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苹果发布红色iPhone 7 四点因素决定它不能大卖

   时间:2017-03-23 16:42:56 来源:搜狐科技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3月21日晚,苹果发布了推出红色外观的特别版的iPhone 7和iPhone 7 Plus,起售价格为6188元。加上此前的金色、玫瑰金、银色、黑色、亮黑色,iPhone 7已经有6种颜色的风格。库克在发布会上表示,红色iPhone 7惊艳亮丽,是Product(RED)系列迄今为止最重磅的一款产品,并迫不及待的希望消费者能赶紧拿到这款红色手机。但是,这款姨妈红iPhone能够大卖吗?消费者会为此买单吗?你会不会买红苹果?

我认为,苹果推出红色版本的iPhone,主要是为了取悦中国的消费者。因为世界上唯有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国人对于红色与黄色有着天然的喜好,这两种颜色经常出现在各种的产品的色系设计中。面向中国超过1亿的iPhone用户群推出红色版本,即便购买率不是太高,估计至少也能收回其生产成本,况且,在中国之外还有超过6亿的国外用户。

但是对于手机这种科技产品而言,跟科技相关的颜色可能会更吸引人,所以主流手机普遍采用黑色、白色、金色、银色、蓝色等颜色,个性化上,则是采用后壳或者外套来实现更多的颜色及华文设计。主流国产手机至今还没有出现国人喜欢的红色系,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喜欢红色手机的用户数量应该还是小众群体。

苹果手机的形象一直是高端科技的代名词,属于名副其实的黑科技。此次推出红色版本iPhone,更多的是以红色面向中国用户,给人的感觉是因为缺乏科技创新而用采用更多的颜色涉及来吸引用户。当然,消费者还是喜欢苹果能多一种颜色的,毕竟对他们而言多了一种购买选择,但仅仅是颜色上选择。

但是消费者会不会为红色苹果买单呢?决定消费者购买一个产品的因素有消费者自身因素、社会因素、企业和产品因素等多种因素,消费者的经济状况、职业地位、年龄性别、性格与观念、文化群体、对企业品牌的认知以及产品本身都是影响消费者能够购买一个产品的因素。简单的讲,对于苹果推出红色版本iPhone,大概有以下几点因素会影响消费者:

首先,对iPhone不感兴趣的用户,仍旧不会因为苹果出了红色版本而去购买。这部分人群只喜欢某几个品牌的安卓机,三星或者国产手机才是其最爱;

其次,性价比是决定的用户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苹果给国内大部分人的印象是性价比低,售价及维护费用高,售后服务差,这些会让很多人对iPhone敬而远之。

第三,在中国市场,国产手机已经崛起。很多国产手机的做工及质量已经非常好,售价一千左右的手机,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工作、学习、娱乐等需求,手机2000以上的手机,性能会更强,且随着安卓对于系统的深度优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量应用,安卓手机的性能及流畅性正在大幅度提升。国产手机高中低端的产品都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尤其是高端机型,在苹果手机之外,又多了几种选择。

第四,苹果手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产品口碑与产品形象正在下降,质量问题与售后服务问题正在成为困扰苹果手机发展的魔咒。苹果手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频频出现问题,3.15期间公布的投诉案件中对苹果的投诉量几乎成直线型上涨。对于一个产品而言,即便有再多的科技含量,如果质量不行也是白搭,带给用户的体验会大大降低,三星note7就是一个很好的案列,手机本身非常的不错,但是因为最新的充电技术及电池问题,最终成为一代威胁到人身安全“炸弹机”,用户一但遇到这样的产品,会迅速粉转黑。除此之外,在苹果区别对待中国用户的问题上,苹果官方到现在还没有给予合理的回复,这一点让其产品形象急速下滑。如果苹果公司不正确对待并解决这个问题,它将会成为制约苹果发展的重要原因。

上面说了很多,目的是为了说明,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iPhone出红色版本只是多了一个选择而已。不排除颜色能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的可能,但是可能性不是很大,尤其是在中国。但是喜欢红色并喜欢的iPhone的用户,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苹果。尤其是在姨妈红稀缺的时候,他们更会快速入手。很多时候,购买一款产品是出于心理需求,而并非真实的物质需求,不是吗?

末尾,再探讨一个关于手机消费的简单问题。经常会有人问,如果同样是6000-8000的预算,面对苹果手机以及更多的高端安卓机,你会选择哪一种?现在来回答的话,三星有安全因素,那就只能在iPhone与其他安卓手机之间选了。年轻人可能会选苹果,因为iPhone除了是手机还是时尚。但是中年人呢,估计一定会选华为等品牌的商务机了,那才跟年龄及身份相适配。

但是你在三、四线城市拿着一部苹果手机招摇过市,定会吸引很多目光,这便是他们的心理。但遗憾的是,更多的人经济状况实在不够好,所以他们仍旧不会选择姨妈红iPhone。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