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寻找中国创客”自媒体平台,针对市场上的共享单车做了一次市场调查。其通过对北京6个不同的地铁站体验发现,号称在北京市场投放25万量单车的ofo,在地铁站附近的街面占有率居然仅为16%。而领域排名第一的品牌,对外宣称“在北京投放单车20万量”,却街面占有率占到了70%。二者在北京的投放总量相当,近期街面的实际数量却差别较大,究竟是什么原因?
“寻找中国创客”表示,在两个月以前北京市场上ofo的数量还是处于领先位置的,与其所宣称的投放数量基本可以成正比。但在短短两个月过后,街面的小黄车却”踪影难觅“,失踪的小黄车到底哪里去了?业内人士认为有两种可能:其一,ofo单车奉行”低价路线“,整车配置品质偏低,各种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以至于官方不得不大量回收单车进行维修作业;其二,ofo采用的是机械锁,这种锁具极容易被”暴力拆解“,或者通过”记住密码”的方式据为己有,大量小黄车散落居民区,却扫码无法骑行,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知情人士透露,近期北京多处区域出现堆积如山的小黄车,全部都是等待维修的产品。在3月份,ofo方面还曾发布公告,以6000元高薪加聘修车师傅。在北京某胡同当中,一辆辆小黄车层层叠叠堆积,足足占用了路边300米左右的长度。这意味着,街面上”一车难觅“的现象,很大程度是由于小黄车需要集中回收维修。不过,ofo的修车师傅也曾透露,修车速度很难赶上损坏的速度,每天送回来的单车数量远高于重新投放的数量。
25万辆单车的巨大基数,街面占有率居然跌落到16%左右,ofo所谓的”低价策略“看来并不成功。是继续,还是转型?继续则运维成本巨大,转型却又须与行业NO.1”硬碰硬“,对于ofo来说确实一次艰难的抉择。