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终于要在解锁问题上祭出大招了。
共享单车的行业走势,愈来愈接近硝烟未散的打车市场,所有的模式都浮在水面上清晰可见秘密全无,只有规模成为最大的进入壁垒,而在幕后,资本的策略则是至关重要的角逐变量。
这也符合中国互联网的熟悉路径,先有野蛮生长的攻城略地,再才是勤加修补的体验优化,有了增长作为燃料,便可一边行驶一边升级。
低成本的机械锁,既是协助ofo占领市场的机智设定,同时也是对使用性造成影响的随机风险。
根据ofo在今年年初公布的数字,其在运营单车总量在全国境内已超100万辆,将这些车辆全部改换电子锁,总计成本可能不会低于1亿人民币。
因此,ofo必然采用供应链的合作方案,在实现换代需要的同时,尽可能的转嫁成本,使之不至于拖累前行速率。
而华为和中国电信两家通信产业的巨头,最终认领ofo的橄榄枝,组成跨度颇大却又纵横捭阖的乱世同盟。
简单来说,华为承担连接芯片和服务软件的供应,中国电信拿出适用于NB-IoT窄带物联网的商用网络,加上ofo自研的智能电子锁设备,三者试图共同构建行业标准。
除了ofo本身的经营需要之外,这次联手的另一层意义就像鸿门宴上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此时的沛公,无疑就是在电子锁上采用2G网络方案的摩拜。
就机械锁一些缺点而言,ofo在和摩拜的同类相较时向来是被「黑」得没脾气的,媒体并不关心企业的成本结构考虑,一锤定音式的结论在差异面前极易产生。
宣传力量的可怖之处在于,重复的表达若是不经推翻,那么则会形成定势,揭帽的难度也就越来越高。
苹果就是这项技能的集大成者,无论是用「1984」主题广告「致敬」IBM(由革命者打破老大哥的监控),还是通过「Get A Mac」的文案嘲讽微软(年轻人都用Mac,中年人才用PC),它都相当狡谲的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而在忍了足足一年之后,ofo终于抵达了它「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彼方,而且还不是平淡无奇的跟上对手,而是穿越羊肠小径抄到前方,夺过领跑镜头。
NB-IoT属于广域网的应用产品之一,除了获得华为的力挺之外,中国三大运营商都将NB-IoT作为物联网的商用标准进行推广,相比蜂窝数据——也就是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NB-IoT的优势在于成本、功耗和覆盖,它不依赖骑行发电,也能将成本压到最低1美元以下,相当符合ofo的「轻装」战略。
另一方面,在中国的「独特」国情下,共享单车不仅是移动场景下的互联网产品,还涉及到金融场景下的风控产品,当车辆的损耗事件屡现报端时,对于频繁融资的创业公司而言,它们就像银行需要面对和控制坏账那样,从财务上解决这个令人苦恼的问题。
就像银行永远无法彻底杜绝坏账的诞生——它的工作重点是压住坏账发生的几率,以及提前洞察可能造成坏账的因素——投身共享单车市场的创业者,同样需要琢磨建立可持续运行的数学模型。
比如ofo的联合创始人戴威,就曾算过要不要给单车加装GPS的数学题目:「加装GPS以及电池,整车成本增加40%,而ofo每投放1万辆单车,经营周期内的损坏及偷盗率约在1%左右,所以精密计算下来的答案,是不装GPS的盈亏要更能接受一些,同时将损失数字并入折旧的运营成本里。」
就在前日,有媒体报道了一名福建莆田的本土创业者,因为出差上海时被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的各色共享单车「震撼」,于是想要趁着头部玩家尚未沉进莆田这个四线城市的空白期,把这套玩法复制过来。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春节过去,他在莆田市区投放的共享单车,有76.5%都「再也找不到了」,投资方见势不妙,直接撤回资金,他在车行预定的单车也因无法付足全款而合约泡汤,这场「国民素质大型测试」的答卷堪称惨淡。
不过,在不失刻薄的评论中,也不乏认真的声音:只看到ofo和摩拜的运营模式,却偷懒没有效仿人家在防盗、开锁和研发等地方的投入,只看到贼吃肉,却没见着贼挨打,活该被一盆冷水浇醒。
这话说得倒也没错,所谓「检验人性是最不可取之事」,构建制度的好处,永远高过对于路不拾遗的风气想象。
这也是ofo们正在试图画完的环形图案,在日益拥挤的城市空间里,这些借道商业产品补足公共设施缺失并创造新的价值的服务只会与日俱增,用户终将从中受益。
就像火车站里的充电宝租借机或是商业中心内的无人值守KTV唱吧,它们都和共享单车的投放一样,也有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要有乐观存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已故诺贝尔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则说过,企业是「利润至上」的,只有挣钱的企业,才有资格「坐下来谈论它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