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在三星华为都很成功的杨柘 为什么却栽在了TCL?

   时间:2017-02-20 09:28:30 来源:搜狐科技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杨柘终究还是下课了。2月17日TCL官方证实,TCL通讯全球首席运营官兼中国营销本部总裁杨柘正式离职。而早在去年10月,TCL通讯中国营销本部就已经做过一次规模不小的裁员,并从TCL集团“空降”了黄万全担任中国营销本部的二把手,当时业界就已经谣传,杨柘已经被架空。

要知道,杨柘2015年12月才正式上任,满打满算他在TCL通讯的工作时间也没有超过14个月,就这么黯然离开。

此前,杨柘的主要工作经历是在外企。从1991年一直到2012年,他在外企工作了21年之久。他工作的最后一家外企是三星,在9年的时间里,他负责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品牌和推广工作,将三星手机做到了中国第一。

2012年10月,杨柘加入华为并担任消费者业务中国区CMO。当时华为做了个消费者调查,华为手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还是屌丝之选。此后由杨柘操刀,华为的品牌调性做了很大的改变,从理科生变成了文科生,并打出了“美是一种态度”、“爵士人生”、“似水流年”等一系列的广告,逐渐将华为手机打造成了商务气息浓厚的中高端品牌。

老冀虽然没有采访过华为消费者业务,也没有采访过在华为的杨柘,不过却听好几位媒体人说过,杨柘是个古文修养非常深厚的文化人,每次采访的时候都会听他畅谈文化理念,而具体的产品反而谈得较少。

既然杨柘在三星和华为都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为什么这次却在TCL败走麦城?老冀先给大家讲讲去年采访杨柘的一次经过。

2016年6月14日,北京和深圳都降下暴雨,深圳飞北京的航班全部被取消,杨柘坐火车赶到了北京,并带着中国营销本部的18位高管集体亮相媒体见面会。也是在这次媒体见面会上,身穿中山装的他阐述了“宛如生活”的理念,老冀感觉跟他在华为所做的事情比较类似,也是希望通过产品和品牌的提升,扭转TCL通讯在中国的不利状况。

当时老冀一口气提了三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1. 在中国市场,到底是用TCL还是阿尔卡特的品牌?

2. 你过去是位成功的市场高管,如今却要负责整体业务,短板如何弥补?

3. 过去TCL高层换人比较频繁,你如何让老板有足够的耐心,如何保持团队的稳定?

当时杨柘是这样回答的:

“第一,在国内肯定不会用阿尔卡特的品牌,因为阿尔卡特在国内没有品牌授权,我们在国内肯定把它重新树立起来。

第二,我补充这个短板的做法,就是请来18般武艺各方面顶尖高手一起形成一个战队,我们18个人是一种创业情节结合在一起的,大家非常希望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走出一条新的商业路径。

第三,我觉得其实耐心还是不耐心,有一句话说得好,信任是一个过程,而绝不是一个结果。所以作为职业经理人永远不要希望总是通过结果来赢取信任,你所赢得的信任应该是靠着自己的践言和做法不断给予别人的,因此他能够不断地看到我用这个团队可以给我展现出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实际的商业结果出来,这样的信赖就会不断地持续下去。

我从不奢望干了今年明年能不能干下去,或者干了明年后年怎么样。一旦有了这样的思维,整天的做法就是‘唯上’两个字,就忽视了商业本质的东西。我还是觉得除了生死,其实(能不能干下去)这些东西根本不重要。如果我是职业经理人,有一天你跟我说:你走吧,我觉得你不适合这个,那么这对我来说我到底失去了什么,我到底得到了什么?当想明白了这个的时候,在与不在不影响我。

就像今天和各位老师见面,深圳大暴雨,北京也大暴雨,既然决定了,坐火车也要过来,当认定了这个方向之后,今天无论如何就是要到,方法永远比困难多。”

不过,杨柘显然还是高估了李东生的耐心。老冀跟TCL集团也算是打过十多年的交道,看过不少次短期换将的事情,感觉李老板并没有那么足的耐心。

另一方面,TCL集团的业务也存在比较明显的滞后现象:2003年TCL收购汤姆逊CRT彩电业务的时候,其实已经能够看到平板电视崛起的迹象了;如今智能手机早已经是大势所趋,TCL去年却仍然有43%的销量是非智能机……由于历来都是后反劲,所以每次TCL要追“先进”都会有点费劲。

在老板耐心有限、授权有限的情况下,在产品和业务基础都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杨柘还要尽快完成从CMO到CEO的转变,这个难度实在是有点太大。因此,这次杨柘的下课可谓意料之中,情理之中。实际上,即使把余承东放在他这个位置,恐怕也无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让积弱已久的TCL通讯中国区业务有明显改观。

老冀相信,经历过这次挫折之后的杨柘,会更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据老冀了解,已经有不止一家手机厂商向他发出了邀请,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还会回来的,祝愿他能够取得新的成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