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美团推出打车业务,是提前的愚人节玩笑?

   时间:2017-02-16 09:50:33 来源:创事记 作者:李俊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月14日,在美团所覆盖的南京区域中,App端低调地出现了“打车”入口,价格与滴滴的快车业务相当。美团点评内部人士确认了公司确实已在南京开始试水打车业务。在春节后新闻荒的时间点,结合网约车本身就是热点IP,这个本来很小的事情以超过其应有的关注,迅速成为热点。但是,这个真不是提前的愚人节玩笑么?

入局网约车,又一个“下半场”的探索?

王兴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在强调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也即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市场的竞争已从用户量增长转变为抢夺用户使用时长,而这意味着平台需要为用户提供更多、更深入的价值。

在王兴的描述中,下半场「需要新的能力,之前我们并没有太多的积累,只能说有一些探索」,但「尤其是一些互联网巨头,他们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不知道这句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下半场规则变了,我们也不太清楚大家怎么玩,不过幸运的是,别人也不知道。当然,他的说法,比贾跃亭「蒙眼狂奔」是含蓄多了。

从目前业务来看,在本地生活服务角度,感觉美团已经挖到了头,餐饮、外卖、酒店、电影、KTV等等。行业摊饼之后,开始进行垂直领域的深耕,比如餐饮行业的信息化升级,酒店外延旅游。但遗憾的是,在「闪电战」切入酒店成功后,美团一直陷在「阵地战」的泥淖中。不仅仅没有利用新的「闪电战」开拓新的战场,反而在各个领域树敌,陷入公司盈利能力不够,故事缺缺的状况。这种低迷的状况,并没有随着与大众点评合并而有实质性的改变。

苦逼的生活服务行业,杀掉了大众点评的十几年,杀掉了美团的耐心。战到最后成为行业垄断了,拿到了一张船票,却发现有些行业已经开着轻骑快艇超越了自己,比如网约车行业。于是美团希望分到一杯羹,开启网约车业务,而故事也顺利成章,从「一体化解决吃喝玩乐」到「一体化解决吃喝玩乐行」。看起来似乎就是这么回事,但仔细想想又不是那么回事。

百团大战历经厮杀,网约车大战又何尝不是如此。优步中国烧完十亿美金后退出中国市场,美团建立一支小团队,做一个行业三年前水平的产品,就可以入局网约车大战?

没有补贴美团会有机会吗?

入场网约车,可以视为美团点评寻找出路的体现,但就目前的情势来看,这样的入场恐怕更多也就是凑个热闹,刷个存在感,甚至感觉像提前的愚人节玩笑。其实从上线的城市我们也可以推测一二,美团并没有选择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而是选择了南京。

据美团自己披露,目前美团点评拥有用户近6亿,日订单量超1300万单,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超1.8亿。「平台积累14年的消费数据,持续推动着美团点评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生活服务。互联网进入下半场,要从广度和用户量的增长转变为深度,为单个用户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服务。」美团相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虽然美团点评拥有相当数量级的用户群,但用户行为习惯永远比入口来得更为重要。如果只是场景对接,美团只要跟滴滴开一个API就可以满足自己需求,但现在美团却坚持要自己做。如今的网约车市场其实早就格局已定,市场份额已被滴滴、神州、易到等公司瓜分殆尽,这意味着美团此时入场想要获取市场份额,就必须要投入大规模的资金进行补贴,这对严重缺乏资金的美团来说并不理智。

这个行业的残酷胜过百团大战。优步烧光十亿美元,易到低价委身乐视,神州发展态势也受阻,行业份额被压缩严重。换句话说,网约车的消费习惯是用真金白银烧出来的,美团真想进入就需要投入,但现在的美团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市场。毕竟比起外卖、酒店,网约车的重要程度明显不够。

如今美团在外卖、酒店等各个领域都在烧钱,且距离战争结束遥遥无期,而网约车同样是一个需要烧钱换份额的市场。在多条战线与竞争对手正展开竞争的美团,其实很难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网约车领域。而进入网约车市场,这也需要组建完全不同的产品技术体系和运营团队。在外卖仍处于激烈竞争的当下,其实美团入局网约车市场可以说并没有机会。

而抛开一切,美团唯一可能的方法也就是将网约车和本地生活服务强行捆绑在一起,通过商家的让利最终实现变相对乘客和司机端补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位用户通过美团预订一家酒店后,美团可能会强制要求酒店商家进行让利,最终覆盖用户的出行成本。这或许就是美团所要说的故事,但本已被团购平台伤害的遍体鳞伤的商家,能够接受美团的新故事吗?

美团的生死大考,网约车帮不上

2017年可谓是王兴最艰难的一个春节。 在O2O市场日趋理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环境下,被誉为O2O行业独角兽之一的美团在2016年面临着多线受挫的困境,其酒店、团购、外卖这几个被视为「三驾马车」的主要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年前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时,美团点评成为O2O最大的入口。很多媒体也开始把美团点评看作是BAT之外的第四极,毕竟相对于生长于线上的BAT而言,美团点评则意味着线上与线下结合的O2O领域的巨大机会。

但重线下的模式也决定了美团点评非常危险,从去年开始,合并之后的美团点评不断在收缩业务线,先是出售掉了发展势头不错的猫眼电影票业务,然后又调整了公司内部架构,将业务重心重新放到餐饮和酒店业务上。 在美团的下半场战略深化布局中,其面临的竞争对手没有一个是弱者。

业务线过长,补贴带来的巨大亏损,这或许是美团点评目前遇到的核心问题,前者可以选择断臂求生,后者却是一个漫长的用户习惯培育过程。在阿里的口碑和饿了么、百度糯米等竞争对手的压力下,尽管与大众点评完成了合并,美团依然不能大幅减少用户补贴。

正如一年前合并之初CNNIC对事件的点评一样——「合并是救急之策,但问题并不会减少」,文章当时提到的「合并后人才流失」、「竞争对手趁整合窗口期进入」等问题也在这一年中得到了印证,外界更是有美团点评的估值已从合并之时的180亿美元下滑到110亿美元的传言。

执惠旅游创始人兼CEO刘照慧表示,「导致美团估值下降原因,主要是因为美团T型战略覆盖面广、战线过长,在任何一个领域做深耕打实战会面临很多挑战,同时毛利率比较低,资金压力比较大。而本身缺乏造血能力的美团,只能依靠不断融资输血续命」。

「2017年所有的超级独角兽都需要证明自己能够盈利。」有独角兽捕手之称的朱啸虎曾表示,对现在的美团来说,或许当下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找到盈利的方向。但不久前,口碑宣布获得11亿美元融资,O2O本地生活服务可能还会迎来一场暗战,而这对美团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