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工智能\柔性屏幕 2017年手机趋势展望

   时间:2017-02-08 09:49:09 来源:手机中国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如今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已经从几年前的移动电话变成了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全能“助理”,可以说如今人们对手机的需要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的电子产品。正因如此手机厂商们才都在极力的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以便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概念机

概念机

回顾2016年的手机市场,国内外各个大厂商均有优秀的产品亮相,三星Galaxy S7系列惊艳问世;苹果推出了迄今为止最优秀的iPhone——iPhone 7;华为以Mate 9系列撼动了苹果、三星一直占据的高端手机市场;联想用Moto Z重新定义了模块化手机;荣耀magic则是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人工智能手机的一个方向。此外,三星Note 7原本能凭借S-Pen、虹膜等技术大放异彩,但无奈成为了2016年手机市场上的“悲情英雄”。

技术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今年的手机市场竞争必定会更加的激烈,手机厂商也会必定会在今年年大展拳脚,那么我们可预见今年的手机会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呢?

屏幕上的变化:全面屏、柔性屏

我们都知道去年手机市场的竞争虽然非常的激烈,但用户总觉得厂商在手机创新让还是比较乏力,其中史上最强的iPhone就被诟病创新不足。不过在今年的手机市场上我们也许能够看到完全不同的手机,比如全面屏幕和柔性屏幕的产品。

去年小米MIX的问世无疑让很多厂商看到了未来的一个方向,手机的屏占比将越来越高直到手机的正面只剩下一块屏幕。

小米MIX

小米MIX

三星柔性屏幕

三星柔性屏幕

除了全面屏外,柔性屏幕的产品也很有可能在今年问世,其实三星、LG等厂商早就有研发了柔性屏相关的原型设备,在技术方面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厂商可能在今年推出相应的设备。

生物识别技术:屏幕指纹识别,虹膜识别

提到生物识别技术,大家应该都会感到陌生。最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指纹识别早就已经成为了手机的标配,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而这个成熟稳定的技术即将迎来一次大的变革。

小米5s

小米5s

2016年9月底搭载超声波指纹识别的小米5s问世了,在体验上小米5s的指纹识别随与其他的指纹识别手机一致,但超声波指纹识别不需要开孔,未来将能够直接融入屏幕。

三星Note 7虹膜识别

三星Note 7虹膜识别

2016年虹膜识别本该大放异彩,但搭载虹膜识别技术的三星Note 7却出了问题。不过在今年虹膜识别技术必定会再次热起来,首先三星即将发布的Galaxy S8就会搭载虹膜识别功能,并且虹膜识别的安全性远高于指纹识别,在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的今天拥有超高安全性的虹膜识别必定会受到青睐。

续航和充电方式:快充,无线充电

手机的功能个性能一直都在不断的进步,不过续航却跟不上它们进步的脚步。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快充和无线充电去弥补手机续航的问题,日前,高通就发布了新一代快充技术Quick Charge 4.0,在Quick Charge 4.0的助力下,充电5分钟,通话5小时不在是问题。

iPhone 8无线充电概念图

iPhone 8无线充电概念图

此外,无线充电技术将会迎来进一步的发展,早在2012年Lunia 920就已经支持无线充电技术,而今,又有消息称iPhone 8将会支持无线充电,在苹果的推动下无线充电技术必定会迎来一次新的变革。

性能上的变化

在性能上今年的旗舰机必定会在上一个台阶,前段时间高通推出了最新的高端芯片高通骁龙835。据了解,骁龙835是首款采用10纳米FinFET工艺的商用制造的移动芯片,在相比上一代骁龙835性能上有着全面的提高。

骁龙835

骁龙835

并且,骁龙835支持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VR/AR头显设备、联网摄像头、平板电脑、移动PC等众多终端设备,而且它还支持Windows 10系统。

人工智能

手机终究是服务于人的,只有更加智能的手机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今年的手机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将会有明显的变化。日前发布的荣耀Magic应该是已有手机中最为智能的手机了,通过Magic Live智慧系统,荣耀Magic可以通过感知与深度学习,记住用户的习惯行为,做到智能为用户提供并推荐服务。

荣耀Magic

荣耀Magic

科技服务于生活,可以肯定在2017年手机会给人们带来给多、更好的服务。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2017年的手机市场竞争必定非常的激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iPhone问世十周年之际,手机行业将会迎来一次新的变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