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开始,有很多观点认为,经过2016年一年的锤炼,中国主要手机品牌逐渐与“廉价”渐行渐远。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日前国内媒体报道称,根据韩联社2月7日的消息,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3季度,中国主要手机制造商华为、OPPO和VIVO三家智能手机平均单价为184美元(约合人民币1262.24元)。其中,华为均价218美元、OPPO均价186美元、VIVO均价148美元。
作为对比,两家主要国际手机品牌苹果和三星的平均售价则是:苹果均价617美元,三星均价222美元。这样看,国产三强的均价与三星的均价相比,距离已经越来越小。
但是,中国手机品牌不再廉价有可能是个表面现象。如果翻看2015年的数据,您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述中国主要手机品牌的平均售价是这样的:根据数据,华为在2015年的平均售价213美元(2014年为176美元),OPPO在2015年的平均售价231美元(2014年均价242美元),Vivo在2015年的平均售价是208美元(2014年均价229美元)。
两相比较,除了华为的平均售价比2015年略有提升外,OPPO和VIVO的平均售价竟然是下降甚至大幅下降的。
难道,我找错了数据?
除非我所引用的数据有太大的水分,或者国内媒体在报道时出现了谬误,否则,我认为中国手机品牌不再便宜极有可能是个假象!
在2016年,我就曾经针对国产手机品牌的发展提出过一个观点:“国产手机,是提高平均售价还是继续深入亲民?”当时我认为只有亲民才是出路。而回看2016年各大国产手机厂商的业绩,我发现业绩飙升的OPPO和VIVO,很有可能是因为其价格的持续亲民,而并非持续昂贵。而回溯华为历次重要产品的发布,其很多重要产品的海外售价是高于国内售价的。
这样看,中国手机品牌真的是不再便宜了吗?我越发感觉这不再便宜和摆脱廉价是一个假象。
当然,联想起日前以性价比起家的小米对其旗下红米4系列的提价,以及随后魅族某款产品的涨价,我们的千元以下机型可能会有一个涨价潮。这是因为原材料成本压力的加大,本来就狭小的千元以下手机市场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涨价已经在所难免。但即便是涨价,千元以下级别的手机,又能涨到何处?提升一二百元就能改变实质身份吗?不尽然吧!
至于2016年年底数家国产品牌推出的“高价手机”,究竟是噱头意义还是实质意义,还有待时间来验证。但仅凭这些销量上无关痛痒的“高价手机”,就能让中国手机在整体上有变化?
结合前面的数据,再看看2016年在智能手机市场混的风生水起的华为、OPPO和VIVO,究竟是不再廉价助推了中国手机的销量还是继续便宜拉动了销量的提升呢?在更新、更权威的数据出炉之前,我们还真的没法子说这个问题。
其实,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量级的提升,完全是依赖于当初大厂商低价智能手机的横空出世。如果没有大批低价智能手机的出现,恐怕今天很多人还用不起智能手机或者相当大一部分智能手机的市场还控制在山寨机手里吧?
当然,2016年中国手机品牌销量的飞跃是不是受益于其平均价格的亲民,这个问题还有待商榷。先抛开这个问题,而如果真的如某些观点所言,未来中国手机品牌真的均价飙升,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能否支撑这种价格大跃进!至于购买力之外的消费心态,至少从苹果的均价看,其2016年617美元的均价是低于其2015年718美元均价的。
而据说锤子在未来将放弃千元机,对此我只能报以“呵呵”二字了!
在2017年,手机市场的竞争或许更加具有技术性。但除非我们的手机厂商在国外卖出高价,否则其均价飙升进而摆脱廉价形象很难,个别高价机是起不到这个作用的。而很多人所说的中国手机品牌不再便宜,我感觉在过去的206年可能只是个假象!
未来,别样的性价比依然会继续存在,否则中国手机市场庞大量级的基础和增长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