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诸多外资撤离:三星为何要全产业链布局中国?

   时间:2017-04-19 16:12:43 来源:搜狐科技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市场一直以来都在以庞大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不断提升的制造业技术能力、技术工人水平以及廉价的土地资源和相对成熟的基础设施,吸引着各地外资入驻,但在近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外资开始从中国市场撤离,这个话题,也引发了诸多争论。

GE照明是外资撤离中国的一个侧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照明行业的国际三巨头之一,GE照明一直以来在中国市场无论是扎根本土的历史年头、品牌形象还是市场耕耘方面,都称得上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因为GE照明早在100多年前,即1908年,就已经在中国沈阳启动了首家灯泡厂,开启了在中国市场深度耕耘的进程。作为照明行业国际三巨头之一的百年老店,GE照明颇受中国市场行业与消费者认可和肯定。

但时至2016年,GE照明却选择“终止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所有直接商业活动”粗暴离场,引起了国内许多GE照明经销商的不满。

GE照明是外资撤离中国的一个侧面。在GE照明之外,早在2015年就有消息显示,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当前苹果也开始重点布局美国本土以及印度工厂与制造业产业链。当前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外商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下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外资在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仅为1211.97亿,对比11年3269.81亿这一数字,五年时间下跌了62.94%。另据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为120亿美元,同比下跌14.73%。

外资放弃在中国耕耘多年的产业链,承担绝赔偿的风险,断然撤出中国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考虑:

1.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竞争对手壮大,制造业利润和回报急剧下降,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遭到压缩,而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更低;

2. 希望重振本国制造业,以美国为例,去年的大选上,特朗普就曾明确表示希望把iPhone放回美国生产,更声称美国将对企业实施大幅减税和政策松绑,这对当前国内的外资有一定的影响

3. 中国实体经济大环境上,工业用地、税负资源成本都在上升。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此前也抱怨过:实体经济税费比较高,利润率很低也很辛苦,很多人不愿意干实体经济。

在诸多外资撤离的当下,三星为何仍扩大在华投资?

尽管许多外资都在撤离或者考虑撤离中国,转移到中国周边拥有人口红利等后发优势的国家,但我们却发现一个外资企业正“逆流”而行,它就是三星。在诸多外资撤离的当下,三星却在加速在华本土化并扩大投资。

多年来,三星电子一直在中国市场投入颇大,比如在中国市场,基于电视、空气净化器、吸尘器、冰箱等家电产品布局,在中国开设七大支社,逐步形成本土化产业研发布局,长期引领技术趋势风潮。

在投资布局方面,三星在西安的投资是一个样本。早在2013年,三星就在西安高新区投资5亿美元启动了存储芯片封装测试项目。西安高新区的三星芯片工厂是目前三星在海外投资的唯一一个集存储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于一体的工厂。后来三星在西安投资70亿美元建设芯片综合生产工厂、产品包装和测试工厂,在2014年的5月,三星又在西安投资建成西安半导体工厂,开始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10纳米级“V—NAND”闪存芯片,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发展到后来,三星在中国天津LED、东莞 DisplayR、苏州SSL、天津手机、昆山电机、南京研究所、深圳电子通信等公司纷纷成立。去年,三星资13.8亿元建立SDI无锡工厂,主要致力于建设偏光片和太阳能光伏浆料生产线,瞄准大型TV用偏光片需求和潜力颇大的中国太阳能电池市场。可以看出的是,三星在华投资更偏向于技术性的高端制造业,它在某种程度上也一并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升级与完善。

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的三星中国论坛上,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裴敬泰就表示,三星电子正加速本土化进程,为中国消费者推出更加优秀的产品,将用户体验与价值最大化,致力于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

目前,三星已经是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外资企业。三星之所以依然在华加大投资并持续推进本土化进程,源于三星在中国市场扎根已深,并且在诸多领域领跑行业并且与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保持着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关系。这种优势,使得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前景。

在中国市场,三星最为公众熟知的是手机业务,其次是家电业务。在手机市场,早在功能机时代,三星就已经与诺基亚、摩托罗拉比肩,成为中国手机市场外资品牌前三强。在今天,中国外资手机品牌只剩下两强,苹果和三星。去年Note7事件对于三星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无可预料也无法挽回的跟头与悲剧,如何在中国市场重获信任,然中国消费者看到三星的诚意,是三星在中国市场历经风浪后的首要课题。在一些外资品牌撤离中国的当下,三星选择持续扩大投资,继续扎根中国业务,显然是想要让中国市场消费者看到这份诚意。

全产业链布局扎根中国:是三星在中国保持领先性的重要前提

在中国市场,三星避不开的竞争对手是苹果,某种程度上看,苹果之所以加强在中国的本土化运作,三星是“功不可没”的。在中国市场,苹果与三星暗战频频,但在其本土化“打法”却又风格迥异。

苹果当前在中国频频开设研发中心、开设苹果旗舰店、并开始投资中国的互联网业务,包括对滴滴的投资以及拜访ofo,一方面为了表示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修正此前苹果在中国长期依赖相对简单、粗暴的营销策略与销售策略,最终旨在打破中国市场iPhone销量与口碑下滑的困境。总体来讲,苹果的布局更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在实体经济方面却少有考虑。

而与苹果不同,三星在中国的产业链布局已经深入到实体经济的各个层面,在带动国内的就业与电子产品产业链的完善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今年是三星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5周年,早在17年前,2000年,三星电子就在北京成立了三星电子中国通信研究院,来承担通信终端软硬件、多媒体软件、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及第四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软件等技术的研发。在3G、4G时代,三星就是最早支持中国TD—SCDMA 3G制式的手机厂商之一。

三星在中国布局沿袭了其国内的战略思路,即不仅是单纯的投资,而是打造一个贯穿于产品策划、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全过程的本土化体系,进行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延伸。从更深层次讲,三星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对于拉动中国电子产业往上游延伸与技术提升意义重大。当然,三星当前的形势,也更多需要通过从社会层面的就业、以及产品层面的品牌、品质与性能等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客观来看,三星在中国的投资布局是从长远战略出发,而不是一种投机行为,因为在早些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布局或者倾销产品更多是看中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很多外资在中国生产制造,等到人口红利消失再撤出中国市场寻找下一个人口红利市场。

“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三星从来不是口头说说而已。对于三星来说,在中国的本土化深耕能够近距离贴近消费者需求,也能够推动三星更多的把握消费者需求。

在中国市场的全产业链布局扎根,是三星在中国保持领先性的重要前提。当前,三星本土化进程加速意味着三星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升级,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与产品思路也在发生变化。举例来说,在智能手机市场,三星针对中国年轻人喜欢社交、网购、分享等特征,基于中国本土化消费痛点将手机的社交娱乐体验进行优化,推出了具备红包助手、拍立淘、美颜拍照等中国特色功能的「中国特供机」Galaxy C系列。另外,基于中国电竞市场的快速发展,三星推出量子点电竞显示器CHG70和旗下首款游戏本“玄龙骑士”。

三星深度参与中国实体经济:处于产业链顶端利润丰厚以及遏制苹果的需要

某种程度上看,三星这种跨国公司在中国形成全产业链布局之后,可以与中国的经济、就业与制造业、人才流动与培养形成了非常深的依附与互相依赖、共存共荣的关系,体现了对中国消费者与中国就业市场的诚意,这是三星能在中国保持长时间在家电与智能手机等诸多行业领先的法宝,在人才与就业方面,三星已拥有约6万名中国员工,占全球员工的21%。在中国的三星员工更通过三星商学院、全球人才交换等项目,打造国际化人才视野,以另一种方式来深度参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再者,未来的中国也将是三星与苹果竞争的主战场。今年来,苹果在中国继续保持扩张,频频建立研发中国并计划扩大在华专卖店数量,将苹果的影响力与覆盖范围进一步推向二三线城市。作为高端市场领域的唯一对手,三星扩大中国市场投资也在于遏制对手前进。客观来看,三星扎根中国也培养和造就了不少高科技人才,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不得不说,三星在电子产品领域由于处于产业链最顶端,不仅订单量巨大,而且给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多超过国内的品牌商,这是它成为在华投资最高的外企的重要原因。

比如,在智能手机领域,三星与国产手机形成即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由于三星是横向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结构,对于芯片、内存、电池、屏幕面板等手机研发制造的关键元器件都有完善的布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达21.1亿片,其中三星以17.6%的份额占第一位置。目前,国内众多国产手机厂商的电子元器件都是来自三星,尤其在手机屏幕方面,三星是国产手机厂商最重要的供货方。当然反过来,这也推动着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层面——电子产品核心零部件的设计、生产与技术水平的提升。

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来看,很多企业不愿意干实体经济,因此中国事实上更多需要在实体经济层面上来引入更多资本与跨过集团来提升当前国内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步伐与大环境。三星扩大在华的投资与经营,深入扎根本土化,只是一个特例,它反映出三星与中国市场互相依附关系很深,但不能改变当前国内资本和劳动力与人才正在加速远离制造业,继而流向房地产与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等来钱快的领域这样一个事实。

从当前情况不难看出,国内对实体经济与制造业缺乏一种真正的重视。为了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健与延续性,如何通过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是亟待中国市场及企业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对于制造业发展来说尤其重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