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会展O2O市场涌现出了一批新型互联网公司。各个玩家切入的角度不同,有从供应商竞标、合规审查切入的“中智”;有从信息聚合、报名签到、流程管理切入的“活动行”、“31会议”等;还有从会场切入,如“会唐网”、“会小二”、“百场汇”、“酒店哥哥”等。
“淘会场”原本也是国内从场地切入MICE行业的玩家之一。“淘会场”于2014年在重庆成立,创立之初想通过整合全国的会务场地资源,匹配场地需求方和供给方,为企业和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一站式会务服务。但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公司发现,行业痛点是解决了,公司却没有实现自身的市场价值。
创始人李浩表示,做会务O2O很大的一个问题在于跳单严重。需求方和供给方通过平台匹配成功后,会跳过平台各自交易。就算不跳单,平台利润也低。而随着2016年携程、去哪儿进场,会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同时李浩发现,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线下地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拥有商业推广场地的资源方通常无宣传意识,比如物业公司,有生意就做,没生意就不做,场地的商业价值没有得到最大化。而像步行街,其实是政府的资源,想要在步行街举办商业地推还需要政府审批等繁琐的手续。
基于以上原因,2016年“淘会场”开始从会务O2O平台向商业推广场地短租平台转型。“淘会场”要做的就是整合这些非标准化的商业推广场地,为用户解决商业推广的场地需求,并围绕场地提供衍生服务。本质上公司已经从会务行业转入了广告行业。
具体来说,平台的标的物从原先传统的酒店、剧院、会所、体育场馆等标准场地转向了商圈、小区、公园等非标准场地。商业推广场地与会务场地的区别在于,企业的聚焦点不再是封闭会议室的座位、面积、灯光等,而是地推场地的位置、人流量、周边聚客点等信息。李浩表示,目前场地周边的信息是场地供给方手动输入,但未来会通过数据搜索引擎、数据库等对场地周边信息进行捕捉。
新旧业务中,“淘会场”虽然都扮演平台的角色,但服务供需双方的侧重有所不同。撮合会务供需双方时,像需求方的超级顾问,帮助客户找场地;而撮合商业地推供需双方时,更像是场地的超级销售,帮助场地找客户。两年的经营积累了一定流量,目前“淘会场”的着力点则在于资源方面:一是场地开发,即通过各个城市当地的广告公司、物业公司等资源方合作,全面掌握非标场地资源;二是场地报批,利用当地人脉资源,打通工商、公安、管委会关系,快速的完成场地报批手续。
“淘会场”对平台上两类场地方的联系方式做了不同的处理:原有标准化场地的资源方联系方式直接可见,而对于非标准化场地,用户只能先联系平台。李浩表示,传统的会务场地业务仍然保留,但平台在这方面已经完全放弃了服务收益。这样可以避开同行竞争,在保留线上成交量和保持用户粘性的同时,也能为新业务起到引流作用。而且免费模式会吸引大量客户,虽然公司不从中盈利,但是会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形成一定量的积累之后可能会考虑发展新的商业模式。
目前“淘会场”已经覆盖了全国15个城市。“淘会场”的业务具有特殊性,因为它要解决的行业痛点其实是跨区域推广,只有对于有跨区域推广需求的客户,“淘会场”才具有优势。因此,不同于普通公司在一个地方验证模式后再复制到全国的区域策略,“淘会场”将快速布局全国。
李浩表示,新业务已经为公司带来了不错的成绩。首先跳单问题得到了解决。对于场地资源方来说,“淘会场”才是为他们带来流量的最大客户,因此不会轻易跳单。而作为带来流量的一方,公司的议价能力很强,业务分成能占到利润的50%。根据团队给的信息,公司目前有16万注册用户,月订单量1500多,场地数量6万多。非标准场地业务方面,根据网络询盘数据,每个城市成交2场/月,每单金额5万以上。由于公司还在转型中,原有业务占比仍然很高为60%,但未来这一比例会逐渐降低。
团队方面,目前公司共有40多人,核心成员创始人兼CEO李浩阿里巴巴中供部门中山区域经理,糯米网华东大区总监,拉手网华西区总监。联合创始人兼COO袁昌兵,毕业于重庆大学,南京大学EMBA、美国PMI协会注册PMP、IT服务体系ITTL高级认证。曾自主创立互联网软件公司,并主导开发和运营多个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曾获得投资人李金坊的100万种子轮投资,阿里巴巴联合人之一吴永铭和米仓资本的1000万A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