入智能手表出货量全球前5。

其它品类:小米体重秤依然稳居中国销量第一的位置,华米智芯则与业内著名体育品牌合作的智能跑鞋出货量超过100万双,傲视群雄。

2016年,我们全年出货超过1600万台可穿戴设备,销售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自华米创办以来的三年连续盈利,每年利润翻番。

虽然一切顺利,看起来高歌猛进,但2016年却是我创办华米以来最焦虑、最孤独的一年。因为在过去的一年,我看着很多新技术出现、很多团队浮夸、很多公司倒下;智能硬件已经快速收敛成极少数公司的机会。我每个半夜都在不断思考,华米到底还能爬多高、能走多远,凭什么、为什么。

我们先来复盘华米成立的这3年,在智能硬件领域形成了怎样的竞争力?

2015年,我们通过小米体重秤和AMAZFIT陶瓷手环两款产品,锻炼了华米的高颜值工业设计能力、研发和生产能力。通过小米手环的千万量级出货,锻炼和验证了我们的供应链控制和成本管理、大规模品质管理能力。从此,“高颜值、高品质、低成本”成为了华米产品哲学,也成为了华米的核心能力之一。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有能力提供消费者眼里的高颜值、高品质产品,就不会饿死。

2016年,我们通过小米手环2及华米手表两款产品,锻炼了团队的独立挖掘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定义能力。华米团队通过这两个重量级产品的磨练,懂得了如何打磨产品定义,懂得了如何挖掘消费者真正“要什么”,这种能力极其重要。我们成功杀入Garmin等运动手表品牌的地盘,仅仅是开端。

这就是华米创办这3年来,除了销售数字和利润,我们所获得的竞争力。有了上述这两种能力,华米就能够入侵任何新品类,任性前行。

关于2017,我想谈谈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也是一种能力。

经过今年一整年的准备,最近我们宣布成立了华米人工智能实验室,这是由业内顶级专家带领的研发团队,实验室负责人工作了20年依然在一线亲自写核心代码,我相信我们的人工智能团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他们在2年内必将成为业内顶尖的AI团队。

华米人工智能实验室不仅负责搭建我们在云端运动及健康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平台,还将与第三方合作,主导研发我们的第一颗基于深度学习的可穿戴芯片。我们的人工智能不是为了迎合资本和营销宣传,它有海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它只有深度融入到华米的大健康业务发挥作用,才能成为华米的一种新能力。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们对产品的热爱,以及我们对自身的看法。

如果说刚才说的三种是“能力”,那么对产品的热爱是真正的“原力”。

保持并增强公司内部的真心热爱产品的文化氛围,是公司最最重要的事情。我们的任何成功,都源自于我们对产品的热爱。就如同航行在星际的舰队,它永远保持对星空的热爱。

我经常比喻:华米是一支海盗舰队,在无边无际的星系间,脱离地球母体航行。因此,所有华米同学要形成星际航行的心态:探索未知的欲望、永远孤独的思考、随时置身危险之中。

我们这个创业公司在产业中需要不断面对挑战和危机,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我们要习惯将自己置身危险之中,保持战斗的常态。当我们逐步走到产业前沿,就会特别孤独,无论产品还是商业模式,逐渐没有太多的参考,保持对新产品研究的强烈欲望,才能让我们有勇气继续创新、而不是抄袭。

华米是一家对技术有追求的公司。这就是我们对自身的看法。

华米核心技术团队是由一群老兵组成。华米创始团队是中国最早的嵌入式Linux软硬件研发团队,从光机电硬件到驱动底层,从OS优化到算法、应用,沉浸了15年以上的功力;三年来,华米还聚集了一批超过20年经验的原Netscape员工、Google工程师、高通芯片架构师,以及来自诺基亚中国研究院、Intel中国研究院的科学家,他们在用毕生的积累,构筑华米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前瞻性。

未来是消费升级的时代,在我们的大健康战略路径上,我们有无数的新品类可以入侵、新服务可以扩张,继续实现全球最大的人体数据公司的梦想。

2017,华米同学们,让我们任性前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