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百度对外收购创业公司渡鸦科技,对内成立度秘事业部由陆奇统领”的消息刷爆整个科技圈,再加上之前成立的百度资本和百度风投,百度摆出在人工智能领域All in的架势,对标亚马逊的Alexa和Echo,希望奠定百度在智能交互的领先优势和打造软硬一体化的核心能力。估计过不了多久,国内会涌现出一大批号称“中国Alexa“的公司。
打造中国Alexa需要哪些条件?
想打造中国版Alexa 不是件容易的事,老炮儿认为产品技术层面至少要具备以下四点才有可能参与竞争。
1、做过语音助理,产品有百万、千万级以上用户
亚马逊很早开始这个领域布局:从Nuance挖人,收购语音识别公司Yap(2011年)和语音助理公司Evi(2013年),构建了Alexa的雏形,其本质上就是一款升级版的语音助手。百万、千万级以上用户是考核团队产品能力基础指标。
2、懂硬件,最好做过语音交互类智能硬件,有一款标杆产品
很简单的道理,只有你亲自造过车,顺利量产了,性能受到认可,经过几代迭代技术也比较成熟,有个标杆性产品放在那,别人才会愿意和你合作,相信你可以帮他们造车。不能说生产过车轮或者发动机,就对外宣称能造车,或夸大其重要性。语音交互类智能硬件也是如此,如果没有Echo这款产品的成功,Alexa 不会发展如此迅猛,要成为中国的Alexa也一定要具备软硬一体化的核心能力。
3、得打造一个AI云平台,给厂商、开发者赋能
只有做过语音助理、智能硬件才能深刻理解打造一款成功的语音交互产品需要具备的要素和条件,提炼和挖掘一些共性的需求,打造一个开放平台,给予众多厂商和开发者赋能。AI云平台需提供三大能力:厂商可以基于此平台针对各自产品进行个性化功能开发;开发者能够非常便利的开发各种技能和服务;提供产品万物互联的能力。国外除Alexa外,创业公司SoundHound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并获得英伟达和三星7500万美金投资。
4、NLP技术过硬
语音助理产品核心技术在于语义理解技术,而非语音识别或者关键词搜索技术,它是整个平台的技术基石和核心引擎;AI人才需要在NLP领域有较深的储备和积累,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将最新的paper变成程序和代码,为产品和平台使用,持续的打造技术护城河。
哪些公司有机会参与竞争
打造“中文Alexa”是比“中国Echo”更困难的一件事,“中国Echo“这样的产品可能有很多款,但是”中文Alexa“最多3-4家,这可能是未来AI时代最大的机会之一。
老炮认为国内巨头中机会比较大的是BAT+讯飞,从目前来看百度和讯飞动作更快。百度的动作大家都看到了:由陆奇统领,已经拉开架势,调整好队形,志在必得,势头很猛。但能否如其所愿还得再观察,百度除了搜索外,给外界的感觉是做事缺乏耐性、虎头蛇尾。12年底发布百度语音助手后裁撤,14年9月份发布智能音箱却无疾而终,后将整个硬件部门裁撤;如果坚持下来,可能局面完全不一样。
讯飞本应是国内最有机会做成中国的Alexa,12年推出讯飞语音助手,15年发布叮咚智能音箱,拥有打造讯飞语音云平台的经验和资源,在语音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储备雄厚,工程化能力也很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灵犀语音助手由中移动负责运营,叮咚智能音箱由与京东合资的,讯飞语音云和Alexa背后所承载AI云平台定位和功能都不一样,还有很大差距。
对巨头来讲,不缺资源和资金,缺的是时间和人才。仅晚一年多时间,目前Google追赶Amazon Alexa已经很吃力,如果不能有特别的杀手锏推出,17年底可能格局将定。Alexa已经被Bezos 当做亚马逊四大支柱之一,现在价值至少在50-100亿美金,未来不可限量。国内也会如此,整体上比Alexa落后2-3年。
巨头一个项目失败,至多被裁掉,对创业公司则关乎生死: 12年做语音助理那批存活下来的只有3-4家,在手机上非刚需,也没有盈利模式;14年智能硬件几乎集体踏空,尸横遍野,语音交互智能硬件也不能幸免;AI云平台时机不成熟,需求不强烈,无盈利模式;单纯NLP技术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变现难。
大部分创业公司被炸的粉身碎骨,能活下来的也是伤痕累累,他们将成为中文Alexa强有力的竞争者,有机会一战成名。在这个领域没有2-3年以上的耕耘,没花过1000万美金,基本上没时间窗口了;当然被巨头投资或收购也是种出路,如百度收购渡鸦科技。
结语
国外原本最有机会做成”Alexa”的是Nuance ,其次是Google,但最终做成的是Amazon,在于做这件事的思维方式。“中文Alexa”之争,发令枪已响,巨头中百度和讯飞动作最快,已经拉开了阵型,但和亚马逊Alexa还有2-3年差距,其他巨头很快也会发力。无论是巨头还是创业公司,2017年都将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中文Alexa”花落谁家,1-2年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