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不再美好的滴滴出行:滴滴一下,无人应答

   时间:2017-01-22 14:45:04 来源:搜狐科技 作者:maomaobear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滴滴一下,美好出行!这句广告语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遭到了空前的质疑和吐槽。甚至有网友改编成,滴滴一下,无人应答。滴滴两下,请您加价!

其实用户对滴滴的抱怨由来已久,在春运开始之后的最近几天达到了峰值。这种抱怨不只来源于滴滴本身的叫车难和叫车贵,还有滴滴对整个出行行业的改变——一个出行垄断企业的诞生,让整个出行行业变得不美好了。

不美好的高峰翻倍

用户们已经习惯了滴滴在雨天的看天要价和上下班高峰期的坐地起价,但加价倍率是如何算出,用户们不得而知。

有网友尝试在下午两点时使用滴滴叫车,加价与不加价在一分钟之内随心切换,究竟是根据何种算法来得出加价倍率?有网友质疑滴滴是否是在营造用车高峰的假象,以此来获取更多的提成费用。

不美好的加价出行

除了快车和专车的高峰期自动翻倍,用户在使用滴滴打出租车时,高峰期会出现增加调度费的页面,滴滴会提示增加调度费有助于提升接单率。

这样的规则导致司机形成不在路边招手即停,而是等着用户加价才会接单的心理模式。而用户通过滴滴的引导加价,付了更多的钱去往自己的目的地,于是形成了一个必须通过滴滴,加价才能叫到出租车的怪圈。

出租车是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而现在却成为了另一种意义的“专车”。

其实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滴滴的派单逻辑存在问题,导致其引导司机的故意加价和接单速度慢。

另外在快车与专车板块,滴滴是有抽成的,但对于出租车,滴滴却没有提成。有网友进行用滴滴打出租车的实验,发现周围有许多空出租车,滴滴却提示用车高峰需要加调度费。当网友招手拦了一辆过路出租车时,却发现滴滴并没有将订单派送给出租车司机。

于是用户们猜想滴滴是否是想让更多的用户去使用有提成的快车和专车,抛弃没有提成的出租车——这一公共交通的主要补充。

不美好的交通拥堵

北京上海等地严苛的网约车新政出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网约车增加了道路的拥堵。数据显示,大量网约车会逗留在商场、写字楼等叫车需求量较多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本身交通状况并不良好,网约车的停留进一步加剧了拥堵状况。

有北京网友调侃,网约车的出现并不是多了几十万辆私家车那么简单,而是多了几十万辆高频运行的出租车。

不可否认的是,网约车的确为公众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也对交通拥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美好的症结出在哪里?

用户长期积累的怨气在临近春节的节点爆发,有偶然也是必然。对于此次负面公关,滴滴某高管回应称,进入2017年春运后,北京市滴滴端平台在线司机下降了25%,但是订单量却呈现30%的涨幅。对于此次负面危机,滴滴似乎也很委屈,因为不止是滴滴,由于过年期间外地人口返乡,外卖平台也遭到了缺少派送人员的尴尬。

是的,错不全在滴滴,说到底滴滴只是一家互联网出行平台,无法完全解决庞大的中国人口出行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家以“让出行更美好”为口号的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出行平台,因为其自身平台属性问题,没有达到他的初心。

首先,滴滴号称自己是共享经济,但平台上存在大量的全职司机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以开车谋生,追求盈利是他们的主要动机。出租车同理,只是滴滴抬高了他们接单的价码。

其次网约车新规的落地,对司机与车辆的限制,网约车数量骤减,税费、保险成本增加,滴滴需要利润来维持生存,被滴滴减少补贴,收取更多提成的司机必然需要跑更多的单,或者接更多有加价的单才能够保证自己的生存。

究其根本,滴滴还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伪共享经济的出行平台。

美好出行在何方?

滴滴之所以在市场补贴减少之后备受诟病,和它本身的平台属性有关。但同时应该看到,国内一些真共享的出行平台,虽然不能全方位解决出行难题,但是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努力正在让出行行业变得更美好一些。

比如嘀嗒拼车和摩拜单车。一个是专注解决上下班的固定出行需求,一个是解决从家或公司至地铁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嘀嗒拼车的车主多为上下班的私家车主,只是顺路捎人分享座位,顺便赚个油费。这就决定了拼车的价格相对低廉,并且不会有高峰加价,也不会增加道路负担。其次拼车是基于LBS的顺路搭乘,多次的重复搭乘会让车乘双方产生社交需求,从线上拼车转为线下社交,拼车也成为城市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摩拜单车是希望用人人都可以支付得起的价格,帮助每一位城市人可以更便捷的完成短途出行。希望提高一辆自行车的使用率,提高人们使用自行车出行的便捷性,在解决出行问题的同时,也让环境更加友好。

一个是提升私家车空座的使用率,一个是提升自行车的使用率。它们都减少了对城市交通的负担,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其实,只要有真正的共享经济,就有真正的美好出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