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薅羊毛机会不多了,网贷平台递减会成为新常态?

   时间:2017-02-09 09:16:24 来源:搜狐科技 作者:刀马物语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众所周知,随着监管的加强,网贷平台的缩水已经几乎成为一种常态,无论是对资金托管的要求,还是注册金的限制,都成为网贷平台必须面对的事实,而且年化收益率的不断下降也在投资者心目中形成的“聚财”效益不强,这都让网贷平台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瓶颈期,或者说是分水岭,不能自融,不能拆标,不能担保,不能承诺,年化收益率下滑,网贷平台还能靠什么吸引投资者?难怪网贷平台的数量也越来越少了。

近日,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7年1月月报》显示,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1月份网贷行业的数据不太好看,成交量环比降一成。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网贷行业单月成交量为2209.92亿元,环比下降9.55%;历史累计成交量为36500.85亿元,而去年同期历史累计成交量为14956.15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44.05%。其实,往年的年底或者春节行情,因为存在着年终奖的投资问题,网贷平台还想着法儿地吸引用户去投资,无论是送红包还是其他的刺激手段(比如“加息”)等等,但今年的数据显示显然这样的诱惑力度越来越少,营销手段也难以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去青睐了。

甚至我们看到,在春节期间,好多平台都放假了,也停止发标了。数据显示,仅有贵州、黑龙江、辽宁三个省市的网贷成交量出现环比上升,其他27个省市均环比下降。其中,上海、广东、北京虽继续排名前三位,但成交量分别较12月环比下降了5.84%、12.92%、12.66%,下降的幅度还不小。而且,单月成交量增速下降超过10%的还有17个省市,包括江苏、重庆、湖北等。说明网贷平台的吸引力的确出现了一定的下滑。投资者对于网贷平台的参与热情在下降。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或许也是因为投资收益率的“平缓”。数据显示,综合收益率仅为9.71%,环比下降5个基点,同比下降247个基点。

或许网贷平台的春天真的已经远逝了。曾几何时,动辄十几、二十几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了大量的薅羊毛的投资者的参与,随着年化收益率的下滑,投资者的热情锐减,平台“吸筹”的能力也下滑了不少,再加上《网贷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平台间资产端竞争加剧、合规调整成本增大,部分平台主动下调综合收益率,行业综合收益率相应下行已经成为常态。在大环境限制下,网贷平台的数量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底,网贷行业中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2388家,环比12月底减少了60家。而1月份仅有4家新上线平台,环比减少8家。曾几何时,网贷平台数千家的局面在如今也显得越来越萧条,或许2017年的递减还会成为常态。

毕竟我们看到相应的统计数据显示,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已连续6个月下降,2017年1月份停业及问题平台共64家,总体比去年12月份的97家减少了33家。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再次出现下降,不过下滑的速度进一步放慢。这也说明多数不合规的平台已经逐渐退出了市场,留下来的大部分还是希望做好网贷平台的,当然也不排除将来还有难以为继的平台继续退出或者出现问题,而合并和整合的力度相信在2017年还会成为一种新的潮流,相关的监管不断收紧,给出的整改期限也逐渐并拢,真正还能留下来的也是希望能做大的平台。只是投资者的参与热情是不是还能继续保持,将最终影响平台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一些网贷平台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转型,理财等模式的出现也是顺应变化的一种“自救”行为。

此外,我们关注2017年的网贷平台发展还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其一是安全永远是网贷平台的最主要的指标,如果没有良好的风控体系建设,出现资金安全问题,那么就是死结,没有缓和的余地。其二是年化收益率会不会随着银行利息的变化而出现同步跟进,如果不能逐步提升年化收益率,那么网贷平台的吸引力还会继续下滑,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存在着足够的溢价空间,才能吸引到一部分资金需求高收益的机会,当然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其三是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走向在2017年势必还是从紧,这一点应该没有缓和的空间,因此网贷平台如何转型在2017年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其四是网贷平台的合纵连横在2017年会不会出现一些大手笔也值得我们关注,虽然一些网贷平台已经上市,包括在新三板的上市,但由于融资能力有限未来不排除继续寻求合并重组的机会,一些大平台的力度将决定这个市场会不会逐渐出现一些新的大鳄。当然,无论如何,经过了监管的不断约束之后,网贷平台的发展相信也会越来越良性,投资者在选择平台的时候也会对风控增加更多的需求和警惕性,毕竟本金安全才是最主要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