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会议平台化时代揭幕,视源股份首推MAXHUB万众瞩目

   时间:2017-03-28 18:38:30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3月28日,视源股份(股票代码:002841)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2017年发布会,推出了重量级新品牌高效的会议平台MAXHUB。

MAXHUB发布会现场图

MAXHUB打破单一功能的产品逻辑,集高质量显示、触摸书写、无线传屏等功能于一体,是兼容多种远程会议软硬件及丰富的办公应用的会议平台。其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业内热议,成为众多知名企业的关注焦点。

MAXHUB发布会现场图

据悉,发布此款会议平台的企业——视源股份,是一家A股上市的高科技企业,其以电视主板业务起家,研发实力在全球行业里不容小觑。截至2016年6月,视源股份液晶显示控制电路板的全球销量,累计已超2.6亿片,全球市场份额更高达28.95%。此外,其2009年研发的另一项业务产品——集电视、电脑及电子白板功能于一体的交互智能平板,销量竟在最近4年持续稳居行业首座。

“不管进入哪个行业,只做第一!”这样看来,关于视源股份的这句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而此次在京发布MAXHUB高效的会议平台,视源股份很有可能将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丰富的市场经验,夺得企业级会议市场先机。

视源股份副董事长周勇讲话

视源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会议平台市场是高效时代的更迭和企业转型的迫切需求所催生的。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时空限制依然影响着企业跨区域、跨组织、跨职能的协同共创。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协作办公障碍重重,承载企业探讨决策、寻求共识等关键作用的会议沟通,效率也亟待提升,MAXHUB高效的会议平台也因此应运而生。“信息化时代唤醒了高效协同的自然需求,开放的会议平台能够应对新的竞争模式。”

目前来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企业级会议市场都处于初探期,国外在这方面较知名的探索者有微软和谷歌,两者都曾推出过相关的会议设备产品。而视源股份此次发布会是继其在2015年推出成熟的会议平板之后的二次升级探索。甚至有人称,MAXHUB开启了中国乃至全球会议平台新时代,在企业级会议市场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高效的会议平台的推出精准地切入到了企业级市场中。“会议应该有一个高效的会议平台,应该有高清的显示大屏,应该摆脱接线繁琐,应该带来自由的书写空间,应该满足随时随地异地沟通的需求。高效的会议,应该要在同样甚至更少的单位时间内,产出更多的成果,更大的价值。”视源股份副董事长周勇表示。

据介绍,MAXHUB高效的会议平台有三大主要应用场景,能够满足企业提升会议效率,提升企业跨区域、跨组织、跨职能协同共创的需求。

第一,书写场景。在团队共同创作时,MAXHUB可以让协同工作更加高效。它支持双笔书写,让人们灵感碰撞,协作创造更多可能;多人讨论、修正思路时,笔误内容可随即手势擦除,重点笔记亦能一指圈选,自由放大缩写,拖拽移动,帮助加速实现创意构想。达成共识后的所有记录,只需扫码即可带走及分享。

MAXHUB书写场景

第二,展示场景。向众人演示文件时,MAXHUB可以让演示者摆脱接线繁琐。它采用无线传屏技术,让电脑画面“一键即传”,实现无线投屏。在多人同时演示的场景,MAXHUB还满足了人们分屏展示来对比画面的演示需求,可支持多达4台电脑的同时分屏演示。除了电脑,人们工作常用的平板和手机,一样可以实现无线投屏。多样化且便捷的投屏方式,让内容展示流畅、快捷。

MAXHUB展示场景

第三,协同场景。支持远程视频会议的MAXHUB让异地会面和跨地协作更简单。它支持多种远程会议软硬件,帮助人们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交流,提升跨地域工作的协同效率。为企业节省更多差旅成本,创造更高价值。

MAXHUB远程场景

MAXHUB的出现,为众多企业提升会议效率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开拓出一片会议平台市场蓝海。企业级会议市场潜力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近6700万个会议室。广阔的行业前景,加上视源股份雄厚的研发实力及丰富市场经验,MAXHUB占据会议平台市场的风口将势在必行。

【视源股份】

视源股份,全称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为36300万元,旗下拥有多家业务子公司,于2017年1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视源股份总部设在广州市黄埔区,并在上海、深圳、香港和海外设有技术服务中心。公司目前总人数超过2000人,公司60%以上为技术研发人员,员工平均年龄约为28岁。视源股份主营业务方向为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工业电源、交互智能平板、移动智能终端和医疗等产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