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时间,罗振宇、罗永浩,这两个“老男人”之间长达9个小时的对话栏目在腾讯视频的点击量就突破了700万,这个数字可能刷新了人类电视史上“最长访问时间”的观看记录。
不知道有多少人现场感受过罗永浩的“演讲”能力,但只要听过,可能就不会对节目组打出的“中国第一代网红”产生异议。犹记得两年前上海的一场锤子发布会上,可容纳万人的体育馆座无虚席,老罗说两句话就会出现一次掌声,这让当时的我觉得非常“夸张”,要知道,从本质上说,那只是一场新手机的发布会。
英语老师出身,能说单口相声,老罗这种“吸粉”体质的老板曾经是公关品牌部门的最爱,无论是铁粉还是黑粉,话题性争议性往往能为公司在营销上省下不少力气。并且,从乔布斯时代沿用至今的“领袖式”演讲,仍然被认为是手机发布会中最正确的打开方式,这是老罗擅长的。
但为什么如今的锤子手机并没有获得所谓商业上成功?至少目前还没有。可以看到,在谈话中,虽然老罗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创业和手机,但“罗永浩”的个人标签依然是流量的关键。“网红”一词显然比“锤子手机创始人”来的更有辨识度。
这也许也是问题所在。
在过去,打造意见领袖,本身是件好事,但在产品没有市场地位的时候,谈发展,谈供应链、谈影响力往往会起到反面作用,只会为企业招来更多的“放大镜”,特别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手机行业。
在一名ODM厂商的眼中,几年前的锤子是最有可能威胁到小米的互联网手机厂商,老罗个人的影响力,众多资本的青睐,供应链玩家的支持,行业人士的加入,这都让外界的期待值站上了“山顶”。
但期待越大,失望也许就越大。
从2012年宣布开始做手机,到2014年的锤子新品发布会,锤子用两年时间发布了第一代产品。但3000元的售价直接把大众消费者挡在了门外,而当时3000元以上的市场仍然是苹果和三星的天下,难啃的很。相比之下,拿来做最多对比的小米通过饥渴营销逐渐增加产品的溢价能力,让供应链和黄牛赚钱的同时赢得了市场。锤子仅仅用官网预定和微博等方式进行售卖,在崇尚性价比的线上渠道,转化率可想而知。
在售卖的关键时期,锤子的产能问题又成为了舆论放大镜下的焦点。通常,数码新品的关注热度只能维持3个月左右,而锤子的第一代产品Smartisan T1用了足足4个月才实现正常产能,这在手机行业中,几乎可以断送了一个企业的活路。
所幸,被供应链问题折腾了几年,锤子还是活了下来。
虽然途中交了些学费,可以看到,罗永浩也在“淡化”个人标签,试图让锤子回到“正轨”上,比如新手机的备货一定会充裕,线下渠道也在寻找合作伙伴。
但这肯定还不够,和两三年前的手机市场不同,智能手机的竞争已经转向全方位的竞争,从技术到渠道,从参数到颜色,从芯片到屏幕,卖点的不断细化,直接导致了争夺用户难度的加大。锤子希望在下一波市场中脱颖而出,除了短板要补齐,更需要更多长板发挥作用。
“今天依然会有人觉得锤子做的不好,做的不够好,但至少是商业上做的不好。对于锤子来说,外行的意见基本没有了。对于短板,要通过找人补,一定不要自己去补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罗永浩在节目中说,锤子远谈不上成功,但是五年也没死。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说一个企业创业五年不死,后面死的机率就非常小了。
再谈起个人标签,他用个人经历举例子,无论是新东方课堂上偶尔讲的一句话,还是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彪悍”,亦或是第一代操作系统发布会时的一句“情怀”,太多的标签,他本人也从尴尬到习惯,从解释到无视。就像他所说,是不是真相不重要,它会一直跟着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