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不断看到各种花哨的营销思维与营销手段。对一些企业来说,适当的营销能够带动商品的知名度,从而促进销售,还可以达到品牌传播的效果,对社会和企业来说都是有实际价值存在的。但是,如果没有认清新时代营销的本质而进行过度营销,这就显得有些低劣了。
首先,过度营销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真实技术的判断。比如说某品牌的“QLED电视”,市面上大肆宣传其所谓的革新技术,色彩改变等优势,对下面那行小字“光质量子点电视” 却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绝对的误导,会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做出错误的判断,因为它的本质还是液晶。
对于消费者来讲,量子点可能还有所耳闻,但是“光致”什么的就一头雾水,即使去网络搜索,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其实,有两种电视都可以称之为量子点电视,一种是主动发光的,叫电致发光,也叫QLED;另外一种是被动发光的,叫光致发光,也叫QD-LCD。对比传统的液晶电视,光致量子点技术是在QD-LCD的基础上加入新型纳米晶体半导体量子点材料,进一步提升了背光源的发光效率,令屏幕显示峰值亮度得到明显提升,但本质上仍然是属于采用液晶技术的彩电产品。所以,目前的“QLED电视”难免有虚假营销、偷换概念之嫌。
市售“ QLED 电视”其实是在液晶表面覆盖一层量子点膜
真正的“QLED”是一种不需要额外光源的自发光技术,也被称为“量子电子发光显示”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D-LED或QLED),它可以呈现出非常纯净、饱和的颜色。其发光中心是由硒化镉(CdSe)纳米晶体组成的量子点,量子点层夹在电子传输和空穴传输有机材料层之间,外加电场使电子和空穴移动到量子点层中,它们在这里被捕获到量子点层并且重组,从而发射光子。
QLED是一些肉眼无法看到的、极其微小的半导体纳米晶体
但是,真正的自发光QLED的量子点因其容易受热量和水分影响的缺点,无法实现与自发光OLED相同的蒸镀方式,只能研发喷墨印刷制程。目前,QLED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可靠性效率低、蓝色元件寿命不稳定、溶液制程研发困难等制约因素,因此业内认为现阶段距离商用化至少还需要10年以上。
也许,正是因为QLED自发光技术难以实现,液晶电视却占有庞大的市场容量,所以,才会有这种“迂回策略”,先在液晶电视上进行开发。同样作为液晶改良技术的纯色硬屏,依然坚持本真,向消费者传递着技术本身所带来的“正能量”。
据了解,液晶电视的发光源是以红、绿、蓝三原色光为基础,而纯色硬屏技术就是在广色域背光灯和液晶模组之间添加一层纳米纳米颗粒膜,吸收背光源发出的杂光,从而提升红绿蓝三原色光的纯度,令色彩更“正”。
“纯色硬屏”电视采用了均匀的纳米颗粒膜(人类的头发为80,000 到100,000纳米),而目前的QLED技术是在液晶技术上增加了2~10微毫米不均匀颗粒组成的量子点膜。相比之下,这些纳米颗粒比量子点更小产生更精细的、准确的色彩。纯色硬屏可吸收多余的光波长,并提升屏幕显示的三原色色彩纯度,与其他屏幕相比,纯色硬屏可以投射出更多丰富的色彩。
另外,纯色硬屏技术让电视可视角度更广,画面更稳定,传统屏幕的可视角度在大于30度时色差会非常明显,而纯色硬屏可以让观众在电视正面和从侧面位置观看时,依然没有色差,保持100%高色域,是理想的大尺寸、高分辨率电视。这主要是因为,纯色硬屏技术可以增强离轴时的色彩一致性,消除由于观看角度改变而产生的色彩失真的忧虑。
纯色硬屏与传统屏幕(伪QLED屏幕)可视角度的对比
最后,消费者不排斥产品的推荐与传播,只有更好的传播才可以让受众最大程度的感受产品所带来的享受,但是虚假夸大宣传却只会伤害受众对产品、对技术单纯的心。技术是在不断进取的,希望不要为了抢占先机而蒙蔽了那颗本应持有的业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