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17年,乐视、滴滴谁裁员更厉害?

   时间:2017-01-17 13:31:4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17年农历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之际,年终奖和裁员离职潮成为冰火两重天的对比,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手机、影视、VR这四个行业,从投资盛宴到投资“剩”宴,在资本大潮退去之后,开始了裸泳。

在2017年农历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之际,年终奖和裁员离职潮成为冰火两重天的对比,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手机、影视、VR这四个行业,从投资盛宴到投资“剩”宴,在资本大潮退去之后,开始了裸泳。

那些曾经被光环笼罩的企业,滴滴、乐视、光线、中兴……在裁员没商量的背后,是真的到了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么?还是在泡沫散去,呈现出低气压的本来面目呢?

案例一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滴滴

如果评价一个年度裁员之星,那么滴滴当之无愧,虽然它肚子里满是委屈。

2017年1月5日上午,社交网络上出现多个信息源报道,称滴滴出行可能正在进行成立4年多以来最大的一次裁员,估计有3000名滴滴员工将失去工作。

当天下午,滴滴就辟谣称,自己又 “被裁员”,并澄清“纯属无稽之谈”。

但是,作为一家成长很快且备受关注的公司两年之内被曝出三次大裁员,业界找不出第二个。

2015年初,滴滴、快的宣布合并时,就有传言称因业务高度类似,新公司可能会出现裁员。滴滴高管随后对此予以否认。同年11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将停止对外进行社会招聘。滴滴随后回应称,只是控制招聘规模,并非停止招聘。

2016年11月,滴滴拟裁员千人的消息成了重磅消息。

彼时,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因此谣言应声而起。对此,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也迅速给予了回应,表示裁员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并否认了此前招人太多、市场竞争减弱后进行结构调整的说法。

虽然每一次,滴滴态度都很强势,给出的说法也非常冠冕,甚至喊出 “每一次传闻都发生在对我们重要的时间点”这样的呐喊,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为啥受伤的总是滴滴呢?

赛迪顾问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顾文彬认为,滴滴频频被曝裁员,缘于近来滴滴优步中国合并、政策环境变化、滴滴内部业务调整及资本驱动等因素,这些必将形成一定的人员流动。

资料显示,滴滴在成立4年的时间里,一度高速扩张到近万人,背后最大的推手就是资本的力量。

很多评论认为,滴滴的成功依靠的是烧钱占据市场份额的路径。特别是在与神州租车、易到用车进行惨烈竞争时,滴滴毫不退缩,他们轮番上阵竞相拔高补贴。有数据显示,滴滴成立两年时就烧掉了15个亿。

顾文彬表示:“上市、IPO是滴滴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要上市,就不可能不考虑财务报表、公司利润。人员通常是互联网公司的成本大头,因此人员控制也就成为滴滴上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7年滴滴还会大裁员么?

日前,滴滴CEO程维表示,2017年的策略显然已经开始实践他曾经提出的“主场比赛结束、客场比赛开始”理论,在国际化市场上布局。希望这是一枚定心丸吧!

案例二

乐视生死时速

作为一个连续3个月上头条的企业,乐视并不舒坦,因为它上头条的关键词是:欠薪、裁员、讨债。

2017年1月5日,乐视供应商豪声电子一纸公告又让乐视和这些关键词再度扯上关系。

豪声电子在公告中称,因采购业务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乐视应付款共计人民币1102.04万元、美金592.3万元。根据协议,乐视手机将于2016年12月11日支付第一笔款项。若任意一期款项未按期支付,后续各期款项视为立即到期,需全部支付。但到了12月11日,乐视手机未如期支付第一期欠款。

2017年1月3日豪声电子向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申请仲裁。豪声电子要求乐视手机支付所有欠款及应付利息共计5174万元,并承担60万元的律师费。

一位乐视离职的员工Jack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乐视一直有种近乎狂热的企业文化,给人感觉像宗教,但是,信仰伟大落地艰难。

他认为在乐视工作的一年是被颠覆的一年,抱着创业的心去投奔,揣着破碎的心被离开。

一年半以前,完全没有跳槽打算的Jack被乐视体育的构想吸引。

在加盟乐视之前,Jack的工作单位是央视体育频道。

做了6年体育的他还是被贾跃亭深深吸引了。

彼时,贾跃亭正在大力推销他的“生态”。

在贾跃亭有关这个生态的用语中,体育也好汽车也罢,任何东西都不再是其本身,而是一个生态系统。

Jack不但是“揣着一片热情”加入这个团队,而且不止一次对朋友们表示,那时候, “乐视将颠覆人们对公司的新定义,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可以和苹果相提并论的公司,而且乐视将最有可能成为超越苹果的公司。”

他对这份新工作的热情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朋友圈如传销一样刷屏。

但是,乐视的梦和战略规划广阔而长远,而现实来得那么突然。

在贾跃亭发表著名的《乐视的海水与火焰——是被巨浪吞没还是把海洋煮沸?》第二天,整个乐视开始进入裁员时刻。

Jack眼睁睁看着身边同事一个个办手续,一个个收拾东西,他坚信自己不会被裁。因为首先他是一个熟练工,其次作为一个30岁的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无论性别还是学历,他属于职场中坚力量。

但是当全组都被裁掉就剩他自己一个光杆司令的时候,他慌了。

尽管HR说你要不再考虑下内部轮岗,还有号召他加盟的上司用人格保证给他再找业内任何一家做体育的下家,Jack还是拒绝了。

他打算2017年去北极看极光让自己静静,因为他要让自己想明白再出发,2016年是自己最拼的一年,情怀吸引着他,骄傲伴随着他,但是一切都被颠覆。

案例三

尸横遍野的VR产业

根据《互联网+影视产业研究专题报告》,从2015年初至今,VR产业的企业数量从200多家爆发到1600多家。

清科私募通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国内涉及VR产业的投资不少于145起案例,涉及金额44.34亿元人民币。

显然,过去的2016年VR是国内最受关注的新产业之一,但要是说国内VR产业发展良好,则很少有人认可。

从年初的火爆追捧,到年底的萧条,国内VR产业走过了一条过山车般的发展轨迹。

今年国内VR产业影响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暴风魔镜大规模裁员。从消息看,“暴风魔镜团队几乎腰斩、裁员一周内完成”,其裁员速度之利索和裁员幅度之大均让业内震惊。

当人们还没总结完的时候,另一家VR米多娱乐,也传出了拖欠工资的负面新闻。此前该公司已获得一轮上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

VR、无人机、可穿戴,这些炫酷产业裁员,硬生生把投资盛宴变成了“剩”宴。

还是用数据来说话吧。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和2013年,资本对VR产业的投资事件分别仅为1起和4起,投资金额近乎可以忽略。但到了2014年,投资事件与投资金额瞬间升至17起和2.7亿元。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投资事件分别涨至57起与38起,投资金额则分别达到24亿元和15.4亿元。

但是,在2016年下半年,能获得投资机构青睐的VR企业已经寥寥无几,暴风魔镜CEO黄晓杰发布公开信表示,通过拆分和裁员,暴风魔镜由500人团队缩减至300人,并聚焦核心业务。暴风魔镜是暴风集团早前分拆出来的子公司,目前估值已经达到13.4亿元,是国内最大的VR硬件厂商,此次裁员被视为是VR进入寒冬的序幕。

某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VR、无人机、可穿戴等新兴产业融资额的迅速缩水说明投资机构从过去的疯狂投资进入到了理性投资阶段,之前确实被那些公司的概念打动,认为革命到来。但是短短几个月下来,有些‘故事’很快被证明是伪命题,创业的青年才俊们,虽然用各种技术语言包装自己,但是投资会更加集中于龙头公司。”

“断血”后的VR企业纷纷陷入裁员、欠薪风波。

业内人士指出,投资机构的纷纷离去与VR的“故事”迟迟不能落地有关,一方面,目前VR设备只能收看少数视频或玩点简单游戏;另一方面,目前国内VR企业的底层设备大多来自国外进口,很多VR设备只是一个光秃秃的“壳”。

所以,网上流传着忍无可忍的员工把横幅打到了投资人王湘云的盛景创新中心门口的画面。“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是网友的评论。

在轰轰烈烈的投资大潮退去后,比拼的将是研发实力、产业链管理以及资金量。

2017年春节就要到了,这些行业的春天会来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