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可谓是金融科技风起云涌的一年,后监管时代,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热词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当我们看到AlphaGo与医疗、机器人结合,而各类新金融平台无不围绕“数据”展开业务时,金融科技已成金融行业炙手可热的新星。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近日在开年大会上表示,力争在2020年京东金融跻身全球金融科技公司TOP3。刘强东为何如此看好京东金融?此次掷地有声,背后又有什么资本与实力做支撑?
数据壁垒望尘莫及
当前做大数据应用的公司分两类,一类是已具备大数据能力的公司,涵盖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另一类是初创大数据公司,他们依赖大数据工具,其大数据应用还需第三方公司提供服务。
从京东金融过往三年取得的成绩来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先天的数据优势。单就京东集团近2亿的活跃用户和数以千亿的交易量、几十万的供应商与合作伙伴数据已远甩其他企业。而据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透露,实际上现在京东金融自身产出的数据也已经能够与京东商城体系的数据量并列,此外还包括通过一系列投资和合作所获得的数据。如此大规模的、多维度的、动态的数据,及时放在全球范围来看,也是凤毛麟角。
另外,就是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能力,很多企业都号称拥有大数据,但实际上能将之应用的缺比较少。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这类技术,说的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京东金融率先应用起这些技术,能看得出这个企业确实有一股子的敢于创新的劲头。
京东金融去年高调表示,在今后三年,每年在技术领域的投入总额增长不低于100%,并且上不封顶,用以持续提升数据获取能力,升级数据技术能力,开发更多数据模型产品。由此可见,技术壁垒的建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京东金融在技术壁垒的建立过程中尝到了甜头,未来在这块持续加大投入,是一条十分清晰的战略。而数据和技术不像别的壁垒,这不是别人三天两天想追就能追的上的。
改善成本效率的价值
有了数据和技术之后,如何将这种数据和技术应用于金融,并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科技公司能够打破固有的格局天花板,真正成为一家具备全球影响力公司的关键。此次开年大会上,刘强东提到京东金融诞生了一批如白条、京保贝等领先行业的产品。在外界看来,这些产品才是京东金融的最佳代言。
依托大数据、风控、技术等能力,为企业提供信贷、理财等服务以及围绕消费者个人和家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京保贝也好,白条也好,小白理财也好,京东金融推出的这些明星产品,归根到底是源于实体经济的需求,源于市场依然存在的资源错配。服务企业也好,服务个人也好,服务金融机构也好,不管服务对象是否发生变化,说到底还是像刘强东所说,公司价值有多大,决定于你的成本效率。
“能把几千万、几个亿的贷款収回来,不算什么困难,把无数笔的三千、五千的贷款收回来,才真正是技术。京保贝能够实现三分钟放款,却没有一个人工信贷审核员,没有一个物理网点,这才是技术。”在刘强东以及整个京东金融的管理层看来,京东金融所有的产品及服务,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改善用户体验,改善成本结构来展开,而技术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全球TOP3的支撑力
很多人经常会猜,京东金融未来能值多少钱?说实话,在我看来,这个数字猜起来没有意义。目前比较主流的估值方法,大多是参考这个企业一年交易额达到多少,一年营收达到多少,一年利润达到多少,这些数据固然有参考价值,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企业前景。
很简单的一个观点,如果京东金融做自营金融,在中国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不了能做到一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然而,如果其定位是服务金融机构,实际上他的潜在客户是没有边界的,其价值也是没法实际去估量的。
我们放眼中国成千上万的金融机构和数亿的用户基数来设想一下,当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界限日渐模糊,所服务的客户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双方互利共赢。而我们仔细琢磨京东金融当前的模式,本质上是一个B2B2B和B2B2C的服务模式,第一个B是自己,第二个B是金融机构,最后面的是企业或者个人。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这个模式没什么,也不新鲜。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实现给金融机构提供从底层到客户层贯穿式服务的机构,至今还从未出现过。这个模式下能够产生多大的能量,能够创造多少价值,也依然没有参考。但有一点一定可以确定,如果真的能够实现与中国数千家金融机构实现共同为客户服务,那么跻身全球金融科技TOP3是很简单的一件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这个模式能否真正的贯彻落实。
格局上是高维的,应用场景上是高频的,壁垒又是难以突破的。我想,这就是京东金融做金融科技全球TOP3的底气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