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G业务快速发展,移动先发制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从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获得TD-LTE牌照,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4G时代。2015年2月27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放FDD-LTE牌照。
截至2016年末,整个移动业务通信基站总数达559万个,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263万个,4G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继续提升。其中,中国移动的4G基站达146万个(数据来源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沙跃家出席了第十五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发言)。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合计4G基站总数约为117万个。
在4G用户发展方面,截至2016年末: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8.49亿户,4G用户总数达到5.35亿户,全年累计新增4G用户2.22亿户;中国联通用户达到2.638亿户, 4G用户达到1.046亿户;中国电信用户达2.15亿户, 4G用户总数达1.22亿户。
从上述数据来看,中国移动一改在3G业务时代的不利局面,在4G网络建设上快速推进,先发制人,再加上已经积累的用户规模和4G升级营销策略,在4G用户规模上取得了绝对领先的优势地位。这看上去似乎很好,再结合中国移动在2016年家庭固网宽带业务上反超中国联通的成绩,用碾压其他两家运营商来形容毫不为过!
中国移动能够取得这样的经营业绩,进而再次打破本来相对良好的竞争均衡格局,从根本上说,还是中国移动固有的经营实力所决定的。
二、中国移动一骑绝尘,但仍然免不了有焦虑不安情绪
从4G牌照发放开始,三家运营商围绕着谁的网络更优打了多年的口水仗,而且在4G业务的营销推广上也投入了重金。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太过技术化,缺乏认知。三家运营商在4G网络上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拥有FDD-LTE/TD-LTE制式4G牌照,中国移动仅拥有TD-LTE制式4G牌照。虽然从技术理论上来讲,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各有优劣势。
但从实际上来看,最终还是取决于拥有的基站数量级差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毕竟具有两种制式,在业务上更具有灵活性和发展空间。与此同时,2016年工信部同意中国电信使用800MHz和2100MHz频段开展LTE组网。,同意中国联通在上海、江苏等14个省市在900MHz频段上开展LTEFDD技术试验。这都一定程度上表明监管层面出于对三家运营商更加均衡的竞争格局考虑,在4G网络上仍然还是采取了适度的有利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倾斜策略。
为了缩小在4G基站覆盖和承载能力上的差距,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在相比中国移动的资金能力上有限的条件下,都加大了4G基站的建设,特别是800MHZ、900MHZ低频段上的网络能力。在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电信总经理杨小伟表示,2017年中国电信4G基站总数将到达115万个,而且要建成基于800MHz频率的全球首张低频4G网络。
因此,4G网络方面,中国移动的一骑绝尘状态面临压力,网络覆盖和承载受限于网络制式的部分缺陷而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去维持和提升。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则相对更有效益。随着网络覆盖和承载能力的差距缩小,再配合提速降费政策下的资费策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4G的市场份额上,对中国移动将形成巨大的冲击。就像中国移动不对称地冲击家庭固网宽带业务一样,中国移动的移动市场份额同样面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不对称冲击,因此,作为行业老大,同样是处于焦虑之中的。
三、中国移动为保持领先,祭出定制手机杀招应对第二卡槽竞争
作为行业老大,中国移动为了保持其领先优势,采取了一系列的组合拳,比如营销层面的补贴策略、超低价的家庭宽带资费捆绑销售、终端补贴等。由于三家运营商长期都陷于价格战的胶着状态,因此除了价格战之外,中国移动更是从2016年开始强力推进了定制手机(也就是所谓阉割手机)的策略,而且,在2017年还将继续强化推进定制手机的策略,从而应对友商提出的抢占第二卡槽策略的竞争。
所谓的第二卡槽,就是市场上销售的手机大多数有两个手机卡插卡位置,可以同时使用两张手机卡。现在一个用户拥有多个手机号码的情况比较普遍,通常需要同时拥有多部手机。这对于用户而言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能够同时使用不同运营商的手机卡的手机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要满足同时可以使用不同运营商的手机卡,则意味着这些双卡手机要支持多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至少支持三网六模,也就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极力推广的全网通手机。从中国移动的反应来看,针对全网通手机,中国移动是抵制的,力推定制手机尽管有两个卡槽,但其他两家运营商的手机卡正常使用是受到限制。这对于用户而言,显然是不利的,这妨碍了用户自由选择和切换网络。当然,关键还要看中国移动在实际销售的时候是否向用户做出了明示,同时是否对这种手机是否做出了必要的合理的价格补偿。
四、中国移动力推阉割手机谈不上倒退,强者的蛮横而已
在全网通手机和阉割版手机的争论之中,支持全网通的认为中国移动的阉割版手机是违背行业主流和发展趋势的,是属于行业发展上的大倒退的做法。而支持定制手机(阉割手机)的也有自己的理由,道理也很简单,都是出行乘坐交通工具,你不可能拿一张公交卡去坐火车或者飞机。当然,也有人说,我拿一张交通卡既可以搭公共汽车,也可以搭乘地铁,甚至还可以在便利店购物。显然,如果站在用户利益的角度来看,全网通手机是最有利的。但是,即便是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很难说定制手机就一定是属于违背行业主流的倒退的做法来定性。至少,这种论战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而言,并不能占得太多的道义上的优越感。
对于中国移动在饱受非议的情况下一再强推阉割版手机的做法,甚至被爆料说将拿出1000亿的资金来继续补贴阉割版手机的做法,虽然中国移动也没有承认,但是也不见有更多的否认和辩驳。事实上,从力推阉割版手机的一般做法也可以做一些推测,如果中国移动对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的主流机型进行补贴,每部手机补贴200-300元,在目前手机厂商整体陷入价格战、出货量和低利润的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手机厂商能不动心呢?那么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出于他们的利益和行业发展考虑,这是不是能简单的用倒退来定性?显然不是这样的。
所以,个人分析中国移动的这个做法,倒是认为,其实就是正常的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而已。而至于中国移动为什么没有选择极大有利于用户的做法,其核心在于有没有因为用户这种潜在利益的损失而在资费等方面做了价值让渡。当然,显然用户不会在买手机的时候考虑这么多的问题。因此,唯一剩下的一个最核心的解释就是,由于在竞争上,在企业的实力上,中国移动处于绝对的强者地位,因此,力推阉割版手机,不过是强者采用一些蛮横的手段之一而已。这在所有的行业都是如此,强者把持对上下游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已。
五、全网通怼“阉割机”口水战,用户只希望得到更多实惠
其实,对于弱者而言,面对强者的蛮横打法,往往都是束手无策的,要么只能忍着,然后不断的通过舆论进行抗议,争取道义上的支持。要么就是积蓄力量,抓住突破口奋力反击。那么,对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而言,如何反击中国移动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而强推阉割版手机的策略呢?根据个人对这个行业的观察与浅见,有三个建议:
一是在坚持既定的全网通手机发展策略,但是在宣传推广上要着力在对用户的价值的凸显方面,跟中国移动的宣传力量打道义上的口水仗就免了。更多是从网络差异化、对用户的利益等方面强化全网通手机的优势。
二是加大不对称竞争的力度。中国移动从2016年开始,通过极为蛮横的价格资费抢占家庭宽带用户市场份额。但是,从中国移动的收入结构来看,移动业务收入是中国移动的主要部分,其他两家可以加大移动业务的竞争力度。而且,当前,还有一个更好的理由:深挖潜力,提速降费。当然,这其实就是一个斗鸡博弈,多败俱伤,但也是被逼无奈。
三是加大非业务非营销的手段,从而打掉中国移动补贴移动终端的空间。基于将在2018年1月1日即将生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的角度来考虑的,根据这个准则,在收入确认上,对于电信运营商那些涉及流量、话费和终端等捆绑在一起销售的业务时,在收入的确认上,需要结合是否使用了相应的营销手段而花费的代价来调整收入的确认,如果能够按照剩余的价值(总价减去可观察确认的单独售价),则意味着终端的补贴将会直接从可列的收入中剔除,而不是先列为收入,再作为成本费用列支。这就意味着传统的靠营销费用补贴换取收入的做法将失效,从而降低对终端补贴销售的依赖空间。事实上,运营商削减对终端的补贴,既有营销费用压降的硬性要求,也有这种会计准则可能带来的列收列支的影响。当然,到底是何种做法,在运营商的具体业务上,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等在内都还没有达成共识。个人认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处于对用户利益和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考虑,应该主推基于余值的财务处理方式,从而优化收入结构,降低对成本换取收入拉动增长的表面繁荣的依赖。
总之,中国移动强推阉割版手机,个人不赞同其是倒退做法的简单提法,这只是作为强者的中国移动的蛮横手段而已。要全面推动全网通手机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方式。打口水战毫无意义,只会让用户得到更多的教育,只会让用户觉得三家运营商最好再斗得狠点最好!这样,用户能够得到的实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