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杭州,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被交警拖走了。据悉,这是杭州交警开展的第五次全市集中整治行动,整治对象为“在车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违法停放,严重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这项整治行动,不仅要给违停的机动车开罚单,对违停的非机动车,也毫不手软。据统计,整治行动至今,杭州交警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79.3万起,违停记分处理2万起。
此外,对于临停,等候“一小会儿”也不例外,统统罚款扣分。交警表示,“现在很多乘客都习惯用手机叫车,然后司机就根据定位来接人,也不管这条路能不能停,就停下来等客。”“包括公交车站都不能停,无论时间长短,否则被拍到或者现场抓到都是罚100元记3分。”显然规则非常严厉,包括共享单车也不例外,说明杭州交警的处罚力度很严格。杭州交警表示,如果你把非机动车停到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将依法定性为“非机动车停放时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将依法处10元罚款。交警部门建议大家尽量把非机动车停放到指定区域,如果附近没有划定区域停放,也要把车子尽量靠边停好,不能影响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更不能路口街角随便一停了事,尤其不能占用盲道。
人们比较感兴趣的是,对于共享单车而言,违停以后“罚单”将开给谁?交警部门表示,如果当场发现责任人的,就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如果没有发现车辆责任人,就要依法对车辆进行搬移暂扣,做集中处理。由于共享单车的移动太方便了,而且车锁定位还无法确定车辆是在租借人停放还是在停放之后再被移动了。显然这里有“盲区”,在不能确定是不是租借人行为的时候,那么罚款是不是要经营者来承担?共享单车的运营者愿意接受这样的处罚吗?如果不处罚,乱停乱放又避免不了,如何破局?
众所周知,公共自行车都有锁桩,停放也规范很多。共享单车因为不需要锁桩,因此停放就很随意,乱象也更多。因此有必要进行约束,对于违规的坚决进行惩罚才能更好地规范市场。不过在处罚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罚款的对象确立问题;谁来买单问题还是一个相互扯皮的问题。当然,在找不到自然人的情况下,只能让运营单位来承担。这是简单的一种归口管理。但问题是运营单位会表示不服,这就倒逼技术的进步,追踪到共享单车的自然人行为合规性,这是一个未来技术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二是共享的随意性和用户对非私有财产的不当回事,以前自己的自行车爱护的好着呢,因为怕丢,不敢随意停放。再加上一些主要地段都会有存车棚,或者自行车收费存放处,间接地遏制了乱停放问题。如今既然是共享的,丢了也和自己没关系,自然就随意停放,怎么方便怎么来,结果就没有了规矩,自然不成方圆,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三是罚款增加了太多的公共成本。当然这笔钱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罚款的收入也足以应对这种公共成本的支出,只是找不到承担方的时候,单车如何处理?暂扣也得有地方存放。此外罚款的去向也值得关注。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实现门前三包确实是一个办法,此外如果把环卫也引入进来呢?是不是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更主要的是划分可以停放的范围,并且这个范围覆盖要足够宽泛。而对于单车的调配应该加大对运营者的强制要求,不然单车被集中到某一个区域得不到有效流动,进而带来拥堵也很容易发生。这个应该借鉴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模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公共自行车会进行自行车的调配,从一个地方集中运输到另一个地方,解决差异化需求带来的过度集中现象。
一度时间共享单车靠车锁进行定位,不过效果一般,尤其在精准定位方面更是相去甚远。据悉,上海出台的关于共享单车意见里面,也明确“软件系统对共享自行车具有远程监控、统计和远程开启及关闭等功能”和“强制安装GPS”。但有共享单车平台表示,将用全新智能锁逐步代替此前的机械锁。智能锁在开关自行车时,可将定位信息传输到平台,没必要再装GPS。在这方面,显然需要强制实施。
如今,多地都对共享单车的停放非常关注。《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区域非机动车停放区技术导则》规定,可以规划停车位的区域包括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次干道及中小街道、居住型及商业型街道以及沿街建筑可在附近区域规划停车区。成都市城管委将共享单车摆放是否整齐等纳入“门前三包”范围。深圳交管局与单车企业也共同研究制定了《共享单车停放秩序规范》,对自行车可停放区域、不可停放区域、停放要求等内容进行明确。此外,北京等地也在加紧制定规范相关规定和意见,解决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
最后,罚款仅仅是一个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约束需要多方努力,也不是简单地罚款就可以了事,更多的时候,还需要规则、规矩,自觉意识,城市文明行为,经营教育,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尤其是当共享单车的涌入越来越加速的时候,规则的出笼应该更加迅速,而不是研究调研阶段反复强调,如果还停留在这个阶段,那么乱象会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