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告别传闻和曝光,手机创新何时不再“纸上谈兵”?

   时间:2017-03-10 14:55:52 来源:腾讯数码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告别传闻和曝光,手机创新何时不再“纸上谈兵”?

如果说过去一年手机行业是围绕着深耕线下渠道和广告营销而展开,今年透过CES和MWC这两个风向标再来重新审视行业发展,技术创新已然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关注点。

根据IDC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全球智能手机2016全年出货量达到14.7亿台,同比2015年的14.4亿台仅增长了2.3%。面对整体处于存量市场的大环境,用户购机需求也从之前的刚需变为改善换机,这直接引导着手机厂商更加关注高端市场的动向。

刚需用户群体注重的是产品本身的性价比,配置够用就行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相反,换机市场注重的是手机本身的品质,已经充分了解智能手机的用户此时再去换手机大多会选择比之前配置功能体验更出色的机型,此时要是产品同质化严重,显然没办法成功吸引到这部分用户。

上周结束的MWC移动通信展上,我们又见证了一大批新技术涌现,包括最热门的5G技术、OPPO的5倍无损变焦、魅族55W快充、中兴千兆手机、汇顶光学指纹、索尼Motion Eye和Xperia Touch等等。诚然,创新技术将驱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技术何时才能落地却成为了厂商们“不能说的秘密”。

MWC不缺新技术,却没走出“实验室”

相比前几年的MWC,今年通信展可谓是遗憾大于惊喜。由于三星Note7在电池设计与制造上出了问题,直接导致了三星在对待下一款旗舰机时更加谨慎,因此三星S8无奈缺席了本届MWC。

在没有三星S8撑场的局面下,众多手机厂商凭借诸多新品争相抢头条,华为发布多彩徕卡双摄P10、LG放弃模块化设计推出全面屏手机G6、索尼发布4K屏手机XZ Premium,另有黑莓KeyOne、复活版诺基亚3310靠着情怀吸引眼球。

与此同时,产品的背后也少不了各种酷炫的新技术登场。

OPPO展示了拍照黑科技,在厚度仅为5.7mm的镜头模块上实现5倍无损变焦。之所以可以做到如此超薄,是因为OPPO在潜望镜模组中加入了反光折射的棱镜。但遗憾的是,OPPO并未公布该技术具体的商用时间。去年OPPO也展示了超级快充技术,但同样没有相关的产品发布。

为了实现从4G向5G平滑过渡,国产厂商中兴带来了首款千兆LTE原型机,集成X16 LTE调制解调器的骁龙835平台,通过结合载波聚合技术、4x4 MIMO天线技术以及256-QAM高阶调制技术实现千兆级网速。中兴千兆原型机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高通骁龙835处理器量产才能问世,因此具体商用量产时间并未公开。考虑到5G最早将在2019年商用,我们只能猜测这种过度产品会比5G更早一点到来。

提到快充,可能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OPPO的那句魔性广告词,今年MWC上,魅族也站出来踢馆OPPO发布了自家第三代超级快充技术,采用11V/5A高压直充方案,充电功率55W,宣称20分钟就能充满3000mAh电池。据悉,魅族55W快充技术将在2018年正式量产,但并没有透露将会在哪款机型上亮相。

目前来说,市面上在售机型充电最快的手机是荣耀Magic,华为自2012年开始研发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这项技术经过4年正式推向市场,依靠低压大电流降低内阻实现50分钟充满2900mAh电池的效率。

除了终端厂商,供应链企业汇顶科技在本次MWC上公布了显示屏内集成光学指纹识别技术方案,将指纹集成在AMOLED屏幕中,轻触屏幕指定区域实现指纹识别,这对于未来全面屏技术普时会很受益。只是目前该技术仍有局限,没办法达到整块屏幕都实现指纹解锁的方案,汇顶科技没有透露详细的技术参数、识别速度以及现阶段跟进的厂商数量。

从数量上来说,国产手机军团的确是交上了一份满意答案,但如果从商用时间轴上来分析,国产手机军团的新技术应用到实际产品中显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要走,这难免会给人一种急于“秀肌肉”的感觉,让创新技术噱头大于实际。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前手机的核心技术一般都掌握在苹果、三星、LG、索尼等少数供应链顶端的大佬企业手中,但如今国产手机厂商开始在细分市场领域有了硬件技术上的话语权,这也算是好的开端。

这些手机创新曾经“昙花一现”

其实创新一直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也必须要承认,就算是那些正式商用甚至当初信心满满的创新设计,也有可能最终“胎死腹中”。

时间回到三年前,当时HTC在发布HTC One的时候带来了一项UltraPixel超像素技术,通过牺牲像素数量换来单个像素尺寸的提升。不过之后UltraPixel的问题开始显现,由于像素本身较低导致样张的解析力很差,而且还存在严重的噪点。之后HTC被迫增加了UltraPixel技术的像素,不过仍然没能吸引其他手机厂商的青睐。

虹膜识别出现之前,有不少厂商开始研究谁才能替代指纹解锁。过去的两年,包括vivo、中兴、TCL等厂商都推出了眼球识别解决方案,但由于本身安全级别不如虹膜识别,而且识别成功率也不高等因素,最终导致眼球识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过渡方案。

苹果iPhone这两年最大的硬件升级在于双镜头的加入,而软硬件交互的革命性创新当属3D Touch压感技术。就在苹果之前,不少国内手机厂商率先抢了一波儿热度,包括华为、中兴、魅族在内先后发布了类似的解决方案,但由于短期内应用开发者支持力度匮乏、交互体验较差等因素,这项技术始终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之中。

过去一年,尽管谷歌已经放弃Project Ara模块项目,然而仍有两家手机厂商非常看好这种设计,分别是LG和Moto。去年MWC上,LG推出了可拆卸下巴的模块手机G5,Moto则带来了首款吸附式模块手机Moto Z。但一年时间过去了,LG已经承认失败、放弃了这种创新思路,Moto Z虽然在苦苦坚持,但MWC上仅仅是展示了一些新配件设计图纸而已。

手机创新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已经商用的创新技术也可能遭遇到被淘汰的风险。相比之下,国产手机厂商频频展现出一些吸引眼球的新技术,但最终能否商用?或者说是否可以被市场、被消费者去认可都是未知数。

消费者更关心手机创新何时落地

目前智能手机创新主要集中在拍照、快充、处理器、屏幕四个维度上,各家手机厂商也都纷纷跟进在此基础上再创新,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一些不错的创新技术登陆到主流手机上。

比如近几年三星率先推出的革命性抓拍技术Dual Pixel全像素对焦。此后vivo Xplay6采用了类似的Dual Pixel双核全像素对焦技术,另外一款OPPO R9s也用上了类似的双核对焦技术,只是并非全像素对焦,两者比三星晚了大概1年的时间。

双镜头从最初的主镜头+景深副镜头方案,逐渐过渡到了目前比较主流的黑白+彩色双摄方案,同时也有iPhone 7P这种广角+长焦可切换双摄镜头的组合方式。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手机厂商也都在尝试着不同的玩儿法。

虽然今年没有参加MWC,但小米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澎湃S1芯片,耗时28个月。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步入下半场的淘汰赛阶段,在核心技术上做出突破很有必要。相比海思芯片,由于相关的基础技术成熟度已经比10年前好很多,这也加快了小米芯片从研发到量产的速度。

提起自主研发芯片就得聊聊不那么被人关注的LPDDR4以及UFS2.X闪存技术。这两项技术其实从2015年开始就正式商用,经过两年的时间才大规模被普及。更高规格的内存效率能提升存储文件的速度,也可以带来更快的应用启动速度,同时会降低耗电量。

屏幕领域,去年三星Note7抢了康宁五代大猩猩玻璃的首发,之后其他手机厂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跟进。本届MWC上,主流手机厂商开始大规模采用第五代康宁大猩猩玻璃,包括华为P10、LG G6、Xperia XZs等。

屏幕材质的背后是屏幕技术的又一次提升。夏普曾在MWC上推出过无边框手机Crystal,之后又带来了骨传导通话技术的二代无边框手机。去年小米率先把这种技术带入到了小米MIX之中,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MWC上LG率先跟进发布了更大屏占比的G6。而从目前曝光的消息来看,今年三星、苹果都会在新旗舰中采用这种更大屏占比的技术。不难猜测,未来一段时间或许会有更多窄边框+高屏占比+双曲面的机型出现。

HDR屏幕技术方面,同样也是三星Note7首次支持了用在电视上的HDR 10显示技术,现在包括LG G6、索尼Xperia XZ Premium纷纷集成了类似的高动态范围显示技术,在不经意之间依靠HDR改善着用户的屏幕观看体验。

当然,上述举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很多人都说2017年将会是手机行业的创新大年,因为抛开那些微创新式设计,还有很多新领域等待我们去挖掘。比如现在火热的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技术、5G技术、折叠屏技术甚至是老生常谈的续航问题等等,这些新技术与现在的智能手机如何相互叠加?机遇与困难并存、创新也永无止境。

如今智能手机行业正处在加速淘汰阶段,回想去年,智能手机尽管创新不断,但也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技术迭代升级,对于消费者并没有带来足够强大的吸引力。借着MWC这样的大舞台,各个厂商很愿意将自己的新产品、新服务与新技术在这里展出。为了争夺科技媒体的头条位置,厂商们不遗余力地宣传造势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真正的技术派厂商应该潜移默化地把新技术带给消费者。这些技术从公布到成型,往往不存在太过于夸张的卖弄或宣传,却是真正有价值的实用派创新。倘若手机厂商都能从这个出发点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不刻意调动消费者的胃口并尽可能地缩短新技术量产成型的时间,这势必将推动整个手机行业更良性地向前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