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AWE展会上,一批智能家电和新型电子产品亮相引发了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各大厂商推出的智能电视更是被追逐的重点目标。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为了能够与其他品牌形成区隔并且脱颖而出,很多商家将自家的产品冠上各式各样的新名词,比如“智能电视”、“激光电视”、“ULED电视”、“QLED电视”、“人工智能电视”、“AR\VR电视”等等,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消费者在选购电视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被商家们所谓的“新概念”忽悠过去。近期,韩国KBS新闻就指出:目前市场上的QLED命名不合理,因为其并不是自发光技术,而是借用QLED的名称宣液晶电视。
也就是说,市面上销售的所谓“QLED电视”是商家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对高新科技的追求,故意玩文字游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其实是一种营销手段。
那么,市场上的电视到底哪些是在炒作概念,哪些又是有真的科技实力?作为消费者该如何判断?别着急,要搞清楚这些新名词,必须先搞懂他们的技术。
市场上的 QLED只是液晶“改进时” ,商用还需十年
QLED的全称是“Quantum Dots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中文名称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它的核心成像材料是体积非常小的量子点,其量子点由锌、镉、硒和硫原子组合而成。每当量子点受到光或电的刺激,便会依据不同的尺寸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线色彩格外鲜艳。
QLED元件结构及发光原理
事实上,现在的QLED电视面板采用的仍是背光模组,在背光源和TFT面板之间涂抹了层量子点膜,意在提高量子点电视的色彩表现力。如果把量子点膜抽出来,QLED电视与普通的液晶电视也没什么区别了。所以,现在的QLED显示技术仍然是在LCD液晶屏上作文章,最多算是对LCD的某种改进、提高,并没有改变LCD的本质,液晶显示屏的一些顽疾仍然存在。如果非要给它起个名字,应该被称为QD-LCD。
当前市场上 的QLED电视只是在液晶上覆盖一层量子点膜
目前,真正的QLED技术尚躺在实验室中并未商品化,并且QLED的量子点因其容易受热量和水分影响的缺点,无法实现蒸镀方式,只能等待喷墨印刷制程的工艺成熟。还处于起步阶段的QLED技术,尚未全面解决顽固存在的可靠性差、效率低、蓝色元件寿命不稳定、溶液制程研发困难等技术难题,因此业内认为距离真正版本的QLED商用化至少需要10年以上。
“纯色硬屏”液晶显示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也正是因为QLED自发光技术难以实现,而且液晶电视保有庞大的市场容量,所以,众多QLED厂商才采用一种“迂回策略”,先在液晶电视上进行开发。但是这也证明了LCD 电视技术也在稳步前进,尤其是在最重要的画质方面。今年年初,一种采用“纯色硬屏”技术的液晶电视,能让更好更真实的色彩和更广角度地观看,正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野中,并备受青睐。
"纯色硬屏"技术和QLED类似但不相同,“纯色硬屏”电视采用了均匀的纳米颗粒膜(人类的头发为80,000 到100,000纳米),而目前的QLED技术是在液晶技术上增加了2~10微毫米不均匀颗粒组成的量子点膜。相比之下,这些纳米颗粒比量子点更小。纯色硬屏通过吸收剩余光波,增强了屏幕上显示的颜色纯度,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画质效果。例如,普通电视上的绿色可以与其他颜色波长(例如黄色或蓝色)混合,导致颜色褪色并呈现黄色或青色的色调。纯色硬屏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褪色、图像不稳定性和其他颜色变色的问题;还减少了屏幕上的光晕现象,即使屏幕被强烈的环境光包围,也能保证图像被高质量的呈现。
搭载纯色硬屏技术的电视,可以让观众在电视正面和从侧面位置观看时,都能看到一致的颜色,几乎没有色差,是理想的大尺寸、高分辨率电视。纯色硬屏技术所实现的突破,可谓是色彩显示技术的历史上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由新一代显示技术引发的竞争让电视市场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只有真正从用户的利益出发,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是玩什么文字游戏,才是最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