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由阿里研究院主办的“远见 2016—第二届新经济智库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20多家智库机构、近千位思想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2046,技术将如何发展,商业将如何演化,治理需如何创新?下一个颠覆在哪里?”等热点话题。智联招聘CEO郭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杨伟国,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教授陈宇,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副局长戴晓初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共同参加了“2046,未来工作”高峰论坛,就未来工作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未来就业格局变动, 就业形势良好的行业也会出现危机
未来机器人的出现,将如何改变将来的就业格局?郭盛发表了他的看法。“人工智能将主要带来对偏理性的、初级和重复性的工作的冲击,对就业市场的长期和整体影响是正面的,但可能产生短期和局部冲击。”同时,他指出“目前我们看到就业形势非常好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业,但是我们认为这个行业在未来将有非常大的危机,随着算法越来越精确,以及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需要的司机将会越来越少,因此交通运输业吸纳的就业人口也会变少。另外,就业情况良好的互联网行业,也有一些职业正在慢慢减少。如计算机算法已经代替网络编辑,新闻可以变成自动抓取,自动生成,从智联招聘的数据来看,网络编辑这一职业正在以14%比例下降”。对此,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教授陈宇也十分认同。陈宇表示,随着机器人时代的到来,社会分配制度也将随之调整。
把工作留给人工智能,把想象力留给人类
谈到未来机器人能否取代人脑时,郭盛强调,人有感情,机器没有感情,因此是很难被取代的,这也是人最大的优势。随着未来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足,大部分就业被机器人替代,人们时间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消费升级,而是生活享受,人们的生活质量会显著提高,这也是机器带给人类的一大进步。面对未来,郭盛认为,不仅社会分配制度要调整,还有巨大的准备要做,看世界的角度以及衡量人的价值标杆也要改变,把工作留给人工智能,把想象力留给人类。未来人才的培养也应更侧重创造力、情感力的培养。
智联招聘是中国领先的职业发展平台,为用户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相关职业及发展机会。2014年6月12日,智联招聘(纽交所交易代码:ZPIN)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是目前唯一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职业发展平台。上市后智联招聘积极进行战略转型,目前已进入全面加速阶段。智联招聘以覆盖求职者整个职业生涯为出发点,打造“3的三次方”产品模型,即为学生、白领、高端(专业人士或管理人士),匹配3类产品:测评(我是谁)、网络招聘(我能干什么)、教育培训(我如何进步),并通过线上、线下、无线三个渠道,为职场人的全面发展打造平台。从而实现从“简历仓库”到“人才加工厂”的战略转型,为中国人才市场打造一个闭环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